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操作规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技术操作规程.pdf(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目 录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1二、胸腔穿刺术 3三、人工呼吸术 4四、腹腔穿刺术 7五、骨髓穿刺术 8六、心包穿刺术 10七、腰椎穿刺术 11八、后穹隆穿刺术 12九、羊膜囊穿刺术 13十、胸腔闭式引流术十一、心脏按摩术 15 十二、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6 十三、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 17 十四、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8 十五、B 超诊断检查常规 19 十六、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常规 20 十七、心电图操作常规 21 十八、理疗机器使用和保养 22 十九、拔罐疗法23 二十、针疗法 24 二十一、灸疗法 25 二十二、电针疗法 26 二十三、全自动
2、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 27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一、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二、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3、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 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 20%碘酊及 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 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 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三、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
4、: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2)用 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 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4.需局部麻醉时,用 210ml 注射器接
5、5 号或 6 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 2%利多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 0.2ml 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 12min 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5.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等,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操作,并予以相应处理。6.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穿刺点或切口缝合处用无菌棉球或碘酊棉球压迫片刻,然后以无菌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四、操作后处理-1-1.操作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体位及特殊处理,可根据病情及具
6、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后宜免枕平卧或俯卧等。2.清理器械用品,整理患者病床或治疗室。3.操作后应做好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2-胸腔穿刺术一、目的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二、适应症1.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2.放液:(1)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过久不吸收或发热持续不退者;(2)肺炎后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3)外伤性血气胸。3.胸腔内注入药物。三、操作方法1.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 0.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
7、转动。2.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上。病重不能起床者,取半坐半卧位,可行侧胸穿刺。3.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包裹性积液可结合 X 线或超声波检查决定。4.以 2%碘酊和 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 2%利多卡因溶液,深达胸膜。5.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
8、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在消毒量杯中,以便记录和化验。6.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四、注意事项1.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 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100ml 即够。诊断性抽液 502.穿刺和抽液时,应随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3.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30.5ml。-3-人工呼吸术一、目的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
9、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进而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力争挽救生命。二、适应症1.溺水或电击后呼吸停止。2.药物中毒,如吗啡及巴比妥类中毒。3.外伤性呼吸停止,如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者。4.呼吸肌麻痹,如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严重的周期性麻痹等。5.颅内压增高,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或晚期颞叶钩回疝有呼吸停止者。6.麻醉期中麻醉过深,抑制呼吸中枢,或手术刺激强烈,发生反射性呼吸暂停,或使用肌肉松弛药后。三、方法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但以口对口呼吸及人工加压呼吸效果最好。故在呼吸停止、尤其是循环骤停的抢救中,应首先选用。术前措
