河北省三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pdf
《河北省三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三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三河市一中 2022-2023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分值: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最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近年来,总有人觉得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主张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但实际上,中国的一线城市不是偏大而是偏小了。就人口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东京,有 3700 万居民;首尔都市圈有 2300 万居民,
2、而且还在增长过程中。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 10 倍,韩国的 27 倍。然而,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分别只有 2400 多万人和 2100 多万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创新中心来说,这样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未来应该以上北广深为中心发展连片的 3 个都市圈,形成京津都市圈、上海杭州湾都市圈和广深珠都市圈。同时也应该让二线城市大幅度扩容,这样才能把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整体而言,中国城市人口占比越来越高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以及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目前出现的“抢人大战”,会导致更多的优秀人才集中到一起,然后在创新创业等领域内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对此,我们完全可以
3、报以乐观的态度。但另一方面,正当“抢人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各地对于集聚效应和人口规模的意义却未必有充分认识。就在努力争取高端人才的同时,却还存在着用行政指令来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做法,给人以一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而且,目前抢人的城市大都侧重于争夺顶端的人才,但城市不仅需要位于金字塔尖的人力资源,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者。金融和高科技行业离不开餐饮、保洁、安保、快递等服务业的支撑。要知道,中国目前的现实人口分布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一二线城市也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限制大城市发展的做法,非但不符合经济规律,还可能导致高房价、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当然,城市的不断扩容,也不能只是从外部吸引
4、人才,更需要在根本上提高生育率。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只有 1.3 左右,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代人减少 40%的人口规模。长此以往,以后无论一二线城市都将面临无人可抢的困境,中国在人口规模和集聚效应方面的优势也会被不断减弱。(摘编自梁建章、黄文政从“抢人大战”看中国城市发展格局)材料二: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放眼世界,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纵观国内,人才竞争更是城市实力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2017 年以来,国内人才竞争持续升温,由“新一线”城市率先发起,随后蔓延至全国几十个城市。这些城市先后颁布人才新政,为争夺人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唤起了一场
5、空前的“人才争夺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各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珠宝软玉”表达对人才的满腔热情和强烈渴求。在这场席卷全国的“人才争夺战”中,是否该去“争夺”人才?“争夺”什么样的人才?“争夺”来的人才能留得住吗?该如何用和留?这都是值得各地政府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政策的激励与吸引带来的是短期效应,而引进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建立长效的人才工作机制,才能使“人才争夺战”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城市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优势。人才政策不能流于表面,做表面文章,先把人引进来再说,而应该科学、精准地规划一系列可持续的政策措施。人才工作也不应是政绩工程,在短时间内吸引大批人
6、才不是最终目标,不应用人才引进的绝对数量来衡量“人才争夺战”的战果和成效,在关注人才引进数量的同时还应关注人才贡献率。应该看到学历落户并不等同于获得了相应的就业工作岗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是否与新落户人才数相匹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新落户人才的专业特长是否对口等,还需要就业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过于强调户籍政策和各类补贴,认为拿出户口、房子和待遇才能引进人才,片面地将人才与金钱、住房等物质利益挂钩,扭曲了人才政策的本质,偏离了人才引进的初衷。事实上,本土人才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要摒弃“只有外来和尚才会念经”的观念。在精准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发
7、掘、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整合优化已有的存量人才。要以平等的原则对待外来人才与本土人才,将本土人才的各项保障工作做好、做到位,注意不要过于拉大两者之间收入、住房等待遇的差距,造成不公平感而引起本土人才的流失,或因内部排挤导致外来人才留不住。只有内外兼顾,才能充分调动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达到互补互持的双赢效果。总之,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是地方政府在内外因的双重推动下谋求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才竞争,关键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的速度与温度。对于城市来说,引才政策起催化作用,城市经济起强化作用,生态环境起固化作用,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让人才自由有序流动,才能使
