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
《《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的分类(1)电法勘探的分类方法分类(2):天然场源法:自然电位法、大地电流法、大地电磁法等。人工场源法: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等。电法勘探的分类方法分类(3):传导类电法: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电阻率法:剖面法(二、三极剖面、联合剖 面等)、测深法感应类电法:电磁剖面法(偶极剖面、航空电磁法等)电磁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频率测深等)实质:实质:以岩、矿石之间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质以岩、矿石之间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质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电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电(磁磁)场在地场在地下的分布规律,探查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下的分布规律,探查
2、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主要用途:主要用途:探查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寻找油气探查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寻找油气田和煤田、金属非金属矿产、地下水、田和煤田、金属非金属矿产、地下水、工程地质和环境勘察等。工程地质和环境勘察等。第一节 电法勘探基础知识 一、岩层的电阻率1、电阻率的概念 由均匀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横截面积的导体,其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 式中,为比例系数,称为物体的电阻率。电阻率仅与导体材料的性质有关,它是衡量物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不同岩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很大,常温下可从10-8m变化到1015m,与岩石的导电方式不同有关。电电阻阻率率是是电电法法中中最最重重要要的的物物
3、理理参参数数,电电法法的的许许多多方方法法技技术术都都与与岩岩石石和和矿矿物物的的电电阻阻率率(或其倒数(或其倒数-电导率)有关。电导率)有关。岩石的导电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金属导电和半导体导电、溶液离子导电、固体电解质导电 岩石的电阻率由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决定岩石和矿物的导电性或电阻率岩石和矿物的导电性或电阻率:取决于物质中电荷取决于物质中电荷运移的难易程度。运移的难易程度。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电阻率:金属导体:金属导体:电阻率电阻率 很小,很小,例如:金的例如:金的电阻电阻率率 为为2 10-8 m,铜的电阻率,铜的电阻率 为为1.230 10-8 m。半导体:半导体:大多数大多数硫化矿
4、物硫化矿物如黄铜矿、黄铁如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方铅矿等电阻率电阻率 小于小于1 m。氧化矿物氧化矿物如铬铁矿、赤铁矿、软锰如铬铁矿、赤铁矿、软锰矿等电阻率矿等电阻率 大于大于1 m。固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造岩矿物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如长石、石英、辉石、云母、方解石等石、云母、方解石等电阻率大电阻率大,大于大于106 m。岩石的电阻率岩石的电阻率:火成岩和变质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电阻率电阻率很大,很大,电阻率电阻率 变化范围变化范围102105 m。沉积岩:沉积岩:电阻率较小。电阻率较小。例如:粘土的例如:粘土的电阻率电阻率 变化范围变化范围100101 m,砂岩的砂岩的电阻率电阻率
5、 变化范围变化范围102103 m。2、影响电阻率的因素(1)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岩石电阻率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含量和矿物的分布有关。当岩石中含有良导电矿物时,矿物导电性能能否对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产生影响取决于良导矿物的分布状态和含量。如果岩石中的良导矿物颗粒彼此隔离地分布着,且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不大,那么岩石的电阻率基本上与所含的良导矿物无关,只有当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大于30%),岩石的电阻率才会随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但是,如果良导矿物的电连通性较好,即使它们的体积含量并不大,岩石的电阻率也会随良导矿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2)岩石电阻率与其含水性的
