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
《2023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pdf(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2023 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 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村落的中心为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下左图)。全村又以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村落整体地势较高,村外有溪流穿越。居住区多顺应地形建在山坡上,且围绕众多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居住片区之间隔着农田和水塘(下右图)。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1(1)诸葛村外侧有溪流,村内却人工开挖了许多水塘和水井,其目的是()A.内外隔离,抵御外敌入侵B.内外相连,完善村内水运网络C.内外相连,利于洪水外泄D.调节气候,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诸葛村的居住区多顺应地形分散建在山坡上,其考虑的区位优势是()便于敌情观测和防御村落少占农田和水塘减轻洪灾威胁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减轻村落中心压力A.B.C.D.答案:DB【提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诸葛村地势较高,使得村外溪流难以汇入,而村内的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用水,因此人工开挖水塘和井,可用来保证村民生产、生活、消防用水。而村内的
3、水塘和水井属于人工湿地,能够调节小气候,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故正确答案为D。(2)当地夏季高温多雨,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在山坡上,首先,能够减少对农田和水塘的占用,提高水塘调蓄洪水能力,可以减少涝灾对居住区的影响;其次,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各片区之间留有农田和水塘作为通风廊道,有利于居住区的采光和空气流通。故正确答案为B。2、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城镇化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 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A.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B.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C.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D.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2)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3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加强基本农田建设A.B.C.D.答案:C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2)城市化是农业
5、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解答】(1)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 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 万的大城市在 2015 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 正确,AD 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B 错。故选 C。4(2)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
6、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错;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错。故选 B。3、下图示意 19802011 年我国某市总人口与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9802011 年,该市()A.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B.总人口较城镇人口增长快C.城镇人口波动较大 D.城市化水平保持高速增长(2)2004 年后,该市新增城镇人口主要来自()A.本市农村人口转化 B.省外人口迁入C.本市人口自然增长
7、 D.省内人口迁入答案:C5A【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考查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2)考查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解答】(1)读图可知,19802011 年该市人口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个别年份有所下降,故人口总量并非持续增长,A 错误。由图中城镇化率和总人口数可以计算出城镇人口数量,从而得出总人口增长较城镇人口增长慢,B 错误。1990 年前,城镇化率很低,虽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增长;19902004 年,城镇化率缓慢增长;2004 年后城镇化率快速增长,故 19802011 年该市城镇人口波动较大,C 正确、D 错误。故选 C。(2)读图可知,
8、该市 2011 年总人口约为 66 万,属于中等城市,吸引力有限,省内、省外人口迁入应较少,主要是吸引本地农村人口迁入,A 对,BD 错。2000 年后,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总的自然增长率很低,虽各地存在差异,但总体都不会很高,且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一般是较为平缓的渐变过程;2004 年后,该中等城市的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突然增加,显然不是自然增长造成的,C 错。故选 A。4、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 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1)从 P 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A.南 B.东 C.西 D.北(2)与图中甲、乙、
9、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B.住宅区、商业区、绿地、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答案:A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7(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南方距离P 点距离最远,且所花时间相等,即往南车速最快。故选 A。(2)读图可知,乙在市中心,应为商业区;甲在外围,应为工业区;丙位于甲乙之间,应该为住宅区;丁部分位于钢铁厂与住宅区
10、之间,应为绿地,对保护环境有利。故选 C。5、2 月 21 日,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和新乡村建设一角冬季拍摄的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区位优越,布局合理 B.等级有序,设施完善C.邻里和睦,城乡一体D.方便出行,环境舒适(2)根据图片信息,图中的新乡村可能位于我国的()A.岭南地区 B.皖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答案:DB8【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自然环境、人
11、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新建村落和扩建村落都沿道路分布,村落旁分布有公交站,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出行,且新建村落环境舒适。故选 D。(2)根据冬季拍摄的图片来看,该地植被为常绿林,说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再从建筑结构来看,该建筑采用了马头墙的形式,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符合徽派建筑的风格。故选 B。6、北京市区某地块早在明清时期就商贾云集,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曾作为城市体育场、服装市场、城市地标广场、商业综合体。该地块于 2015
12、年开始改造,地面改为花园广场,下沉式负一层和负二层改为商业项目,多家潮流品牌的全国首店云集,但其经营范围并不全面,未包括大多数商场所具备的餐饮、娱乐等功能。下图示意该地块商业用地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1)历史上,该地块功能多变,反映其()A.土地面积大 B.地理位置好 C.环境优美 D.地租高昂(2)目前该商业项目经营类型齐全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竞争环境激烈 B.人驻门槛较低C.居民消费能力低 D.交通条件较差(3)2015 年,该地块的改造重点突出了()A.生活方式创新 B.经营档次提升 C.空间融合创新 D.建筑设计创新答案:BA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商业中
13、心和商业网点解析:10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7、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组成,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下图为扎达土林中的塔式土林。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土林的主要形成过程是()A.风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流水沉积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2)扎达土林是特殊地貌,保存完好的气候原因是()A.空气稀薄,晴天多 B.降水量少,气候干燥11C.