10、施:施术前应迅速检查,消除患者口腔内之异物、粘液及呕吐物等,以保持气道畅通。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此法简单、易行、有效。它不仅能迅速提高肺泡内气压,1000ml),而且还可以根据术者的感觉,识别通提供较多的潮气量(每次约500气情况及呼吸道有无阻塞。同时,该法还便于人工呼吸术及心脏按压术的同时进行。(一)操作步骤:(1)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2)用托下颌的拇指翻开病人的口唇使其张开,以利吹气。(3)于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免漏气。(4)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将口紧贴病人的口吹气,直至其上胸部升起为止。(5)吹气停止后,术者头稍向侧转
11、,并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由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作用,自然出现呼吸动作,病人肺内的气体则自行排出。(6)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 1420 次。(二)注意事项:(1)术中应注意患者之呼吸道通畅与否。(2)人工呼吸的频率,对儿童婴儿患者可酌情增加。(3)吹气的压力应均匀,吹气量不可过多,以 5001000ml 为妥。用力不可过猛过大,否则气体在气道内形成涡流,增加气道的阻力,影响有效通气量;或者因压力过大,有使肺泡破裂的危险,以及将气吹入胃内发生胃胀气。(4)吹气时间忌过短亦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的三分之一为宜。(5)如遇牙关紧闭者,可行口对鼻吹气,方法同上,但不可捏鼻而且宜将-4-其口唇紧闭
12、。2.举臂压胸法:此法也是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病人潮气量可达 875ml,仅次于口对口呼吸法。(一)操作步骤:(1)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肩下最好垫一块枕头。(2)术者立(或跪)在病人头前,双手捏住病人的两前臂近肘关节处,将上臂拉直过头,病人胸廓被动扩大形成吸气,待 23 秒钟后,再屈其两臂将其放回于胸廓下半部,并压迫其前侧方向肋弓部约 2 秒钟,此时胸廓缩小,形成呼气。依此反复施行。(二)注意事项:(1)病人应置于空气流通之处。(2)病人衣服须松解,但应避免受凉。(3)如病人口中有呕吐、血液、痰液等,应迅速予以清除;有义齿者,应当取出。必要时,将其舌以纱布包住拉出,以免后缩阻塞呼吸道。(4)
13、呼吸速度,以 1416 次/分为宜,节律均匀。(5)压胸时压力不可过大,以免肋骨骨折。3.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操作步骤:(1)患者仰卧,背部垫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于体侧。(2)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向胸部上方压迫,将气压出肺脏,然后松手,胸廓自行弹回,使气吸入。(3)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按压 1824 次为宜。4.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操作步骤:(1)患者俯卧头向下略低,面转向一侧,两臂前伸过头。(2)施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背部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24 次。四指向外,压迫背部下后方两侧。每分钟 18注:压胸或压背呼吸法过去常
14、用,但因潮气量很小,其效果远较口对口及举臂压胸呼吸法为差,故目前已很少用。5.膈神经刺激法,应用毫针及电子仪器刺激膈神经,使膈肌产生节律性收缩,从而达到节律性呼吸的目的。方法:以一寸半毫针刺入膈神经刺激点。该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的中点,颈总动脉搏动处,亦即人迎穴部位,向下方刺达横突再退出少许,接上 68 型治疗仪,以两侧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也可在人迎穴旁再插一毫针,与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两侧共两对电极。一般治疗仪的?、?频率,通电后即出现膈式呼吸。呼吸频率及深浅,可通过调节强度的旋钮来控制。6.加压人工呼吸法: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简易呼吸器法:简易呼吸器是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及衔接管等部
15、分组成。呼吸囊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是泡沫塑料,外层是由特制的乳胶制造的。呼吸囊有弹性,挤压后能自动恢复原形。呼吸囊入口处装有单向进气活瓣-5-相接,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活瓣,放松囊时进入空气;其前出口处与另一气活瓣相接。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侧管,可接氧气;呼吸活瓣处亦装有一侧管,可与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相连,挤压呼吸囊时,使病人吸入空气(或氧气);放松呼吸囊时则呼气,并通过呼吸活瓣而排至大气中。本法一次挤压可有 5001000ml 的空气进入肺。简易呼吸器轻巧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现场抢救及基层医疗单位。(2)空气麻醉机法:空气麻醉机的构造有面罩、
16、螺纹管、呼吸囊、单向的吸入及呼出活瓣。应用时用面罩罩住病人的口鼻,托起下颌,有节律地(1416 次/分)挤压折叠风箱即可达到加压人工呼吸的目的,每次挤压可进入气体 5001500ml。亦可将衔接管接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上行加压呼吸,效果很好。-6-腹腔穿刺术一、目的采取腹水标本常规化验、培养、脱落细胞检查、染色体检查等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或注入药物以进行治疗和抽改腹水以减轻症状。二、禁忌症(1)结核性腹膜粘连时不可穿刺。(2)疑有卵巢囊肿或多房性包虫病可能者不能穿刺。(3)肝昏迷者不可穿刺。三、操作步骤(1)穿刺前排空小便,患者作卧位或坐位。(2)穿刺点一般在脐、髂前上棘连线外 1/3 和
17、中 1/3 交点,或脐与耻骨之间腹白线中点旁 45cm 处(通常选用左侧)。(3)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和局麻。(4)以腹腔穿刺针逐步刺入腹壁,待穿透腹壁、针锋阻力消失时,可用针筒抽取或引出少许腹水于消毒试管中备验。然后于穿刺末尾接以橡皮管,引腹水于地上的器皿中。如试验穿刺,用 50ml 注射器连于 1 号针头上,自麻醉点刺入,抽100ml。50(5)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带将腹部包扎。四、注意事项(1)放腹水速度要慢。消毒前,以宽布带缚于上腹部。当腹水流出时,将布带渐拉紧,以免腹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发生休克。(2)放腹水前后测血压、腹围,复查
