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存力分析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生存力分析精品文稿.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种群生存力分析第1页,本讲稿共56页8.1 8.1 概述概述 种群生存力分析是将实际调查数据与模拟种群生存力分析是将实际调查数据与模拟技术相结合,运用分析和模拟手段来预测种群技术相结合,运用分析和模拟手段来预测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存概率(或灭绝概率),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存概率(或灭绝概率),并提出相应的挽救措施的过程。提出相应的挽救措施的过程。第2页,本讲稿共56页广义的广义的MVPMVP概念有两种:概念有两种:广义的广义的MVPMVP概念有两种:概念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概念一种是遗传学概念,主要考虑近亲繁殖和,主要考虑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对种群遗传变异损失和适合度下降遗传漂变对种群遗传变异损失
2、和适合度下降的影响,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遗传变的影响,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遗传变异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异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一种是种群统计学概念一种是种群统计学概念,即以一定概率存,即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活一定时间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第3页,本讲稿共56页8.1.1 PVA8.1.1 PVA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预测濒危物种未来的种群大小预测濒危物种未来的种群大小;估计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灭绝概率;估计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灭绝概率;评估保护措施,确定哪个能使种群的存活时间最长评估保护措施,确定哪个能使种群的存活时间最长;探索不同假说对小种群动态的影响;
3、探索不同假说对小种群动态的影响;指导濒危物种野外数据的搜集工作指导濒危物种野外数据的搜集工作;通过通过PVA可以估计保护区所需面积大小。可以估计保护区所需面积大小。第4页,本讲稿共56页估计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分为估计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分为3 3步:步:鉴别目标种或关键种鉴别目标种或关键种,它们的消失或灭绝会,它们的消失或灭绝会明显地降低保护区价值或物种多样性明显地降低保护区价值或物种多样性;确定保证这些物种以较高概率存活的确定保证这些物种以较高概率存活的最小种最小种群数量(最小可存活种群)群数量(最小可存活种群);用已知密度估计用已知密度估计维持最小种群数量所需的面维持最小种群数量所需的面积大
4、小积大小,以此作为保护区的最小面积。,以此作为保护区的最小面积。第5页,本讲稿共56页8.1.2 8.1.2 起源和发展起源和发展 PVA的思想起源很早,在上世纪初,保护主义者的思想起源很早,在上世纪初,保护主义者提出了保留面积(提出了保留面积(setting aside of areas)技术,即)技术,即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想保持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群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想保持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群落、栖息地和物种的健康和多样性。落、栖息地和物种的健康和多样性。近十几年近十几年PVA的研究迅速发展,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迅速发展,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焦点之一。上世纪的研究焦点之一。上世纪
