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物理 第二章专题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中物理 第二章专题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物理 第二章专题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节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2018江西省瑞金三中)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6 V 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D同一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答案】C【点睛】对于基本实验仪器不光要了解其工作原理,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实际操作,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2(2018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图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 4 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打点时间间隔均相同)A BC D【答案】A【解析】由于
2、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相等,在打下相同个数点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相同,而纸带 A 的位移最大,所以纸带 A 的平均速度最大,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3(2018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中)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A、B、C、D四个计数点,测得AB、AC、AD的距离分别为x1、x2、x3,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 B2C D【答案】A4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
3、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 6 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 30 s 内共滴下 46 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m/s,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 30 s
4、 内共滴下 46 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302ss453t ,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0.1170.133m/s0.19 m/s2Avt,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2 4512()()6 ()xxxxat,解得a=0.037 m/s2。3【名师点睛】注意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 滴水有 45 个间隔;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5(2018天津市河西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图,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
5、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他只测得AC长为,CD长为,DE长为。(1)为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该同学所取的计时点个数_(填字母序号)。A偏少 B偏多 C合适(2)若小车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该同学所测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m/s2,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A (2)2.58 0.470,代入数据解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得:,解得:。【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
6、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再根据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6(2018山东省青州市)探究匀变速运动规律时,老师取出一条点迹清晰的实验纸带,按照打点顺序,以开始运动时刻为起点,每 5 个剪下来一条短纸带,然后把纸带下端对齐,依次摆放在x轴上,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 50 Hz,4(1)每条纸带对应的运动过程对应的时间间隔为t=_s;(2)运动开始后t=0.05 s 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结合坐标中的数据信息,可得小车加速度大小是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
7、案】(1)0.1 (2)2.1 (3)0.13【点睛】此题中处理纸带的方法中,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7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实验步骤如下: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
8、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5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多次重复步骤;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 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v=_。(2)由图(c)可求得,vA=_cm/s,a=_c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1 2Ava t(2)52.1 16.6(15.816.8)【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运用能力;解题时要搞清实验的原理,能通过运
9、动公式找到图象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的截距和斜率求解未知量。8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6(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
10、的速度vB=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AB (2)0.80 0.409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 50 Hz。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 4 个点未画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m/s。在打出D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m/s;(保
11、留两位有效数字)(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0.56 0.96 (2)2.0【名师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然后用速度公式求加速度即可。7图 110如图 1 所示的(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是高中物理常用的力学实验装置,现用该装置完成测定木块运动加速度a (1)图 2 中的实验照片中是否有实验错误、不合理或不必要之处?若存在问题,请指明问题所在。照片A(电键一侧连蓄电池) 照片B 木块释放位置图 2(2)如图 3 所示为从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认为最能反映木块匀变速运动纸带的一部分,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物理 第二 专题 2.1 实验 探究 小车 速度 随时 变化 规律 课时 同步 试题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983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