6、关系沉积岩主要依靠孔隙水溶液来传导电流,因此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质将直接影响沉积岩的电阻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岩层电阻率与岩层中水的电阻率成正比。影响水的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是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的温度。常见的岩层水一般含低或中等浓度的离子,岩层中水的含盐浓度增大,离子数量随之增多,溶液导电性将变好。同时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还与温度有关,它的电阻率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一方面水中盐类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致使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还会降低溶液粘度,加快离子的迁移速度。(3)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
7、等,它们均由很多薄层相互交替组成。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 用各向异性系数来表示,定义为 式中,n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t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称为纵向电阻率。层状结构岩石模型(4)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岩石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遵循导电理论的有关定理。电介质中离子的能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运动能量积累到一定值时,很容易脱离晶格,因此导电性增强。半导体的温度升高时,导电区电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也相应增大。如前所述,在低温条件下,含水岩石中水溶液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
8、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水溶液浓度增大和粘滞度降低,水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活动性增强的缘故;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因水分蒸发,岩石电阻率略有增加,只有温度继续升高时,电阻率才开始减小。例如,对油页岩进行加温实验时,温度升高到50100时,试样的电阻率减小;温度继续升高至200时,试样电阻率增大;温度继续升高超过200时,试样电阻率急剧下降;当温度超过600后,试样电阻率又呈回升趋势。(5)岩石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岩石原生结构破坏是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压力特征,这种破坏可能是岩石的压实,孔隙收缩,颗粒接触面积的增大,形成裂隙组,或是个别区域之间粘结性减小等等。静水压力对岩石的压实作
9、用最大,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岩石内出现残余变形,从而使孔隙度降低。此时压力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与岩石内液体和气体的含量有关,往往随压力的增大,干燥或者稍许含水岩石的电阻率减小,这是由于孔隙度降低、颗粒间接触良好的原因。除此之外,岩石中孤立的含水孔隙在压力作用下闭合并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也会使其电阻率减小。对于大多数岩石,当单轴压力由10Mpa增加到60Mpa时,可观测到岩石电阻率的剧烈变化。但是,某些粘土在压力作用下,由于孔隙中的水分被挤出,含水孔隙通道的截面缩小,从而使其电阻率增大。相反,在应力弱化作用下,岩石颗粒之间内部粘结性降低,致使岩石强度变小,岩石可碎性增强。当岩石内部裂隙发育但裂隙不充
10、水时,岩石电阻率会增大,若裂隙充水,岩石电阻率会显著减小。二、地下人工电场的建立1、点电源的电场、点电源的电场电阻率电阻率的半无限空间,地表有一点电源的半无限空间,地表有一点电源A,电流强度电流强度I,距点电源,距点电源A为为rAM的的M点的电流密度:点的电流密度:由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得:由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得:稳定电流场中,单位距离的电位变化等于稳定电流场中,单位距离的电位变化等于该点的该点的点电场强度:点电场强度:两边积分:两边积分:由于由于r无穷远时,无穷远时,U=0,所以积分常数,所以积分常数c=0结论:电阻率均匀、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地结论:电阻率均匀、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地
11、表点电源场的电位与表点电源场的电位与r成反比,等位面是以成反比,等位面是以点源为中心的同心圆。点源为中心的同心圆。两个点电源的电场:两个点电源的电场: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当地表由两个异性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当地表由两个异性点电点电源源A(+I)、)、B(-I)供电时,地表测点)供电时,地表测点M处的位:处的位:两个点电源的等位线和电流线两个点电源的等位线和电流线(a)平面图平面图(b)剖面图剖面图(c)地表电位剖面地表电位剖面2、电流在地下的分布规律三、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1、岩、矿石电阻率的测定、岩、矿石电阻率的测定岩、矿石电阻率的测定:岩、矿石电阻率的测定:由电阻定义及欧姆定律,得:由电阻定义及
