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pdf
《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内容摘要:学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从放大和缩小、即时和延时、教师和学生、经常和偶尔等方面探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资源的利用,介绍了情境激活、观察发现、指导培养、平台展示等开发学生资源的方法。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学生资源利用开发学生、教材、教师等都是教学的资源,学生资源一般是指在学生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等,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是指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答复、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利
2、用和开发好学生资源,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学生资源的利用11放大利用和缩小利用相结合在学生资源与课堂教学重点相吻合时,将学生的资源加以引申,逐步质疑,让学生自己说出问题的结果,使学生的小问题被逐渐放大,学生资源被教师放大利用。例如,学习钠的化合物时,Na2O2与水反响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片刻后溶液的红色褪去,学生对溶液褪色感到不解,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有的学生那么认为是溶解的氧气将红色酚酞氧化,对此,我觉得教材中只注意 Na2O2与水或 CO2反响的结果,虽然也介绍Na2O2有强氧化性,但并未用实验加以证明,假设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放大处理,可较好地认识 Na2
3、O2的氧化性,因此,我提出了“氧气能将酚酞氧化吗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实验加以验证,根据学生的方案,我又进行了将 Na2O2与水反响产生的 O2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溶液红色不能褪去,再介绍 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学生提出在 Na2O2与水反响所得溶液中加会产生气泡,从而得出 Na2O2与水反响产生了 H2O2,H2O2将酚酞氧化成无色物质。与放大利用相对应的是缩小利用,即当学生资源价值不大时,我就将其适当缩小,一带而过,不花过多时间处理。例如,学习烃时,有学生提出“苯是不是含碳量最高的烃?,考虑到教材上未介绍稠环芳烃,我那么简单列举了苯乙炔及稠环芳烃萘,学生即已明白。12及
4、时利用和延时利用相结合当发现学生资源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及时利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乙醇时,学生发现将一块钠放入盛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钠先是沉在试管底部,随着反响的进行,钠又逐渐浮到液面上,有的学生认为是产生的气泡附着在钠的外表使钠上浮,我就提出“乙醇的密度是多少?“钠的密度是多少?“假设试管中乙醇为 3 mL,钠为 1g,那么反响中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进行解释,很好地理解了实验现象。有个学生提出“金属单质与液体反响,金属固体是否都会移动?的问题,我就作为探究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解决。有时学生会特别冲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式的没有积极作用的动作
5、,我就不加以利用。13教师利用和学生利用相结合教学中,由于教师知识储藏多,设想的预案多,在学生资源出现时,教师一般是利用学生资源的主角,但一直是教师起作用相对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作用得出结果,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例如学习共价键时,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 18 个电子的分子时,我发现整个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写出了Ar、HCl、H2S、PH3、SiH4,少数同学还写出了H2O2、C2H6,有一位女同学先写出了 10 个电子的 CH4、NH3、H2O、HF 等分子,再将它们分别去掉一个氢原子,得到 9 个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然后进行两两组合,写出了 CH3F、NH2NH2、C
6、H3OH、F2等 14 种分子,我就让她介绍自己的方法,其他同学恍然大悟。假设遇到不易把握、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的学生资源,可交给学生去做初步处理。如学习卤素时,讨论一道常见习题“在溴化钠溶液中通过量氯气,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是ANaCl 和 NaBrBNaCl 和 Br2CNaBrDNaCl时,有个学生提出不应选 D 而应选 A,理由是此时溶液中也有HBr,而加热时 HCl 比 HBr更易挥发,这个解释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就提出让他课后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然后把结果告诉大家。14经常利用和偶尔利用相结合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新颖的、有创造性的、正确的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这些学生资源应经常利用,以鼓励学生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中学生 资源 利用 开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