5、80年代,年代,PVA和和MVP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进入是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进入90年代,此研究年代,此研究已扩展到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目前已进行过已扩展到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目前已进行过PVA研究的物种研究的物种超过超过150多种。多种。第6页,本讲稿共56页 8.1.3 8.1.3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PVA主要从主要从3个方面来研究种群灭绝过程:个方面来研究种群灭绝过程:分析模型:分析模型:主要是一些数学模型,一般主要是一些数学模型,一般考虑理想条件或特定条件下的灭绝过程;考虑理想条件或特定条件下的灭绝过程;模拟模型:模拟模型:用计算机模
6、拟种群真实动态;用计算机模拟种群真实动态;岛屿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方法则是研究岛屿物方法则是研究岛屿物种的分布和存活,证实分析模型和模拟模型种的分布和存活,证实分析模型和模拟模型的正确性的正确性。第7页,本讲稿共56页 PVAPVA侧重研究的物种侧重研究的物种其活动为其他几个种创造关键栖息地;其活动为其他几个种创造关键栖息地;其行为增加其他种的适合度;其行为增加其他种的适合度;调节其他种群的捕食者,而且它们的消失调节其他种群的捕食者,而且它们的消失会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会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对人类有精神美学和经济价值;对人类有精神美学和经济价值;稀有种或濒危种。稀有种或濒危种。第8页,
7、本讲稿共56页 按按ShafferShaffer分类,随机因素分为分类,随机因素分为4 4类:类:统计随机性(统计随机性(Demographic stochasticity)由)由一定数量个体存活和繁殖中的随机事件产生;一定数量个体存活和繁殖中的随机事件产生;环境随机性(环境随机性(Environmental stochasticity)由栖)由栖息地常数和种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疾病随时间的变化而息地常数和种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疾病随时间的变化而引起;引起;自然灾害(自然灾害(Natural catastrophes)如洪水、大火、干)如洪水、大火、干旱等,以随机时间间隔的方式而发生;旱等
8、,以随机时间间隔的方式而发生;遗传随机性(遗传随机性(Genetic stochasticity)由奠基者由奠基者效应(效应(Founder effect)、随机固定()、随机固定(Random fixation)或近亲繁殖等导致的基因频率变化引起。)或近亲繁殖等导致的基因频率变化引起。第10页,本讲稿共56页8.1.5 8.1.5 统计、环境和灾害随机性综合分析统计、环境和灾害随机性综合分析 统计随机性:统计随机性:对平均存活时间的作用,随种群大对平均存活时间的作用,随种群大小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小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这说明统计随机性只对数量在几十至几百只的这说明统计随机性只对数量在几十
9、至几百只的种群起作用。这种关系还取决于种群增长率,增长种群起作用。这种关系还取决于种群增长率,增长率越低,平均存活时间增加越慢。当种群数量或增率越低,平均存活时间增加越慢。当种群数量或增长率超过中等水平后,平均存活时间就变得很长。长率超过中等水平后,平均存活时间就变得很长。环境随机性:环境随机性:对种群平均存活时间的作用,随对种群平均存活时间的作用,随种群大小增加呈线性增长。种群大小增加呈线性增长。第11页,本讲稿共56页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种群平均存活时间的影响,随对种群平均存活时间的影响,随种群大小的对数形式种群大小的对数形式增加而增长,这种关系增加而增长,这种关系不仅依赖于种群增长率,而
10、且依赖于灾害的不仅依赖于种群增长率,而且依赖于灾害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严重程度和频率。根据三者对种群灭绝的影响来看,自根据三者对种群灭绝的影响来看,自然灾害对种群存活的重要性大于环境随机然灾害对种群存活的重要性大于环境随机性和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对种群存活性和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对种群存活的重要性大于统计随机性。的重要性大于统计随机性。第12页,本讲稿共56页Shaffer(1987)总结了统计、环境和灾害随机性的行为特征)总结了统计、环境和灾害随机性的行为特征(图(图8-1)。)。图图8-1 种群存活时间种群存活时间T(N)与种群大小与种群大小N之间之间的一般函数关系的一般函数关系第13页