8、人才为城市发展所用。(摘编自张晓明等“人才争夺战”之冷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一线城市人口规模尚未达到东京和首尔的规模,因此应大力发展以上北广深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并让二线城市大幅扩容。B.要想把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未来既需以上北广深为中心发展连片的 3 个都市圈,也应让二线城市大幅度扩容。C.党的十九大以后,各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珠宝软玉”表达对人才的满腔热情和强烈渴求,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唤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D.外来人才与本土人才在金钱、住房等物质待遇上的差距,扭曲了人才引进政策的初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
9、国的城市化进程仍有推进空间,我们应该更乐观地看待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以及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不应过早进行限制。B.材料一列举了我国当前人口生育率的数据,既直观具体,提高了可信度,又指出了当下我国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制约问题。C.材料二第一段是文章的论述背景,点明了人才决定着城市竞争力、关乎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D.“人才争夺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是地方政府谋求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才竞争的政策速度与温度格外重要。3.下列各项所述措施中,不符合材料二作者主张的一项是()A.郑州发布政策:只要符合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学历、副高级(含)以上职称、高级技师(含)以上职业技术资格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10、即可按规定购买住房。B.上海浦东某街道办辖区内高新企业较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迫切,录用了多名来自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C.浙江某高校在经过公开招聘筛选后招收了两位浙江大学统计学博士,进入学校国际处负责学生出国交换申报材料政治审核工作。D.某医院对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医院科室轮岗制,轮岗期满后,组织部门通过考察,再根据个人意愿分配科室。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人才争夺战”中需要兼顾哪些因素。5.驳论是一种很有力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材料一的哪几段使用了驳论,用的是哪种驳论方法?请简要分析其驳论过程。【答案】1.B 2.B 3.C
11、 4.兼顾尖端人才的争夺与普通劳动者的引入。兼顾人才引进数量和人才贡献率。兼顾调动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达到互补互持的双赢效果。5.二三段运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先直接驳斥认为中国城市规模太大而应当控制人口规模的观点。然后列举国内外翔实的数据,进行对比论证,从而指出中国城市规模不是太大而是太小。最后提出论点,认为要发展三大都市圈,并大幅扩容二线城市。【解析】【分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中国的城市人口规模尚未达到东京和首尔的规模”有误,结合“首尔都市圈有 2300万居民”,上海“2400 多万人”可知,上海人口规模已超过首尔。“因此”也不准确,结合原文“对于
12、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创新中心来说,这样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未来应该”可知,与东京首尔的比较只是一个参考,不能直接得出“大力发展以上北广深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并让二线城市大幅扩容”的结论,这还与中国的人口总量远超日韩有关。C.唤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有误,结合原文“这些城市先后颁布人才新政,为争夺人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唤起了一场空前的人才争夺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可知,在十九大前就已唤起“人才争夺战”。D.“物质待遇上的差距,扭曲了”有误,已然未然,原文为“注意不要过于拉大两者之间收入、住房等待遇的差距”,这只是一种提醒。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
13、的能力。B.“指出了当下我国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制约问题”有误,并非当下存在制约问题,原文为“长此以往”,即预见性地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物尽其用,“应该看到学历落户并不等同于获得了相应的就业工作岗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是否与新落户人才数相匹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新落户人才的专业特长是否对口等”。C.统计学博士负责学生出国交换申报材料政治审核工作,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新落户人才的专业特长不对口。故选 C。【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说,“目前抢人
14、的城市大都侧重于争夺顶端的人才,但城市不仅需要位于金字塔尖的人力资源,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者。金融和高科技行业离不开餐饮、保洁、安保、快递等服务业的支撑”,可见要兼顾尖端人才的争夺与普通劳动者的引入。材料二中说,“不应用人才引进的绝对数量来衡量人才争夺战的战果和成效,在关注人才引进数量的同时还应关注人才贡献率”,可见要兼顾人才引进数量和人才贡献率。材料二中还有,“在精准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发掘、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只有内外兼顾,才能充分调动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达到互补互持的双赢效果”,可见要兼顾调动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达到互补互持的双赢效果。【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15、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二三段运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第二段先驳斥错误观点,“近年来,总有人觉得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主张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但实际上,中国的一线城市不是偏大而是偏小了”,先直接驳斥认为中国城市规模太大而应当控制人口规模的观点。接着第三段用东京、首尔的人口规模与中国的上海、北京进
