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思想比较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儒道思想比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道思想比较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敢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人生感悟人生感悟人生感悟人生感悟无用大用无用大用东亚文化的基石东亚文化的基石儒家儒家文化文化道家道家文化文化大乘大乘佛教佛教老子、孔子思想体系解析老子、孔子思想体系解析易经易经大人的四条件大人的四条件大大人人与天地合其与天地合其德德具有仁爱万物的心态具有仁爱万物的心态与日月合其明与日月合其明具有照明万物的智慧具有照明万物的智慧与四时合其序与四时合其序具有立身与大道的行为具有立身与大道的行为与鬼神合其吉凶与鬼神合其吉凶具有合理处理事物的能力具有合理处理事物的能力天天地地人人伸伸屈屈顶
2、天立地顶天立地能屈能伸能屈能伸自强不息乾龙健自强不息乾龙健厚德载物坤马顺厚德载物坤马顺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大学平天下平天下格物格物致知致知诚意诚意正心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德经道德经54章章身身家家乡乡邦邦天下天下真馀长丰普老子、孔子的修身观老子、孔子的修身观儒道的对比儒道的对比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差异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差异核心思想核心思想建功立业建功立业乐
3、生与乐生与顺应顺应君子的标准君子的标准1、不辱君命;、不辱君命;2、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俤焉;俤焉;3、言必行,行必果。、言必行,行必果。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圣人无名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孔子的感悟孔子的感悟吾十又五致于学吾十又五致于学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六十而耳顺七十从欲所为,不逾矩七十从欲所为,不逾矩儒家儒家 道家道家100%0%70%30%40%60%20%80%10%90%年轻的时候偏儒家,年长的时候偏道家。八小时以内儒家,年轻的时候偏儒家,年长的时候偏道家。八小时以内儒家,八
4、小时以外道家。八小时以外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道道自然无为自然无为顺应客观顺应客观规律规律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柔能胜强柔能胜强静能治动静能治动处下谦退处下谦退涤除玄览涤除玄览核心思想:核心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道的内涵(道的内涵(1/31/3)道道“道道”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字宙本源字宙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周行而不殆,可以为
5、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道德经25章章“道道”是自然万物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运行的规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道德经77章章“道道”是古代社会是古代社会最高的道德标准最高的道德标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道德经道德经77章章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道的内涵(道的内涵(2/3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6、众妙之门。道德经道德经1章章译文译文 道,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道;所谓道,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道;所谓名,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名。无名,乃道名,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名。无名,乃道之混沌无形,天地未分之时;有名,乃道之化生万物之之混沌无形,天地未分之时;有名,乃道之化生万物之时。所以,要经常从没有形象的地方去认识道的奥妙;时。所以,要经常从没有形象的地方去认识道的奥妙;经常从有形象的地方去体察道的显明。这两者是道存在经常从有形象的地方去体察道的显明。这两者是道存在的两个阶段,称谓不同罢了。但都称得上深远奥妙,深的两个阶段,称谓不同罢了。但都称得上深远奥妙,
7、深远啊,深远,远啊,深远,她她是探究一切奥妙的总门径。是探究一切奥妙的总门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老子的基本逻辑老子的基本逻辑正话反说正话反说 讲究逻辑讲究逻辑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道德经41章章道德经道德经38章章道道德德仁仁义义礼礼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修身观修身观处柔守弱处下不争知足知止趋吉避害静观玄览老子三宝矛盾观矛盾观修身观修身观泰泰否否谦谦剥剥乾乾坤坤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矛盾观矛盾观矛盾观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道德经42章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道德经
8、64章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道德经63章章道德经道德经2章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相互转换(相互转换(1/21/2)矛盾的相互转化道德经道德经40章章道德经道德经9章章道德经道德经36章章反者道之动。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曲则全,在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道德经22章章
9、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相互转换(相互转换(2/22/2)祸福、损益的转化道德经道德经58章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道德经道德经42章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道德经11章章祸祸福福损损益益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处柔守弱处柔守弱处柔守弱道德经道德经40章章静能制动,弱能胜强。静能制动,弱能胜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道德经道德经78章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道德经道德经43章章道德经道德经52章章守柔曰强。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处下不争处
10、下不争处下不争(一)道德经道德经24章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道德经22章章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道德经道德经30章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伦语伦语.子罕第九子罕第九老子的哲学思想观老子的哲学思想观处下不争处下不争处下不争(二)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数至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道德经道德经39章章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道德经68章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道德经81章章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道 思想 比较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