11、,本讲稿共56页8.1.6 8.1.6 物种的灭绝旋涡物种的灭绝旋涡Gilpin 和和Soule(1986)提出:)提出:旋涡效应(又称灭绝旋涡、旋涡效应(又称灭绝旋涡、Vortex effect):种群变得越小,越容):种群变得越小,越容易受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和遗传随机性等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易受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和遗传随机性等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使种群数量更加减少,并驱使种群走向灭绝。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又使种群数量更加减少,并驱使种群走向灭绝。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这种趋势被看作一种旋涡效应。的这种趋势被看作一种旋涡效应。任何环境变化都能导致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正反馈,这些正反馈将
12、进任何环境变化都能导致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正反馈,这些正反馈将进一步损害种群,有可能导致种群灭绝。这一系列事件称灭绝旋涡一步损害种群,有可能导致种群灭绝。这一系列事件称灭绝旋涡(Extinction Vortices)。)。第14页,本讲稿共56页第17页,本讲稿共56页8.2.2 8.2.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8.2.2.1 8.2.2.1 灾害对遗传学的灾害对遗传学的MVP MVP 的影响的影响 设种群有设种群有nN 个个体,分成大小为个个体,分成大小为N 的的n 个亚种群。在每个亚种群。在每一代中,一代中,k 个亚种群随机灭绝。重新占居这些灭绝的亚种群的个亚种群随机灭绝。重新占居这些灭绝的
13、亚种群的栖息地的个体,来自剩余的栖息地的个体,来自剩余的n-k 个亚种群中的任一个,此过程个亚种群中的任一个,此过程是独立的和随机的。每个亚种群的灭绝过程和再定居过程是种是独立的和随机的。每个亚种群的灭绝过程和再定居过程是种群基因库的随机样本。在群基因库的随机样本。在t 代,两个基因随机地从种群抽出且代,两个基因随机地从种群抽出且是不同等位基因的概率为:是不同等位基因的概率为:第23页,本讲稿共56页 8.2.4 8.2.4 有效种群数量(有效种群数量(effective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population size)的计算)的计算8.2.4.1 有效种群数
14、量(有效种群数量(Ne)有效中群数量为:种群中可生殖个体的有效数量。有效中群数量为:种群中可生殖个体的有效数量。最小生存种群:无论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统计随机性、最小生存种群:无论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统计随机性、遗传随机性等如何影响,使一个物种在遗传随机性等如何影响,使一个物种在1000年之内,有年之内,有99%的概率存活下来的最小有效种群数量,称为最小生的概率存活下来的最小有效种群数量,称为最小生存种群。存种群。第26页,本讲稿共56页 基于一个隔离的种群存在基于一个隔离的种群存在2 2个等位基因这一普遍现象,个等位基因这一普遍现象,WrightWright提出方程:提出方程:其中:其中
15、:FF为种群每个世代杂合性降低的估计值;为种群每个世代杂合性降低的估计值;Ne为有效种群数量为有效种群数量。根据该方程,一个有根据该方程,一个有5050个可生育成体的种群,每个世代由个可生育成体的种群,每个世代由于稀有等位基因的丧失,其杂合性将下降于稀有等位基因的丧失,其杂合性将下降1%1%,且,且N Ne e越小,种群杂越小,种群杂合性下降越快。该方程说明,孤立的小种群其遗传变异的丧失非常快。合性下降越快。该方程说明,孤立的小种群其遗传变异的丧失非常快。第27页,本讲稿共56页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对于一个大种群,如果平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对于一个大种群,如果平均每个基因位点上有两个等位基因
16、,且所有生殖个体均每个基因位点上有两个等位基因,且所有生殖个体都具有相同的将所含有的遗传因子遗传给下一代的机都具有相同的将所含有的遗传因子遗传给下一代的机会,则经过每个世代繁殖,新产生并能保存下来的遗会,则经过每个世代繁殖,新产生并能保存下来的遗传变异是现有遗传变异的传变异是现有遗传变异的1%。Franklin Franklin 和和SouleSoule根据动物饲养经验结合根据动物饲养经验结合WrightWright方程提出,方程提出,5050个个体可能是维持遗传变异性个个体可能是维持遗传变异性的最小种群数量。的最小种群数量。第28页,本讲稿共56页8.2.4.2 8.2.4.2 世代不重叠种
