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pdf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矜持(
2、jn)滑稽(j)笑容可掬(j)B滂沱(png)角色(ju)兴致勃勃(b)C折本(sh)窗棂(lng)未雨绸缪(mu)D吞噬(sh)阑珊(shn)面面厮觑(x)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C“水光激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D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就摩肩接踵,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架势。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3、()A陨落(rn)扶掖(y)秕谷(b)心无旁骛(w)B亵渎(d)拮据(j)恣睢(su)恪尽职守(k)C愕然()煞白(sh)辗转(zhn)涕泗横流(s)D忐忑(tn)谀词(y)抽噎(y)一抔黄土(pu)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B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C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D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都有了很大发展。5古诗文默写。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征蓬出汉塞,_。(王维使至塞上)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
4、许多文人雅士都喜爱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_”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高雅庄重的座右铭。山水花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心意的象征。国都沦陷之时,杜甫借花鸟抒悲痛之情:“_,_”(春望);弃官离职之时,龚自珍借落花吟报国之志:“_,_”(己亥杂诗)6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
5、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2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二、阅读 7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6、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詹何:古代哲学家。社稷:指国家。身治:自身修养好。末:末节,次要的事情。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公将鼓之 望其旗靡 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 故本在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臣明于治身,不明于治国也。3阅读(甲)选段,具体分析鲁国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4分析(乙)文阐述了怎样的治国道理。8
7、古诗文阅读 项羽本纪赞司马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想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8、。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项羽(公元前 232前 202 年):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因曾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世习称楚霸王。后败于垓下,自刎于乌江。重(chng)瞳子:双瞳仁。伐:义同“功”。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将)遂将五诸侯灭秦 _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_(然)然羽非有尺寸乘势 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_(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_自非亭午夜分(三峡)_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及 羽 背 关 怀 楚 放 逐 义 帝 而 自 立 怨 王 侯 叛 己 难 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4对
9、项羽兵败乌江一事,杜牧、王安石的诗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情感?5对于项羽,司马迁、杜牧、王安石都有自己的评价,你怎么看?请综合诗文内容具体说说。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10、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则霖霪苦雨,岁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至夏为“梅雨”,相继为“洗梅”。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注迨:等到,到。
1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具答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岁以为常 霖霪不已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B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C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D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的“异”,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10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唐朝的服饰色彩之华丽,女
12、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反映出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的历史现状。1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2魏晋南北时期,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许多士人袒胸露臂,披发跣足。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据此推测,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崇尚_ 的审美主张。11阅读爱之寻,完成下面小题 爱之寻 朱成玉 母亲这一
13、生,似乎已习惯了寻找。小时候,母亲总是做好饭后开始寻找,寻找我们回家吃饭,因为她的嗓门不够响亮,不像左邻张大妈声如洪钟响彻云霄,也不像右舍李阿姨京韵十足绕梁三日,在我印象里,母亲很少大声说过话,所以她不喊,只是去寻找。她大致可以知道我们玩耍的地方,所以,每次也都可以很顺利地找到我们。可是也有例外,因为我顽劣,有时候故意和母亲“藏猫猫”,让她我不到我,她只好一声高过一声地唤我,直到我的耳膜受不了,才跑出来扑进她的怀里。她嗔怪我,照我的屁股打几下,却一点都不疼,反而有些痒。不过,我还是看到母亲额头的汗水,感受到了她的焦急,所以,从此也就不再故意藏起来了。有一次我要出一趟远差,母亲当成天大的事一般,
14、不一会就惊呼一声“对了”,然后就小跑着去了附近的店铺,买了东西回来就往我的包里塞。不一会儿又跑出去了,直到把包塞得满满,可还是觉得缺少什么似的。车子马上要开了,她又惊呼了一声“对了”,我说:“妈,够了,啥都不缺了,包都要爆炸啦。”她还是小跑着去了,很快回来。她竟然为我寻来了一块带指南针的手表,她说我总是爱迷路,带着这块手表,总会有些用处的。母亲算好了时间,我那边刚一下车,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我知道,有母亲在,一颗心,就永远不会迷路。即便真的迷路了,天涯海角,母亲也会把我寻回来!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母亲在寻我们,可是有一天,母亲忽然
