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pptx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ppt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111964196419641964年的一天,年的一天,年的一天,年的一天,美国纽约,美国纽约,美国纽约,美国纽约,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斯斯斯(Kitty Genovese)(Kitty Genovese)(Kitty Genovese)(Kitty Genovese)的姑娘返的姑娘返的姑娘返的姑娘返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刀杀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刀杀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刀杀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刀杀害害害害 。案
2、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遇害者的遇害者的遇害者的遇害者的38383838个邻居在整个案个邻居在整个案个邻居在整个案个邻居在整个案发的发的发的发的35353535分钟内听到了呼救声,分钟内听到了呼救声,分钟内听到了呼救声,分钟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斗的斗的斗的斗的30303030多分钟里,居然没有一多分钟里,居然没有一多分
3、钟里,居然没有一多分钟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去援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个人去援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个人去援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个人去援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现实现实现实。案例案例吉诺维斯事件吉诺维斯事件第1页/共28页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第一节第一节 利他行为利他行为一、什么是利他行为一、什么是利他行为 1 1、定义:、定义: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
4、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2 2、利他行为的特点、利他行为的特点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主要特征)(主要特征)(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自愿的自愿的 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所损失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所损失第2页/共28页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n n利他行为的唤起因素利他行为的唤起因素n n助人的得与失助人的得与失 n n求助者特点求助者特点n n助人者特点和当时的心境助人者特点和当时的心境n n环境和情境因素环境和情境因素第3页/共28页第四页,编辑
5、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1 1、利他行为的唤起、利他行为的唤起n n紧急度:紧急情况是利他行为唤起决定因素之一。如果人们将事件判断为紧急的,就有可能给予帮助,事件被认定的紧急程度决定了旁观者给予帮助的可能性大小。n n求助者的需要特性及助人者的能力也会影响他助人与否的决策。第4页/共28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2 2、助人的得与失、助人的得与失n利他者本身有损失,帮助他人的行为可能会带来麻烦和损失。n助人的代价 金钱 时间 不愉快的体验(麻烦、纠纷等)精力 生命安全第5页/共28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3 3、求助者的特点、求助者的特点n n求助者需要帮助的程
6、度,是决定我们是否给予帮助的求助者需要帮助的程度,是决定我们是否给予帮助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n n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求得帮助的人。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求得帮助的人。n n性别:女性的被助机会多于男性性别:女性的被助机会多于男性n n年龄:孩子比成人获得更多帮助机会年龄:孩子比成人获得更多帮助机会n n人品:人们倾向于帮助看上去正派、质朴的人,不愿人品:人们倾向于帮助看上去正派、质朴的人,不愿帮助让人厌恶、不正经的人,讨厌粗鲁、行为怪诞的帮助让人厌恶、不正经的人,讨厌粗鲁、行为怪诞的人、流氓等。人、流氓等。n
7、 n外貌:外貌有吸引力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外貌:外貌有吸引力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n n责任: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应承担的责任也是其中一个责任: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应承担的责任也是其中一个影响被助的因素影响被助的因素第6页/共28页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4 4、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n n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n n早期社会化起重要作用(儿童期形成的观念、父母的言传身教)早期社会化起重要作用(儿童期形成的观念、父母的言传身教)n n人格因素人格因素n n价值观念、社会规
8、范、个人的信仰等等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个人的信仰等等n n人格特征在利他行为中只起中介作用。人格特征在利他行为中只起中介作用。n n性别:性别:n n女性人道主义思想比男性强,但利他行为少女性人道主义思想比男性强,但利他行为少 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助人技能弱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助人技能弱n n利他者心境的作用利他者心境的作用n n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的可能性。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的可能性。第7页/共28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5 5、环境和情境因素、环境和情境因素n n自然环境:n n晴朗天气有利于利他行为发生;n n噪音会减少利他行为。n n社会环境n n 旁观者人数(P