16、行对比,“就人口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东京,有 3700 万居民;首尔都市圈有 2300 万居民然而,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分别只有 2400 多万人和 2100 多万人”,这里用国内外翔实的数据,进行对比论证,从而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创新中心来说,这样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最后提出论点,“未来应该以上北广深为中心发展连片的 3 个都市圈,形成京津都市圈、上海杭州湾都市圈和广深珠都市圈。同时也应该让二线城市大幅度扩容,这样才能把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认为要发展三大都市圈,并大幅扩容二线城市。(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争吵
17、周立波 村里组织互助组时,刘雨生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
18、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开这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做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就忍饥挨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怨意地说道:“你呀,哼,心上还有家
19、?”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招呼孩子穿好衣服,牵着他走到邻舍家,借了三升米,回来煮了,又炒了一碗韭菜拌鸡蛋,一碗擦菜子,侍候刘雨生和他的孩子,吃了早饭。刘雨生心里有一点诧异:“她今天为什么这样好了,不声不响地,还炒一碗蛋?”洗好碗筷,张桂贞露出有话要说,不好启齿的样子,隔了一阵才说:“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刘雨生抬起眼睛,看着她,本本真真地说道。“不,我要回去,”张桂贞凄怆地说,低下脑壳,扯起抹胸子的边边,擦擦眼睛,又说:“我要抱住老人家的灵牌子,告诉老人家,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她泣不成声。刘雨生晓得她回家的意思了,
20、竭力地忍住眼泪。他晓得,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除非他退坡。对于他这样的共产党员,退坡是办不到的。隔了一阵,他问:“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孩子我先带回去。”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只不过眼睛里含着沉郁凄楚的神色。讨论办社时,符贱庚站起身来说:“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何以见得呢?”邓秀梅偏起脑壳问。“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如今要把几十户人家绞到一起,不吵场合,不打破脑壳,找我的来回。”“我们有领导。”陈大春说,用劲按住心头的激动。“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符癞子冷笑着说,看了秋
21、丝瓜一眼,后者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低着头抽烟,装作不理会他的样子。秋丝瓜是刘雨生大舅子张桂秋的小名,不喜欢刘雨生。“如今不同了,领导加强了,大家的思想也跟往昔两样了。”刘雨生插进来说明。“你说搞得好,打死我也不相信。请问刘组长,你这一组搞好了没有?还不是天天扯皮,连你组长自己的家里也闹翻了,如今你堂客到哪里去了?”陈大春接过来说:“你为什么要提起人家的私事?”“好吧,不提私事,就讲公事。”符癞子流流赖赖地说,“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去,组长你也免得操心了。要这样莽莽撞撞,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大家的炉罐锅火尽都提到一起来,有朝一日,烂了场合,没得饭吃,
22、你们有堂客好卖,我呢,对不起,还没得这一笔本钱,组长,你的本钱也丢了。”“符贱庚,你这个家伙,这是人讲的话么?”陈大春憋一肚子的气,再也忍不住。“我又没讲你,你争什么气?啊,你也和我一样,还是打单身,没得办社的老本。”符贱庚嬉皮笑脸地说着。“你再讲混账的话,老子打死你。”陈大春鼓起眼睛,右手捏个大拳头,往桌子上一摆。刘雨生看见吵得这样子,早把私人心上的事情完全丢开了,他沉静地,但也蛮有斤两地说道:“你们都不怕丢丑?都是互助组员,先进分子,这算什么先进呀?吵场合也叫先进吗?”有人笑了。陈大春的忿怒也逐渐平息,他的火气容易上来,也不难熄灭。他坐下来了。符癞子一边吵,一边拿眼睛瞅着门边,随时随刻,准
23、备逃跑。如今,他多骂了一句粗话子,占了便宜,也坐下来了。(节选自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决定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刘雨生“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这表明他是一位公而忘私的共产党员。B.张桂贞说:“哼,心上还有家?”表达的是怨意。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自豪的赞赏。C.刘雨生一开始的摇摆与家庭矛盾为后面情节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劝说工作将是艰难的。D.小说表现了不同认识的农民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冲突,并且在乡村人情、血缘、伦理等关系上进行了描述和处理。7.关于文中符癞子跟陈大春的
24、争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他本人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主张的。B.陈大春认为符癞子讲的不是人话,不仅粗俗,还嘲笑刘雨生:管不了自己老婆竟然跑来说服别人。C.符癞子与陈大春对垒,又随时随地准备逃跑,这些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外强中干的性格。D.陈符二人争吵中的种种行为使故事显得生气勃勃、幽默风趣,喜剧效果强烈,叙事节奏张弛有致。8.有人认为,山乡巨变的语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会上的话”“口头的话”“心里的话”。“会上的话”是相对官方和正式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口头的话”和“心里的话”各自的特点。9.选文部分描写的多重“争吵”有哪些
25、表达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答案】6.B 7.A 8.“口头的话”:新鲜活泼,乡土韵味(特色)。大多是人物之间妙趣横生的对话,形式上则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例:“烂了场合”指事情出了问题,“背时壳”指背运、倒霉的差事,“秋丝瓜”的外号指长得矮小干瘪。(合理即可)“心里的话”:是表现内心活动的话,是他们不愿说、不敢说乃至觉得不必说的心思、念头;大多通过表情或是动作,甚至可能是“口头的话”携带的言外之意表现出来。例:“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张桂贞是想告诉刘雨生,她决计放弃这个家了。符贱庚“也坐下来了”,本来随时准备逃的,现在觉得,官司打一个平手,心满意足了;张桂秋“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三河市 一中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阶段性 检测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