17、群的有效种群大小的计算世代不重叠种群的有效种群大小的计算 FranklinFranklin(19801980)遗传变异损失的公式:)遗传变异损失的公式:H为经为经t个世代后遗传变异;个世代后遗传变异;t是代数是代数H0是是t=0 时的遗传变异量时的遗传变异量Ne 是有效种群大小是有效种群大小 LacavaLacava和和HughesHughes(19841984)应用)应用KimuraKimura和和CrowCrow(l963l963)提出的确定世代不重叠种群的实际种群大小)提出的确定世代不重叠种群的实际种群大小与有效种群数量的公式,计算有效种群大小:与有效种群数量的公式,计算有效种群大小:第
18、29页,本讲稿共56页K:每个亲本繁殖后代的平均数量;每个亲本繁殖后代的平均数量;V:每个亲本繁殖后代数量的方差;每个亲本繁殖后代数量的方差;N:是实际种群大小。是实际种群大小。这个方程有三点假设这个方程有三点假设:物种是两性繁殖;物种是两性繁殖;随机交配;随机交配;亲本的繁殖与其后代无关。亲本的繁殖与其后代无关。第30页,本讲稿共56页8.2.4.3 8.2.4.3 具有不等性比(具有不等性比(unequal sex unequal sex ratioratio)的种群有效种群数量的计算)的种群有效种群数量的计算 不等性比(或参与生殖的雌雄个体数不等)的种群有效种不等性比(或参与生殖的雌雄个
19、体数不等)的种群有效种群数量计算公式为:群数量计算公式为:其中:其中:Nm为生育的雄性个体数量;为生育的雄性个体数量;Nf为生育的雌性个体数量;为生育的雌性个体数量;如果假设生育的雄体在生育的群体中所占比例为如果假设生育的雄体在生育的群体中所占比例为m,N0为生育为生育的雌雄个体和,则:的雌雄个体和,则:第31页,本讲稿共56页8.2.4.4 8.2.4.4 世代重叠种群有效种群大小世代重叠种群有效种群大小 LacavaLacava和和HughesHughes应用的模型,隐含着两点应用的模型,隐含着两点假设(假设(ReedReed等等19861986):):种群中所有个体都繁殖;种群中所有个体
20、都繁殖;世代不重叠。但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世代重叠,世代不重叠。但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世代重叠,这必将增加亲属间交配的可能性。这必将增加亲属间交配的可能性。ReedReed等等(19861986)根据)根据HillHill(l972l972)的模型给出重叠世代)的模型给出重叠世代 N Ne e的计算公式:的计算公式:第32页,本讲稿共56页Ne是有效种群数量;是有效种群数量;Mbr,Fbr是繁殖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是繁殖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是每年新生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是每年新生雄性和雌性的数量;Lm,Lf是新生雄性和雌性存活到繁殖和生育平均年龄的概率;是新生雄性和雌性存活到繁殖和生育平均年龄的概率;是雌性
21、和雄性在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繁殖是雌性和雄性在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繁殖时的平均年龄。时的平均年龄。第33页,本讲稿共56页 8.2.4.5 8.2.4.5 世代重叠且扩散的种群有效种群大小的计算世代重叠且扩散的种群有效种群大小的计算KoenigKoenig(19881988)根据)根据WrightWright模型提出了模型提出了 N Ne e的计算公式:的计算公式:是种群密度;是种群密度;是扩散长度即出生地到第一次繁殖地之间的距离;是扩散长度即出生地到第一次繁殖地之间的距离;是重叠世代的校正值是重叠世代的校正值;是不相等子代繁殖的校正值是不相等子代繁殖的校正值;是非正态扩散分布的额外校正值。是
22、非正态扩散分布的额外校正值。第34页,本讲稿共56页8.2.4.6 8.2.4.6 波动种群有效种群大小计算波动种群有效种群大小计算 Primack(1992)Primack(1992)年给出了另外一个,预测年给出了另外一个,预测波动种群波动种群t t年以后有效种群数量的公式:年以后有效种群数量的公式:第35页,本讲稿共56页 分别是第1,2,3,t代的生育个体数量。在出现极端波的种群中,有效种群数量在在出现极端波的种群中,有效种群数量在生殖个体最大值和生殖个体最小值之间,有效生殖个体最大值和生殖个体最小值之间,有效种群数量往往由生殖个体最小的年份决定。种群数量往往由生殖个体最小的年份决定。第