12、欧姆定律,得: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当地表由两个异性点电源当地表由两个异性点电源A(+I)、)、B(-I)供电时,地表测点)供电时,地表测点M、N处的电位:处的电位:M、N两点的电位差:两点的电位差:令:令:则均匀大地电阻率为:则均匀大地电阻率为:式中,式中,K为装置系数为装置系数。2、视电阻率、视电阻率 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它不是岩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它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通常以合反映,通常
13、以 s s表示:表示:视电阻率视电阻率 s s的微分表示:的微分表示:由欧姆定律微分形式和电由欧姆定律微分形式和电场强度定义,得场强度定义,得则测量电极则测量电极M、N间视电阻率间视电阻率 s s为:为:当当M、N间距离很小时,可以认为电流密度间距离很小时,可以认为电流密度jMN、岩石电阻率岩石电阻率 MNMN为常量,则:为常量,则:当当地下岩石电性均匀时:地下岩石电性均匀时:所以:所以:视电阻率与地电断面性质的关系视电阻率与地电断面性质的关系(a)均匀介质均匀介质(b)围岩中赋存良导矿体围岩中赋存良导矿体(c)围岩中赋存高阻岩体围岩中赋存高阻岩体第二节 电测深法一、地电断面的概念 由不同电性
14、层所构成的断面。二、电测深法装置二极装置(二极装置(AM):):特点:将特点:将B、N极置于极置于“无穷远无穷远”处接地。取处接地。取AM中中点为记录点。点为记录点。三极装置(三极装置(AMN):):特点:只将特点:只将B极置于极置于“无穷远无穷远”处接地,取处接地,取MN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对称四极装置对称四极装置(AMNB):):特点:特点:AM=BN,取,取MN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偶极装置偶极装置(ABMN):):特点:特点:AB、MN为分开的偶极,取为分开的偶极,取OO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二、电测深法电阻率测深法:电阻率测深法:测量电极测量电极MN固定,不断增大
15、供电固定,不断增大供电电极电极AB电极距,逐次观测。电极距,逐次观测。特点:特点:随供电电极距的加大,逐次观测的视电阻率随供电电极距的加大,逐次观测的视电阻率反映了地下电性层随深度增大变化的分布特反映了地下电性层随深度增大变化的分布特征。但在实际测量中,征。但在实际测量中,AB极距不断加大,极距不断加大,测测量电极量电极MN固定不变,固定不变,UMN将逐渐小到不可测,将逐渐小到不可测,通常要求:通常要求:1、电阻率测深法的实质、电阻率测深法的实质电阻率测深大多采用电阻率测深大多采用对称四极装置对称四极装置特点:特点:AM=BN,取,取MN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双对数坐标纸 2、电测深曲线、电
16、测深曲线水平二层电测深曲线类型水平二层电测深曲线类型 G G型:型:D D型:型:水平三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图水平三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图H H型型:Q:Q型型:A A型型:K:K型型:水平二水平二层电测层电测深曲深曲线线量板量板及其使用及其使用水平水平三三层电测层电测深曲深曲线线量板量板3、电测深曲线的解释、电测深曲线的解释(1)电测深曲线类型分析)电测深曲线类型分析(2)电测深曲线特征研究)电测深曲线特征研究(3)断层在电测深曲线上的反映)断层在电测深曲线上的反映(4)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4、电测深定性图件的绘制及解释、电测深定性图件的绘制及解释(1)曲线类型图)曲线类型图(
17、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等视电阻率断面图(3)等视电阻率平面图)等视电阻率平面图5、电测深法的应用、电测深法的应用电阻率测深的应用电阻率测深的应用 电阻率测深断面图电阻率测深断面图1-1-粘土;粘土;2-2-泥灰岩;泥灰岩;3-3-岩溶泥灰岩岩溶泥灰岩 4-4-砂层;砂层;5-5-粘土;粘土;6-6-电阻率等值线电阻率等值线7-7-断层;断层;8-8-煤层煤层第三节 电剖面法一、电剖面法装置包括多种装置类型,如二极装置、包括多种装置类型,如二极装置、三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装置、对称四极联合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偶极装置等。装置、偶极装置等。特点:特点:各电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沿测线移各电极之
18、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沿测线移动,逐点观测动,逐点观测UMN、I、计算测线之下地电计算测线之下地电断面断面视电阻率视电阻率 s s沿测线方向的沿测线方向的综合综合变化。变化。二极装置(二极装置(AM):):特点:将特点:将B、N极置于极置于“无穷无穷远远”处接地。取处接地。取AM中中点为记录点。点为记录点。三极装置(三极装置(AMN):):特点:只将特点:只将B极置于极置于“无穷远无穷远”处接地,将处接地,将AMN沿测沿测线线排列逐点观测。排列逐点观测。取取MN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联合剖面装置联合剖面装置(AMN&MNB):):特点:两个三极装置特点:两个三极装置联合,联合,C极为极为“