15、失踪了,换成了我们去寻找她。母亲患有间歇性的失忆症,某个时间段,就忽然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们满大街去找也没找到,没办法,只好去派出所求助。到了派出所,正好看到母亲坐在椅子上,焦急地向外张望。原来是遇到好心人了,没办法问出来母亲的住址,只好送到了派出所。我们不禁埋怨起母亲来,明知道自己有间歇性失忆症,还自己一个人走。恢复记忆的母亲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不停地搓着手,喃喃地说:“我只是想去买点儿荞麦,知道你们今天要回來,想给你们做荞麦蒸饺。”我们一时无语,母亲无时无刻想的不是我们啊。每次别离,母亲都会在门前送我,一直送到我拐了弯儿看不见为止,每一次,我都不回头,也不和她招手,我知道,那祥
16、母亲的心会更难过,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闪了一下。母亲不是闪电,闪电不会弯不会旧,不会枯萎不会生锈,可是母亲,闪一下就衰老一截。现在,母亲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是每次离开,母亲还是坚持在门口看着我走。她就那么扶着门框,寻着我远去的方向,好像能看见我一样。其实,她寻到的只是一个越来越小的影子。这一次,我却不停地回头。我和她招手,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也在同时向我挥着手,好像和她的儿子感应到了一样!有爱,天涯不远;有爱,寒冬尚暖。寻找,只是母爱的一个小小注解,是母亲浩瀚的爱里的一朵浪花,是母亲盘根错节的爱里的一绺根须。但就是这一个小小注解,解开了爱的千古之谜;就是这一朵浪花,泄露了大海的古道热肠;
17、就是这一绺根须,缠绕着我们一生,让我们的心,一寸一寸,生出古朴的根。1概括本文困绕“爱之寻”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闪了一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3联系全文说说第 13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三、应用 1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2018 年春季,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个是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的博鳌亚洲论坛,另一个则是挥舞着贸易保护主义大棒
18、的美国。在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滚滚潮流中,谁在顺应时代、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期待,谁在逆流而动、做国际贸易规则的破坏者?不言自明!正在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关注这些重大国际事件。第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第句画线部分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指出第句中“应当”“关注”两个词的词性。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成长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超越的过程,随着年龄变大,我们不再弱小,不再任性,不再爱哭爱闹;随着知识增长,我们不再幼稚,不再盲从,不再人云亦云;随着品德提升,我们不再畏惧,不再自卑,不再逃避困难 请以“不再 ”为题,
19、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请根据所写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解析】A.稽(j)j,B.滂(png)png,D.觑(x)q。2、D【解析】D 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摩肩接踵”意思是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与此处的语境不符。3、C【解析】C 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A 陨落(yn)。B 拮据(j)。D 抽噎(y),一抔黄土(pu)。4、A【解析】试题分析:B.属于无疑问,应改将问号改为,逗号。C.考查顿号、逗号和分号的层
20、级关系。将句中的分号都改为逗号。D.删除“教育”后面的顿号。5、沉舟侧畔千帆过 归雁入胡天 燕然未勒归无计 濯清涟而不妖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畔”“勒”“濯”“溅”“化”的书写。6、(1)日常生活,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意思相同即可)(2)加强学习,认识教养的重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家长老师的鼓励督促。(答对任意 2 点即可)【解析】(1)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总结,第一段主要写文明礼仪和习惯养成,第二段主要写日常生活。(
21、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名著傅雷家书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段的内容和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看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如从“加强学习,认识教养的重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等方面回答。二、阅读 7、1击鼓进军 倒下 曾经 根本、基础 2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害怕在那里有埋伏。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3善于抓住反攻的时机和追击的时机。4修养自身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
22、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鼓”:击鼓进军。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本”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根本、基础”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伏”“焉”“治身”等字词的翻译。“夫大国,难测也”判断句的翻译。“臣明于治身,不明于治国也”状语后置句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23、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可从善于抓住反攻的时机和追击的时机的角度作答,这是取胜的直接原因。4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
24、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可分析“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等句,从修养自身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的角度作答即可。(一)译文: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
25、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二)译文: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8、1 带领 将要 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四川省 南充市 嘉陵 中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