23、36页,本讲稿共56页 统计随机性对种群影响统计随机性对种群影响假设一个由假设一个由3 3个雌雄同株的个体组成的植物种个雌雄同株的个体组成的植物种群,生存群,生存1 1年,然后生殖,最后死亡。该植物年,然后生殖,最后死亡。该植物必须异株授粉,每个个体产生必须异株授粉,每个个体产生0 0、1 1、或、或2 2个子个子代的概率各为代的概率各为1/31/3。请问该物种是否可以长期存活下去?请问该物种是否可以长期存活下去?第37页,本讲稿共56页u 从表面上看,它是一个稳定的种群。从表面上看,它是一个稳定的种群。u 详细分析发现,下一代不产生子代个体的机会为详细分析发现,下一代不产生子代个体的机会为1
24、/27(1/31/31/3),在这种情况下,种群将灭绝。),在这种情况下,种群将灭绝。u 下一代产生下一代产生1个个体的概率为个个体的概率为1/9(1/31/31/3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单个植株不能继续生殖,在下一代也将灭绝。个植株不能继续生殖,在下一代也将灭绝。u 该种群下降为该种群下降为2个个体的概率为个个体的概率为22%。第38页,本讲稿共56页环境随机性对种群影响环境随机性对种群影响设想一个有设想一个有100只个体组成的兔子种群,每年只个体组成的兔子种群,每年春季生育新兔子的概率为原种群数量的春季生育新兔子的概率为原种群数量的20%,每年夏季被捕食的兔子的平
25、均数为,每年夏季被捕食的兔子的平均数为20只。只。正常情况下,每年新出生正常情况下,每年新出生20头,被捕食头,被捕食20头,头,该兔子种群能维持该兔子种群能维持100只不变。只不变。第39页,本讲稿共56页在环境随机性影响下在环境随机性影响下假设前假设前3年每年夏季被捕食年每年夏季被捕食40头,后头,后3年没有被捕食;年没有被捕食;6年中兔子种群数量分别为年中兔子种群数量分别为80、56、27、32、38、46只。只。第40页,本讲稿共56页8.2.4.7 8.2.4.7 生殖量上的差异(生殖量上的差异(variation in variation in reproduction outpu
26、treproduction output)个体间产生后代数不等,将导致当代个体个体间产生后代数不等,将导致当代个体的基因在下一代的基因库中不对称地表现出来,的基因在下一代的基因库中不对称地表现出来,因此将降低因此将降低Ne。8.2.4.8 8.2.4.8 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 如果一个种群等位基因频率较低,也将直接如果一个种群等位基因频率较低,也将直接影响有效种群数量影响有效种群数量Ne 第41页,本讲稿共56页8.2.4.9 遗传瓶颈或创始者效应p遗传瓶颈(遗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s)是指由于)是指由于环境随机性、统计随机性、自然灾害等原因,环境随机性、
27、统计随机性、自然灾害等原因,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仅剩下几个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仅剩下几个个体,这样导致该种群的数量偶然地下降,个体,这样导致该种群的数量偶然地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瓶颈。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瓶颈。p创始者效应(创始者效应(founder effect)是指几个个体)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遗传瓶颈效应。第42页,本讲稿共56页简易处理方式简易处理方式 但对于许多物种,但对于许多物种,Ne=50 Ne=50 的种群并不能阻止遗传漂的种群并不能阻止遗传漂变产生的遗传变异的缓慢损失,因此变产生的
28、遗传变异的缓慢损失,因此FranklinFranklin和和SouleSoule认认为有效种群大小为为有效种群大小为5050只能作为物种短期存活的只能作为物种短期存活的MVPMVP。Franklin Franklin(19801980)根据果蝇的研究提出,在)根据果蝇的研究提出,在500500个个体的种群里,通过突变新产生的遗传变异的速度个个体的种群里,通过突变新产生的遗传变异的速度,可以抵消因小种群而丧失的遗传变异。,可以抵消因小种群而丧失的遗传变异。50-50050-500的取的取值范围已被称为值范围已被称为50/50050/500法则,即孤立种群至少需要法则,即孤立种群至少需要5050个
29、个体,最好具有个个体,最好具有500500个以上的个体来维持其遗传个以上的个体来维持其遗传变异性。变异性。第43页,本讲稿共56页 Lande Lande和和BarrowcloughBarrowclough(19871987)系统地总结了保)系统地总结了保持遗传变异平衡所需的效种群大小。持遗传变异平衡所需的效种群大小。第44页,本讲稿共56页PVAPVA分析中的主要软件包及应用范围分析中的主要软件包及应用范围 第45页,本讲稿共56页8.5 8.5 异质种群(异质种群(Meta-populationMeta-population)的生)的生存力分析存力分析 异质种群又被翻译成复合种群、集合种异