14、光照充足,温差大 D.气候寒冷,多暴风雪答案:D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可知,扎达土林先是由河湖沉积形成湖底沉积地层,后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侵蚀,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最终形成土林,故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河湖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故选 D。(2)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
15、用较弱。暴风雪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ACD 错误;一般空气干燥、降水少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B 正确。故选 B。8、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 B.沙滩 C.海岸 D.岩礁答案:D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该地位于海边,受海浪拍打,因此鼓浪石是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16、。故选 D。(2)沙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岩洞、岩礁、海岸都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13故选 B。9、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A.云贵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C.巴西高原 D.西欧平原(2)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C.面积广、水量大 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3)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A.热融沉陷夏季 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C.热融滑塌夏季 D
17、.热融滑塌秋末冬初答案:BD14C【提示】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2)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3)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1)材料中已明确了热喀斯
18、特地貌为冻土中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因此常见于有冻土且冻土中的冰能够发生融化的区域。云贵高原、巴西高原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气温较高,没有冻土存在;西欧平原虽纬度较高,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也没有冻土形成;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故选 B。(2)溶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岩溶地貌与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A 错误;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并非岩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B 错误;湖泊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C 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
19、相对于冻土较高,具有导热性,加速了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的退化速度,使冻土变薄或被切穿,D 正确。15故选 D。(3)由图可知,热融沉陷湖泊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气温高,冻土中的冰易融化,故会出现热融滑塌;秋末冬初气温低,冻土不会融化,不会出现热融滑塌。故选 C。10、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2)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质史上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
20、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答案:BD【提示】喀斯特地貌16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解答】(1)组成桂林山水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其景观发育的岩石是沉积岩中的石灰岩,B 对;玄武岩、花岗岩为岩浆岩,AD 错;大理岩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C 错。故选 B。(2)地质史上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A 正确;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B 正确;由于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C 正确;漓江谷地自北向南横贯全境,D 错误。故选 D。11、“十二使徒岩
21、”是过去的 1000 到 2000 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结合材料推测“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是()A.海蚀拱桥海蚀洞穴拱桥倒塌B.拱桥倒塌海蚀洞穴海蚀拱桥C.海蚀洞穴拱桥倒塌海蚀拱桥D.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拱桥倒塌17(2)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的原因是()A.强烈的海风吹倒石柱B.海浪侵蚀石柱根基倒塌并破碎C.海平面上涨淹没石柱D.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石柱答案:DB【提示】海岸地貌解析:(1)本
22、题主要考查海岸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地貌。【解答】(1)松软石灰岩的悬崖被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洞穴,海蚀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形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故选 D。(2)石柱数量减少的原因是海浪长期侵蚀石柱与海水的接触部分,石柱的根基不断变细,越来越不稳固,导致石柱倒塌并破碎。故选 B。1812、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 640 毫米,且集中在 6-9 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下图是丹娘沙丘所
23、在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及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丹娘沙丘形成于()A.西北风沉积 B.流水的堆积 C.冰川的堆积 D.东南风堆积(2)推测丹娘沙丘增长速度较快的月份是()A.13 月 B.36 月 C.69 月 D.911 月答案:DA【提示】风沙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丹娘沙丘的沙丘主要来源于东南部的江心洲和河滩,冬春手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且多大风(东南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19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69 月降水多,且气温高冰雪融
24、水多,河流水位高、流速快,淹没部分大且对丹娘沙丘侵蚀作用强,沙丘面积缩小。可知丹娘沙丘冬半年增长速度较快,可推测丹娘沙丘13 月份增长速度较快,故选A。13、沙波是河床中泥沙颗粒在流水作用下移动而形成的波状微地貌,波高大于50 厘米的沙波称为大型沙波。在浅水区,水流速度会受到沙波坡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大型沙波处缓坡水流速度反而明显低于陡坡。下图示意某浅水区相邻两个沙波坡体的水下剖面形态,线段H 代表波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大型沙波()A.位置相对稳定 B.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同C.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D.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垂直(2)小型沙波处的泥沙颗粒()A.a 地被侵蚀,并在 c
25、地堆积B.a 地被侵蚀,并在 b 地堆积C.b 地被侵蚀,并在 a 地堆积D.b 地被侵蚀,并在 d 地堆积(3)能正确表示大型沙波泥沙堆积的层理结构的是()A.AB.BC.CD.D答案:20CD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流水地貌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流水地貌相关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流水地貌相关知识。【解答】(1)从材料可知,水流速度会受到沙波坡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大型沙波处缓坡水流速度反而明显低于陡坡,缓坡迎水坡应该为流水堆积,陡坡背水坡应该为流水侵蚀,故大型沙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地理 基础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