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五版).pdf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五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五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 一一 章章1-1 图 12 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 c 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图 12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解:被控对象:水箱;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给定量电位器设定水位希望值ur(表征液位的cr);比较元件:电位器;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位高度不变.ur)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cr,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工作原理:当电位电刷位于中点(对应开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生变化时,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r。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
2、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r。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升高到给定高度r.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ccc1-10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 c(t)为输出量,r(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d2r(t)c(t)5 r(t)tdt2;()2d3c(t)d2c(t)dc(t)3 68c(t)r(t)32dtdt
3、dt();dc(t)dr(t)t c(t)r(t)3dtdt;()()c(t)r(t)cost 5;tdr(t)c(t)3r(t)65r()ddt();2()c(t)r(t);0,t 6c(t)r(t),t 6.()2r解:(1)因为 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t),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2)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3)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所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但第一项dc(t)dt的系数为 t,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因此该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4)因为 c(t)的表达式中 r(t)的系
4、数为非线性函数cost,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t(5)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2r(6)因为 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t),表示二次曲线关系,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0(t 6)a 1(t 6),所以该系统可看作是(7)因为 c(t)的表达式可写为c(t)ar(t),其中线性时变系统.第第 二二 章章23试证明图 2-5()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分析 首先需要对两个不同的系统分别求解各自的微分表达式,然后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系数的对应关系.对于电网络,在求微分方程时,关键就是将元件利
5、用复阻抗表示,然后利用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变换成微分方程的形式,对于机械系统,关键就是系统的力学分析,然后利用牛顿定律列出系统的方程,最后联立求微分方程。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uouiR21C2sR1C1s1R2C2sR 11C1sR1R2C1C2s2(R1C1 R2C2 R1C2)s1R1R2C1C2s2(R1C1 R2C2 R1C2)1即d2u0du0d2uiduR1R2C1C22(R1C1 R2C2 R1C2)uo R1R2C1C22(R1C1 R2C2)iuidtdtdtdt取 A、B 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dxidxodxdx)K1(xi x
6、o)f2(o)dtdtdtdtdxdxf2(o)K2xdtdtf1(整理可得:d2xodxod2xidxf1f22(f1K1 f1K2 f2K1)K1K2xo f1f22(f1K2 f2K1)i K1K2xidtdtdtdt经比较可以看出,电网络(a)和机械系统(b)两者参数的相似关系为K12-5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 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的模态。1,f1C1R1,K21,f2C2R2(1)2x(t)x(t)t;()x(t)2x(t)x(t)(t)。27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 2-6 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 U()()。图 26控
7、制系统模拟电路解:由图可得R1UUC1sU1(io)1RoRoR1C1sUoR2U2R0U21U1R0C2s联立上式消去中间变量 U1 和 U2,可得:Uo(s)R1R2 33Ui(s)RoR1C1C2s2 RoC2s R1R2o28 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 27 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max 330,功率放大级放大系数为 K3,要求:(1)分别求出电位器传递系数 K0、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比例系数 K1和 K2;(2)画出系统结构图;(3)简化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0(s)/i(s)。图 2-7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分析:利用机械原理和放大器原理求解放大系数,然后求解电动机的传递函