19、无穷远无穷远”。MN中点为记录中点为记录点。点。对称四极装置对称四极装置(AMNB):):特点:特点:AM=BN,取,取MN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偶极装置偶极装置(ABMN):):特点:特点:AB、MN为分开的偶极,取为分开的偶极,取OO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中间梯度法中间梯度法:供电电极:供电电极A、B相距很远且固定,测相距很远且固定,测量电极量电极MN在在AB中段中段1/3范围内逐点范围内逐点特点:特点:半无限介质条件下,半无限介质条件下,AB中部电场中部电场近似均匀,近似均匀,AB固定不动,固定不动,MN沿剖沿剖面移动,逐点观测面移动,逐点观测UMN、I,计算,计算视视 电阻
20、率电阻率 s s ,得地电断面沿水平方,得地电断面沿水平方 向的变化曲线。向的变化曲线。中间梯度装置中间梯度装置主测线上装置系数主测线上装置系数K和和视电阻率视电阻率 s s :二、四极对称电剖面法对称四极装置对称四极装置(AMNB):):特点:特点:AM=BN,取,取MN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三、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装置联合剖面装置(AMN&MNB):):特点:两个三极装置特点:两个三极装置联合,联合,C极为极为“无无穷穷远远”。MN中点为记录点。中点为记录点。良良导导球体上球体上联联合剖面合剖面视电视电阻率剖面阻率剖面图图 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1、基本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21、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阵列勘探方法,是基于静电场理论,以探测目标体的电性差异为前提进行的。该方法采集数据信息量大,可进行层析成象计算,成图直观,可视性强,采集装置种类多,仪器轻便。该方法在不同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山东科技大学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山东科技大学 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 山东科技大学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2、工作方法技术 具体测量方法为:首先以固定点距沿井下巷道测线布置一系列电极,电极通过多芯电缆经转换开关接到仪器上,通过转换开关改变装置类型,一次完成该测点上各种装置形式的观测,一个测点观测完后,通过开关转换到下一相邻测点对应的电极,以相同
22、方法进行该点观测,直到某一电极间距的整条剖面观测完为止。改变电极间距,重复以下观测,直到有所不同电极间距的剖面观测完为止。点距的选择主要依据探测精度要求,精度要求越高应越小。最大电极距大小,决定于预期探测深度,探测深度越深,要求越大,但一般隔离系数 最大值不超过15为好,当然,由于一条剖面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数将依次减少。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 山东科技大学 3、资料处理和正演模拟4、高密度电阻率资料的反演 (图见下页)第四节 高密度电阻率法 山东科技大学井下巷道超前探测简介在桩号1030米位置为低阻显示,说明该位置顶板三灰富水,这也与该位置顶板淋水一致;
23、巷道迎头位置以及前方80米范围为高阻显示,说明该地段地层富水性差;迎头出水估计与后方的1030米位置富水区有关,在迎头位置右侧电阻率有相对低阻显示,说明迎头出水通过该位置与后方的1030米位置富水区联系;巷道迎头前方80米以远为低阻显示,说明迎头前方80米以远地层富水性强。井下巷道超前探测简介已掘巷道部分基本在高阻区,说明已掘巷道已掘巷道部分基本在高阻区,说明已掘巷道位置地层不富水;在巷道迎头至前方位置地层不富水;在巷道迎头至前方7070米米范围为高阻显示,说明该位置地层不富水,范围为高阻显示,说明该位置地层不富水,因为该位置经过注浆处理,高阻也说明了因为该位置经过注浆处理,高阻也说明了注浆质
24、量较好;巷道迎头前方注浆质量较好;巷道迎头前方7070米以远为米以远为低阻显示,且电阻率值较低,说明迎头前低阻显示,且电阻率值较低,说明迎头前方方7070米以后地层富水性强。米以后地层富水性强。井下三维电法勘探简介井下三维电法勘探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井下三维电法勘探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第五节第五节 激发极化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1、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效应(激电效应):激发极化效应(激电效应):在充电和放电在充电和放电过过程程中中产产生生随随时时间间缓缓慢慢变变化化的的附附加加电电场场现现象。象。一次电位差:一次电位差:无激电效应时稳定电流形成的电位差无激电
25、效应时稳定电流形成的电位差U1。不随时间变化。不随时间变化。二次电位差:二次电位差:激发极化产生电位差激发极化产生电位差U2(T)。随时间非线性)。随时间非线性变变化化,充充电电时时从从零零逐逐渐渐增增大大,放放电电时时逐逐渐渐减减为为零。零。总场电位差:总场电位差:一次电位差和二次电位差的和一次电位差和二次电位差的和U(T)=U1+U2(T)U2(T)=U(T)-U(0)极化率极化率:表征体极化介质的激电性质,与电流无关,表征体极化介质的激电性质,与电流无关,与供电时间与供电时间T和测量延迟时间和测量延迟时间t有关。有关。极化率是百分数表示的无量纲参数。提到极化极化率是百分数表示的无量纲参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探电法勘探 物探 电法勘探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