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训班管长生QQ965085680健康心理学 心理学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学科发展尚未成熟,概念体系尚不完整;v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心理学问题;v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第一节 躯体患者的心理问题v 躯体患者的心理特点v 躯体患者的心理变化躯体患者的心理特点v 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v 对客
2、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v 情绪低落;v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v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第一节 躯体患者的心理问题v 躯体患者的心理特点v 躯体患者的心理变化躯体患者的心理变化某些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进而使患者出现神经症的症状;v 病情本身的特点:躯体症状有时会伴有急性精神症状,如幻视、谵妄、耳聋等,这可能是意识模糊的先兆;某些器官的器质或功能破坏,严重时会导致精神障碍;v 疾病的发展过程和严重程度:疾病严重和迅速发展时,会出现意识模糊等心理障碍;神经症类的症状多在疾病缓慢发展和逐渐严重时产生;第一节 躯体患者的心理问题v 躯体患者的心理特点v 躯体患者的心理变化第二节 心理健
3、康与心理不健康v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v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v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概念的区分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心理健康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概念的区分v 心理异常:有精神障碍v 心理正常:没有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个体是否有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都很关心;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关注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心理咨询是甄别出没有精神障碍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精神病学是鉴别出有精神障碍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v 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具体内涵v 健康心理的内涵1、静态角度:健康
4、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段时间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2、发展角度:健康心理是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3、动态角度: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涵盖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具体内涵v 不健康心理的内涵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涵盖一切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v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v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v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v 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必须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1、体验标准: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
5、世界的状况;2、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3、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智力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相关v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3、周期性节律:心理活动的内在节律性;4、意识水平v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5、暗示性6、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能力;7、心理自控力: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能力;v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
6、(郭念锋):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行为自如、言语通畅。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8、自信心:个体能够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9、社会交往: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10、环境适应能力:个体随环境做出顺应性改变的能力;v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忍耐消极适应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v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v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v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分类目的v 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v 咨询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区分;v 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v 咨询方案的制定;v 疗效评估;v 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v 职业培训;v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v 自我
7、心理保健的需要;效 度v 症状学效度:心理不健康特征;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v 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v 结构效度: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效 度v 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外界干预下的预期: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会使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不良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 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专业的心理咨询;亲朋好友、社会福利或援助等机构心理问题v 诊断条件:由现实生活等因素而产生心理冲突,并
8、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化解;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v 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v 诊断条件: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或半年以下;遭受刺激时,可能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反应对象被泛化;v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或道德性的神经症性的心理问
9、题v 诊断条件:v 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症或是神经症早期。总分为4-5分为可以病例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v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v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v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v 压力源v 压力与压力适应 v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压力源的种类v 生物性压力源: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 族延续的事件;躯体创伤或疾病 饥饿 性剥夺 睡眠剥夺 噪音 气温变化压力源的种类v 精神性压力源: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 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错误的认知结构 个体不良经验 道德冲突 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压力源的种类v 社会性压力源: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 的事件;重大
10、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等;纯社会性的:自身情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自身情况:压力源的测评v 社会再适应量表 由霍尔姆斯设计;测量重大生活事件;量表上得分较高的人较容易患心脏病、骨折、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小感冒;日常小压力比重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v 日常生活小困扰的测量:压力源的测评v 知觉压力量表:由Cohen 和 Williamson 设计;测量知觉压力;对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更有效;能够评估个人不良习惯造成的慢性压力;知觉压力:对某种超个人能力事件的体验。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v 压力源v 压力与压力适应 v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压力v 压力: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
11、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双趋冲突v 内心冲突的类型: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趋避冲突 双避冲突腹背受敌 双重趋避冲突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压力的种类v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在生活的某一段时间内,经历并努力适应着一件不足以使我们崩溃的事件时体验到的压力。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提高和改善个体的适应能力;可以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同时性叠加压力 四面楚歌 继时性叠加压力v 叠加性压力:两个以上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压力的种类v 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战争、大地震、空难等。创伤性应激障碍 灾难症候群 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
12、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压力适应 警觉阶段:发现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存储的能量;呼吸、心跳加快,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v 塞利(H.Selye):“一般适应症候群”。压力适应 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 应压力或退却;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压力源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形成康复;压力源继续存在,个体仍不能适应疾病;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v 压力源v 压力与压力适
13、应 v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v 体质、压力论(Sternbach)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压力容易导致身体脆弱的器官或系统出现疾病;v 器官敏感论(Engle)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v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v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认知系统v 认知、评估作用 评估压力的性质和评估压力对自己的利弊及程度;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对待压力的方式;正确地认识和评估压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使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v 调节控制作用 个体能否自主地控制或调解压力的出现与发展;个体能否自由地调整自
14、己的适应行为;认知系统 对局面的控制类型: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v 人格的影响作用 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自己对自己如何生活,是无能为力的;内控型人格:认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遇到压力事件时,内控人格者体验到的压力强度比外控人格者低。v 调节控制作用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v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v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v物质支持:具体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对应压力事件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v精神支持:给当事人精神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
15、事件的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v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v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生物调节系统v 生物调节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功能状态决定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v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v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v 临床相阶段临床相阶段v 及时型的临床相: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v 滞后型的临床相:压力初次经由认知系统处理时,形成意义模糊的观念并积存起来;后来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赋予它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便形成滞后型的临床相;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v 压力源v 压力与压力适应 v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