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川中学2020-202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海省湟川中学2020-202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湟川中学2020-202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海省湟川中学青海省湟川中学 2020202020212021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0010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
2、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 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 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2在春秋战国之际,有大批奴隶主贵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成了士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传云:三代帝王后裔,“于今为庶”,栾、郤、胥等大贵族“降在皂隶”,国语也有“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的记载。这一社会变动()A 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新兴地主 B 全面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C 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 D 客观上促进了上层文化下移民间3下表为史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出处论贵粟疏以偿债者矣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
3、下过意征臣,臣卖贡禹传田百亩,以供车马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张禹传上贾A 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 B 商品经济十分发达C 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 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4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A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 B 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 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 D 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1-记述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5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
4、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A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 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C 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 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6嬴政即位三十二年,秦始皇东巡到达碣石(今秦皇岛一代),命令李斯刻字:“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庶心咸服.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即徭役),天下咸抚。
5、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对上述文献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 秦的统一顺应形势,得到六国君民的一致拥护。B 秦统一后废分封,行郡县,封国从此以后在中国历史中消失了C 秦统一后进行了大规模交通建设,有利于境内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D 当时人民没有徭役负担,安居乐业,社会稳定7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A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 重视探求自然规律C 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 蕴涵朴素的唯
6、物论8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9嵇康家诚:“人无志,非人也”.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上述现象反映了()A 儒家修齐治平的社会意识的弱化 B 归隐生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灵感C 门阀制度影响下的社会运行异化 D 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国家财政极剧减少10赤壁之战前,鲁肃劝孙权不可投降曹操时说:“向察众人之意,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
7、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这说明当时()A 察举制度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 B 九品中正制已经在全国广泛推行C 地方豪强通过各种方式挑选人才 D 在基层已出现了品评人物的制度-2-11“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衣冠南
8、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12“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 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 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 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 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13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玄学家以老子 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A 儒家学说
9、一度失去正统地位 B 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C 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D 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14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15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
10、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3-16(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 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 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17水碾硙是利用水力碾磨谷物的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唐玄宗曾派人毁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严令“凡水有灌溉者,碾硙不得与争其利”;宋真宗也令“毁官水硙三所”,保证京师漕运畅通
11、。据此可知()A 唐宋统治者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定态度 B 唐宋官府垄断水碾硙业以获得巨额利润C 水碾硙业的发展需要官府的引导与规范 D 水碾硙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18宋代理学家在编纂儒家经典“五经”时,着眼于文献性,而编纂“四书”则偏重于思想性。同“五经”相比,“四书”文本更为简洁。这()A 体现经学编纂者的不同价值取向 B 表明传统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 说明“四书”影响力高于“五经”D 便于对儒经的阅读和作义理发挥19有学者在介绍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说到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A
12、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20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其推行直接导致了()A 晋商的迅速崛起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 重农抑商的破产 D 农工皆本思想的产生21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4-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 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A 李鸿章在与列强交
13、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B 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C 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D 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221793 年,(英国调派使臣到中国,提出互市、租地等要求引者注。)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但到了 1901 年,清政府公布议和诏书上谕,居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清政府对外政
14、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屡经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认识到开放的必要性;C 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想以此获得帝国主义的支持;D 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逼迫与威胁。23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林则徐解释为“器不良”“技不熟”。当代史学家陈旭麓则认为是“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对此不同认识解读准确的是()A 二者阶级立场相同,但观察角度不同所造成 B 林则徐作为鸦片战争的亲历者,认识更准确C 林则徐的观点符合当时学习西方的认知水平 D 史家与事件无利害关系,结论不带主观因素2
15、4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对外1857 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收复广州1858 年 5 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 1 万人,援军不过 60001860 年 4 月,英法联军次第占领舟山、芝罘、对付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捻军的兵大连湾,清军未做任何抵抗,福山、金州相峙数以万计的清军仅以千计1860 年 8 月起,英法联军猖獗于大沽、天津,太平天国战场上,除被打垮的江南大-5-对内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曾国藩军营、胡林翼军营等处兵勇更多直犯北京,此处清军总兵力 20 万,真正机动作战
16、的不过 5 万余人营 6 万兵勇外,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达10 万之巨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整理A 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 B 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 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 D 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25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A 表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 B 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C 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 D 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二、非选择题(本题分值共二、
17、非选择题(本题分值共 5050 分,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分,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10 分)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前代国柞(Zh,国柞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唐会要封建杂录上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
18、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6-(1)指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3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2 分)(3)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还有哪些机构?(2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1 分)27(12 分)海洋安全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 219 年东巡,在琅琊台石
19、刻中写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公元前 214 年,秦征服百越,增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秦朝在岭南驻守 50 万兵力,与土著杂居。材料二秦朝疆域图-7-材料三1842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以守为战要与走精兵之路相结合,实行内守与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战略,“内守既固,乃御外攻”.1868 年,丁日昌在海洋水师章程中指出:自从中国海疆受到挑衅,中国水师无御敌能力,水师的船不及西方的轮船,沿海的炮台也无所用,沿海兵制散而无统。洋人游弋海上,由一路伺隙进攻。中国必须处处设防,不能互为援应,所以不能取
20、胜,应该变通旧制.丁日昌建议清政府:购置兵轮;创立三洋海军,分区设防;在沿海改筑西式炮台;设机器局,不但制造轮船、枪炮,还要发展民用工业.1907 年,时任练兵处提调的姚锡光奉命拟制海军复兴计划,他提出海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国家主权.之后,他在筹海军刍议中指出:当今各国激烈竞争的关键是海军。以前我国只有海防而没有海战,而当今“寰球既达”,我国不能“长驱远海”,就不能控制近洋。(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保障海疆安全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意义.(4 分)-8-(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梳理晚清时期海洋安全意识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其原因。(8 分)28(16 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
21、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一 B)(注:燧:最基层的哨所.公乘:爵位。直:值。)材料二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
22、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顺治康熙务。雍正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5 分)(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6 分)-9-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期驻防各地。不启用与各期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
23、子主持同色三旗旗(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5分)2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田制、贡赋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先后推行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一整套军事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稳定了
24、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青海湟川中学青海湟川中学 2020202020212021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考试试卷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考试试卷测试试题评分参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单选题一、单选题题号答案1C2D3C4C5D6A7C8A9C10D-10-题号答案题号答案11B21A12D22C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中学 2020 2021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