8、数,从而画出系统结构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K0解:(1)Em3033001800180V/rad1130103K1 31010332010K2 210103(2)假设电动机时间常数为 Tm,忽略电枢电感的影响,可得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Km(s)Ua(s)Tm11(rad s)/V。式中 Km 为电动机的传递系数,单位为1K(V/rad s),则其传递函数为t又设测速发电机的斜率为Ut(s)Kt(s)由此可画出系统的结构图如下:i(s)-KoK1U1-Ut(s)K2U2K3(s)1sTms 1KtUaKm(3)简化后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o(s)i(s)1Tm1 K2K3KmKts2s1K0K
9、1K2K3KmK0K1K2K3Km2ttc(t)1e e29 若某系统在阶跃输入 r(t)=1(t)时,零初始条件下的输出 响应,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分析: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域表示变成频域表示,进而求解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对传递函数进行反变换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R(s)解:(1)1s,则系统的传递函数111s24s2C(s)ss2s1s(s1)(s2)C(s)s24s2G(s)R(s)(s1)(s2)(2)系统的脉冲响应s24s212L G(s)L L11(t)et2e2tk(t)(s1)(s2)s1s211210 试简化图 2-9 中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
10、 C(s)/R(s)和 C(s)/N(s).图 2-9题 210 系统结构图分析:分别假定R(s)=0 和 N(s)=0,画出各自的结构图,然后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将其化成最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解:(a)令 N(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G1G2C(s)可求出:R(s)1(1 H1)G1G2令 R(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N(s)G3G2C(s)G1H1G1N(s)G3G21G1G2H1C(s)G1N(s)G3G21G1G2H1C(s)G1N(s)G21G1G2H1G3C(s)G21G1G2H1G1C(s)G3G2(1G1G2H1)N(s)1G1G2G1G2H1所以
11、:(b)令 N(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G1RG2G2G4CG3G1G2RG2G3G4CG1G2R CG4C(s)(1 G1)G2G4G3G4R(s)1G2G4G3G4所以:令 R(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CG4NG2G3G2G3G2G3G4C(s)N(s)1G2G4G3G42-12 试用梅逊增益公式求图 2-8 中各系统信号流图的传递函 数 C(s)/R(s)。图 2-11题 2-12 系统信号流图解:(a)存在三个回路:存在两条前向通路:1G3H1G2G3H2G3G4H3P1G1G2G3G4G5,11P2G6,2G1G2G3G4G5C(s)G61G3H1G3G4H3G2G3H2
12、所以:R(s)(b)9 个单独回路:L1 G2H1,L2 G4H2,L3 G6H3,L4 G3G4G5H4,L5 G1G2G3G4G5G6H5L6 G7G3G4G5G6H5,L7 G1G8G6H5,L8G7H1G8G6H5,L9G8H4H16 对两两互不接触回路:三个互不接触回路 1 组:L1L2L34 条前向通路及其余子式:L1L2 L1L3 L2L3 L7L2 L8L2 L9L2P1=G1G2G3G4G5G6,1=1;P2=G7G3G4G5G6,2=1;P3=-G7H1G8G6,3=1+G4H2;P4=G1G8G6,4=1+G4H2C(s)R(s)所以,Pk9k161a14k1LaLbLc
13、L1L2L3第第 三三 章章3-4 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1.2t0h(t)1012.5esin(1.6t 53.1)试求系统的超调量、峰值时间p 和调节时间s.解:依题意t tp时h(tp)0,并且tp是使h(tp)第一次为零的时刻(tp 0)h(t)1012.5e1.2tsin(1.6t 53.10)1012.5e1.2t(cos53.10sin1.6t sin53.10cos1.6t)可见,当h(t)15e1.2tsin(1.6t 53.10)20e1.2tcos(1.6t 53.10)25e1.2tsin1.6t1.6tp tp1.96h(t)第一次为 0 时,1.21.96,
14、所以h(tp)1012.5esin(1.61.96180053.10)10.9510.9510100%9.5%h()10t0.95h()h(ts)1.05h(),即根据调节时间s的定义:%h(tp)h()100%9.5 1012.5e1.2t 0.5,得ln0.043.212ts 2.681.21.2ps所以:35 设图 33 是简化的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图,试选择参数 K和 Kt,使系统、。%9.5%t 1.96st 2.68s图 33飞行控制系统分析:求出系统传递函数,如果可化为典型二阶环节形式,则可与标准二阶环节相对照,从25K1s(s0.8)Kts 1而确定相应参数。解 对结构图进行化简如
15、图所示.25K125K1s(s0.8)(s)225K1(Kts1)s(0.825K1Kt)s25K11s(s0.8)故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和标准二阶系统对照后可以求出:K12n251.44,65Kt42n0.8 0.3125K13237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如下,试求系统在s 右半平面的根数及虚根值。s 4s 4s 4s-7s-8s 10 0分析 系统在右半平面的根数即为劳思表第一列符号改变的次数,虚根值可通过构造辅助函数求得。解 由系统特征方程,列劳思表如下:s6s5s4s314504450781010(出现了全零行,要构造辅助方程)42由全零行的上一行构造辅助方程5s 5s 10 0,对其求导,得
16、故原全零行替代为20s310s 0s3s2s1s0202.590101010表中第一列元素变号两次,故右半 s 平面有两个闭环极点,系统不稳定。42对辅助方程5s 5s 10 0化简得(s21)(s22)0由D(s)/辅助方程,得余因式为(s-1)(s+5)=0求解、,得系统的根为s1,2 j 2s3,4 1s51s6 5所以,系统有一对纯虚根。39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1)()100(0.1s 1)(s 5)50s(0.1s 1)(s 5)G(s)G(s)()10(2s 1)s2(s2 6s 100)2r(t)2 2t tr(t)2t试求输入分别为和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课后 答案 第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