30、质种群又被翻译成复合种群、集合种群、群、Meta种群、动态种群等,是由几个斑块种群、动态种群等,是由几个斑块种群或亚种群(种群或亚种群(subpopulation)组成的种)组成的种群,或组间个体迁移小于亚种群内个体迁移群,或组间个体迁移小于亚种群内个体迁移的一组亚种群。的一组亚种群。第46页,本讲稿共56页 异质种群有其自身一些重要特征异质种群有其自身一些重要特征 :1、具有核心分布区与附属分布区;、具有核心分布区与附属分布区;2、核心分布区有核心种群;附属分布区有、核心分布区有核心种群;附属分布区有局部种群(动态种群),这些亚种群在一局部种群(动态种群),这些亚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相互作用;
31、定的时间内相互作用;3、亚种群间存在个体流(亚种群间存在个体流(individual flow)。亚种群间的迁移能大大增加种群)。亚种群间的迁移能大大增加种群的稳定性,延长种群的存活时间。的稳定性,延长种群的存活时间。第47页,本讲稿共56页异质种群有其自身一些重要特征异质种群有其自身一些重要特征:4、虽然在亚种群内近亲繁殖增加,但异质种群、虽然在亚种群内近亲繁殖增加,但异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原因:一方面,不同亚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原因:一方面,不同亚种群经历的选择压力可能不同,不同亚种群种群经历的选择压力可能不同,不同亚种群包含了适应不同选择压力的遗传变异;另一包含了适应不同选择压力的遗传
32、变异;另一方面,各亚种群也许固定了不同的等位基因。方面,各亚种群也许固定了不同的等位基因。5、异质种群的灭绝取决于亚种群的灭绝,与、异质种群的灭绝取决于亚种群的灭绝,与其受到的环境干扰、亚种群大小、亚种群间其受到的环境干扰、亚种群大小、亚种群间的个体迁移速率、距离等有关。的个体迁移速率、距离等有关。第48页,本讲稿共56页种群及个体生物学种群及个体生物学 保护和管理某一稀有种关键在于掌该物种的种群状况;保护和管理某一稀有种关键在于掌该物种的种群状况;种群生物学特性;造成灭绝的主要原因。种群生物学特性;造成灭绝的主要原因。1生态学:生态学:1)形状特征;)形状特征;2)形态的功能;)形态的功能;
33、3)形态的变化规律;)形态的变化规律;4)形态与生存的关系;)形态与生存的关系;5)各阶段的形态。)各阶段的形态。第49页,本讲稿共56页2 2生理学:生理学:1)生存、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水、矿物)生存、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水、矿物等条件;等条件;2)利用资源的效率;)利用资源的效率;3)对极端气候条件的脆弱性;)对极端气候条件的脆弱性;4)繁殖生物学;)繁殖生物学;5)对天敌或疾病的抵抗能力。)对天敌或疾病的抵抗能力。第50页,本讲稿共56页3 3行为:行为:1)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2)个体间相互作用方式;)个体间相互作用方式;3)该种与天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4、)该种与天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对食物或资源的特殊需求;)对食物或资源的特殊需求;5)亲代和子代的关系。)亲代和子代的关系。第51页,本讲稿共56页4 4遗传学:遗传学:1)形态上差异;)形态上差异;2)形态受基因控制规律;)形态受基因控制规律;3)种群中单位基因比例。)种群中单位基因比例。第52页,本讲稿共56页5 5分布:分布:1)分布地点;)分布地点;2)分布格局;)分布格局;3)迁移或迁徒规律。)迁移或迁徒规律。4)利用新生境的能力及效率。)利用新生境的能力及效率。第53页,本讲稿共56页6环境:环境:1)物种出没的栖息地类型;)物种出没的栖息地类型;2)栖息地面积;)栖息地面积
35、;3)生存资源情况;)生存资源情况;4)环境受灾害干扰频率。)环境受灾害干扰频率。第54页,本讲稿共56页7 7统计学:统计学:1)个体生命期;)个体生命期;2)有利和不利条件死亡率;)有利和不利条件死亡率;3)有利和不利条件下的出生率;)有利和不利条件下的出生率;4)生殖能力;)生殖能力;5)生殖年龄。)生殖年龄。第55页,本讲稿共56页 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1.开展种群生存力分析对保护生物学具有哪些意义?开展种群生存力分析对保护生物学具有哪些意义?2.影响种群生存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种群生存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各种随机性因素是如何影响种群生存能力的?各种随机性因素是如何影响种群生存能力的?4.如何计算具有不同特性的小种群的有效种群数量?如何计算具有不同特性的小种群的有效种群数量?5.什么是种群生存力分析、最小生存种群、灭绝旋涡、瓶什么是种群生存力分析、最小生存种群、灭绝旋涡、瓶颈效应、创始者效应?颈效应、创始者效应?第56页,本讲稿共5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