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1讲解.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1讲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1讲解.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12、公路勘测设计的
3、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 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 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C)。A 1000-4000 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 辆5、确定公路等
4、级的重要依据是(B)。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行车速度。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三、名称解释三、名称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
5、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四、四、问问答题答题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
6、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
7、公路;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
8、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第二章 平面设计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V 或 6 倍设计车速)。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 或 2 倍设计车速)。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6、公路工
9、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三种。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绕内边缘线旋转、绕中轴旋转、绕外边缘线旋转)。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
10、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第三类加宽)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高斯 3 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平面2直角坐标系统)。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米,物高(0.1)米。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四种。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等三部分距离。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11、: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的要求。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 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2、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A 外侧路肩边缘 B 外侧路面边缘 C 路面中心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B)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A
12、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B)进行。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5、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6、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A)。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外边轴旋转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B)。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9、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C)。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
13、超高横坡度应是(B)。A 3%B 2%C 5%D非定值1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A 离心力 B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1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A 1:1:1 B 1:2:1 C 1:2:3 D 3:2:11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 回旋曲线14、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B 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D 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15、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
14、车速的(D)行程。A 3s B 5s C 6s D 9s16、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C)的法向距离。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 C 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17、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B)。A 1.5%B 2%C 3%D 路拱横坡度三、名称解释三、名称解释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2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圆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置的渐变段曲线。3 缓和曲线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起点(ZH 或 HZ)切线相交所组成的角。4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5超车视距:在双车
15、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四、问答题四、问答题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答: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
16、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旋转,使i0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i0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i1,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0,一般取1-2 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1;将
17、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i1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i1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超高缓和段全长ib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2;LC L1 L2。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旋转,使i0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i0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i1,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0,一般取1-2 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1;将内
18、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i1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i1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超高缓和段全长ib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2;LC L1 L2。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答: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其构成为: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
19、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如下: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 长度,定出 O 点;从 O 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O 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 1、2、3、各点;从 0、1、2、3、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取设计视距S,定出各相应点0、1、2、3,则 00;11;22;33 和对称的 00;
20、11;22;33 ,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 的要求。用直线分别连00,11,22,和对称的00,11,22,各线段互相交叉。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该清除障碍物的范围。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答: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 8 倍或超高为 2%4%的圆曲线半径;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21、;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基本型:按直线 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S 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复曲线:(A)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圆曲线 R1圆曲线 R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B)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回旋线 A1圆曲线 R1圆曲线 R2回旋线 A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C)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按直线回旋线 A1圆曲线 R1回旋线圆曲线 R2回旋线 A2直线顺序组合构成。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
22、连接的形式;C 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率为 0,R=)的形式。五、计算题五、计算题1 若二级公路的设计车速取V=80km/h,max 0.13、ibmax 0.08、ib 0.07,0.06、试计算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 米的整数倍)。V2R 127(ib)可计算如下: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V2802R 239.97(m)127(i)127(0.130.08)maxbmax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 R极限=250 米V2802R 387.64(m)127(ib)127(0.06 0.07)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
23、R一般=400 米2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 V=120km/h,路拱横坡度为 2%,若横向力系数采用 0.040。试计算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取500 米的整数倍)。V2R 127(ib)可计算如下: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V21202R 5669.29(m)127(i)127(0.040.02)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 R不设=5500 米3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 千米/小时),有一处弯道半径R=300 米,试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和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计算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10 米的整数倍)。解:(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V3803
24、Lc 0.035 0.035*59.73(m)R300(2)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计算:LcV80 66.67(m)1.21.2根据题义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 米。4某新建三级公路有一处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 取 120 米,偏角 29 2324,若该平曲线设置为基本型,其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多长?2923240 0.256(rad)2022解:由得:由L2R得:Lc 2R0 21200.256 61.44(m)因此,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61.44 米。5某新建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 为 400 米,缓和曲线长为 80 米,试计算缓和曲线上距起点 40 米点和
25、缓和曲线终点的坐标(以缓和曲线起点为原点)。解:缓和曲线上距起点 40 米点坐标计算如下:由l 40(m)得l5405x l 40 39.998(m)2240R2L240400 80cl3l7403407y 0.333(m)336RLc336R3L3640080336400 80c缓和曲线终点坐标计算如下:由Lc 80(m)得L3803cxh Lc 80 79.92(m)40R2404002L2L4802804ccyh 2.665(m)6R336R3640033640036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JD8:K3+425.982ZH8K3+311.09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勘测 设计 试题库 讲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