9、263)“责任扩散”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集体淡漠”现象第8页/共28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第二节第二节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一、什么是侵犯行为一、什么是侵犯行为1 1、定义:侵犯行为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定义:侵犯行为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他人的行为。2 2、侵犯行为判定标准、侵犯行为判定标准n n内在意图或动机:有意伤害他人内在意图或动机:有意伤害他人内在意图或动机:有意伤害他人内在意图或动机:有意伤害他人n n外在表现:一种已经实施的外在行为外在表现:一种已经实
10、施的外在行为外在表现:一种已经实施的外在行为外在表现:一种已经实施的外在行为第9页/共28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二、侵犯行为的种类二、侵犯行为的种类 标准标准 类型类型1是否违背社会准则是否违背社会准则亲社会的侵犯行为亲社会的侵犯行为反社会的侵犯行为反社会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2行为方式的不同行为方式的不同言语侵犯言语侵犯动作侵犯动作侵犯3侵犯者的动机侵犯者的动机报复性侵犯报复性侵犯工具性侵犯工具性侵犯第10页/共28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n n亲社会的侵犯:符合社会规范(抓亲社会的侵犯:符合社会规范(抓强盗)强盗)n n被认可的侵犯:
11、父母管教孩子被认可的侵犯:父母管教孩子n n反社会的侵犯(狭义的侵犯):违反社会的侵犯(狭义的侵犯):违反社会规范反社会规范n n言语侵犯:使用语言、表情言语侵犯:使用语言、表情 n n动作侵犯:使用身体特殊部位及武动作侵犯:使用身体特殊部位及武器器n n报复性侵犯:教训对方报复性侵犯:教训对方n n工具性侵犯:把侵犯作为手段以达工具性侵犯:把侵犯作为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到自己的目的第11页/共28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4.4.其他分类其他分类 (1 1)从原因上分为)从原因上分为n n怨恨攻击:怨恨攻击:怨恨攻击:怨恨攻击:由于怨恨而产生的对怨恨源的攻击;由于怨恨而产生的
12、对怨恨源的攻击;n n需要攻击:需要攻击:需要攻击:需要攻击:为满足某一需要而产生的攻击;为满足某一需要而产生的攻击;n n施虐攻击施虐攻击施虐攻击施虐攻击:以给别人带来身体伤害为满足的攻击;:以给别人带来身体伤害为满足的攻击;n n任性攻击:任性攻击:任性攻击:任性攻击:没有特定对象和方式的攻击;没有特定对象和方式的攻击;n n压制攻击压制攻击压制攻击压制攻击:为达到控制的目的而进行的攻击;:为达到控制的目的而进行的攻击;n n仿效攻击:仿效攻击:仿效攻击:仿效攻击:没有明确目的的模仿性攻击;没有明确目的的模仿性攻击;n n反抗攻击:反抗攻击:反抗攻击:反抗攻击:受到攻击的还击;受到攻击的还
13、击;n n反社会人格攻击:反社会人格攻击:反社会人格攻击:反社会人格攻击:人格异常。人格异常。第12页/共28页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2 2 2 2)从方式上分为)从方式上分为)从方式上分为)从方式上分为n n替代攻击:替代攻击:替代攻击:替代攻击:不直接攻击目标,而转为其他目标;不直接攻击目标,而转为其他目标;n n代偿攻击:代偿攻击:代偿攻击:代偿攻击:语言攻击;语言攻击;n n从众攻击:从众攻击:从众攻击:从众攻击:本无攻击欲望的从众行为;本无攻击欲望的从众行为;n n自我攻击:自我攻击:自我攻击:自我攻击:自毁行为;自毁行为;n n想象攻击:想象攻击:想象攻击:想象
14、攻击:攻击愿望不能实现时,在想象中得到满攻击愿望不能实现时,在想象中得到满足;足;n n投射攻击:投射攻击:投射攻击:投射攻击:把自己攻击冲动投射至他人,认为要攻击把自己攻击冲动投射至他人,认为要攻击自己从而攻击他人;自己从而攻击他人;n n非特异性攻击:非特异性攻击:非特异性攻击:非特异性攻击:当反社会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当反社会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无特定目标的攻击。产生的无特定目标的攻击。第13页/共28页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三、侵犯行为的原因三、侵犯行为的原因n n1 生物本能理论生物本能理论n n2 挫折挫折-侵犯假说侵犯假说n n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5、第14页/共28页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三十二分。1 生物本能理论生物本能理论n n本能说:侵犯是人的本能本能说:侵犯是人的本能n n威廉威廉 詹姆斯认为人类皆有好斗的劣根性。他相信侵犯倾向是通过祖詹姆斯认为人类皆有好斗的劣根性。他相信侵犯倾向是通过祖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人们基本不能摆脱它,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人们基本不能摆脱它,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动消耗侵犯动力,才能使侵犯倾向得到控制。动消耗侵犯动力,才能使侵犯倾向得到控制。n n弗洛伊德:侵犯源于人的死亡本能。死亡本能代表着人类自弗洛伊德:侵犯源于人的死亡本能。死亡本能代表着人类自身的恨及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
16、望。死亡本能向内作身的恨及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亡本能向内作用,表现为人的自我折磨,甚至会毁灭自己;死亡本能向外用,表现为人的自我折磨,甚至会毁灭自己;死亡本能向外作用,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作用,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n n洛伦兹:动物的争斗和侵犯具有求得生存,并使物种不断进化与洛伦兹:动物的争斗和侵犯具有求得生存,并使物种不断进化与发展的功能,侵犯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发展的功能,侵犯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定期通过体育竞赛等方式加以发泄。定期通过体育竞赛等方式加以发泄。n n研究者普遍认为侵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利他行为 侵犯 行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