18、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3)放腹水过程中,注意患者脉搏、血压,若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作相应处理。(4)大量放腹水可引起休克或昏迷、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质丢失等严重并发症,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步放液一般不宜超过 3000ml,以后每次不可超过 5000ml。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在此限。(5)腹腔注射药物要慎重,很多药物不宜作腹腔注射,抗菌素中以卡那霉素及四环素为妥。(6)放腹水时若流不出,可将穿刺针稍移动或稍变动体位。(7)腹穿后平卧休息,使腹穿孔向上,以免腹水继续漏出。(8)注意无菌操作,以免腹腔感染。-7-骨髓穿刺术一、目的(1)诊断方面:各
19、种白血病、原发性贫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疟疾、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治疗方面:作为药物或多量液体的输入途径。如葡萄糖、生理盐水、血浆、血液、骨髓、青霉素等药的输入。二、适应症(1)血液病时观察骨髓以指导治疗。(2)急性传染病、败血症或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病等,当诊断需要时,可作骨髓液细菌培养或涂片找寄生虫。(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三、禁忌症血友病者忌骨穿。四、操作步骤(一)髂前上棘穿刺:其优点为此处骨面较宽平,易固定且安全,唯骨质较硬,施术时较费劲,此部位最常用。(1)病员仰卧,有明显腹水或肝脾极度肿大致腹部非常膨隆者,可取
20、半侧卧位。(2)在髂前上棘后约 1cm 处为穿刺点,用 2%的碘酊和 70%酒精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洞巾。(3)用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深达骨膜。(4)将骨穿针的固定器固定于离针尖 1.5cm 处。(5)操作者左手食、拇指固定于髂前上棘面侧,捏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边旋边推进约 1.5cm,一般可达骨髓腔。否则,可谨慎再钻入少许,拔出针芯,以 10ml 注射器吸取骨髓液约 0.20.3ml,制髓片 510 张。如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而抽不出骨髓液时,可能因针腔被骨屑或骨膜片堵塞,此时可重新插上针芯,再深钻一些或旋 90?或 270?,见针芯有血迹时,再试抽取。(6)取得标本后,将
21、穿刺针连同针芯一并拔出,以手指按压 23 分钟,盖上消毒纱布,并以胶布固定。(二)髂后上棘穿刺:其优点为术者在病人背后操作,可使病人减少恐惧;此处骨松质较厚,骨髓液量多,不但穿透机会少,且易成功。病人俯卧或仰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两侧;或以髂骨上缘下4cm 之交点为穿刺点。穿刺方向应与背面垂直并稍向外侧 68cm、脊柱旁开2倾斜,余同髂前上棘穿刺。(三)脊椎棘突穿刺:其优点为安全且可减少病人恐惧,缺点为穿刺点面积太小,不易准确刺入。病人取俯卧或前伏姿势或反坐于椅上(同坐位胸穿),穿刺点在第十一、第十二胸椎、第一、第二、第三腰椎棘突之顶点或旁侧。注意穿刺方向因部位而异;如穿刺点为第
22、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顶点,穿刺针应与脊柱成 45?60?角(因该二棘突在病人站立时向下后方);如穿刺点为第一腰椎,则可与脊椎垂直-8-刺入;如穿刺棘突旁,当与棘突成 45?角,余同髂前上棘穿刺。(四)胸骨穿刺:优点为骨面平薄,骨髓液较丰富,能比较正确地反映骨髓增生情况,当其它部位穿刺失败时,可尽量采用此法。缺点为其后方有心脏和大血管,手术不慎,危险较大,且易引起病人恐惧。病人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胸部稍垫高。穿刺部位在第一或第二肋间的胸骨中线上。针尖长度应固定在 1cm 左右(小儿,左手食、拇指按定胸骨两侧,右手将针垂直刺入穿刺点皮肤达骨膜,然后使针与胸骨成 30?45?角慢慢旋入骨内,用力勿过猛以
23、免穿透骨内板,待针尖阻力减低,即达髓腔,再旋穿刺针尖斜面向下,进行抽吸。注意穿刺深度最多不可超过 15cm,余同髂前上棘穿刺。五、注意事项(1)术前应作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溶血。(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4)涂片时抽吸髓液量勿过多,以免被周围血所稀释,若同时得作细胞计数或培养者,应在涂片抽液后,再次抽 1,不可两次做一次抽吸。(5)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凝固使涂片失败。-9-心包穿刺术一、适应症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2.大量积液有填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3.心包腔
24、内注射药物。二、禁忌症1.出血性疾病。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准备工作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嘱患者穿刺时勿咳嗽或深呼吸。2.器械准备:心包穿刺包、手套、治疗盘(棉签、碘酒、酒精、胶布、局部麻醉药)。如需心包腔内注射药物,应同时准备。三、操作方法1.病人取半卧位。2.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2cm 处,沿第 6 肋骨上缘向背部并(1)左侧第 5 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稍向正中线刺入。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 6 肋间刺入。此法最常用。(2)在剑突和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胸壁成 30?角度,向上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
25、右缘第 4 肋间刺入。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3.用碘酒、酒精进行常规皮肤消毒。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孔巾。4.在穿刺点用 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作局部麻醉。5.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向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 3040 度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待感到针头阻力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此时应固定穿刺针,将 30ml 注射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技术 操作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