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pdf
《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再别康桥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再别康桥再别康桥崔建红崔建红一、一、意象与意境意象与意境1.意象,简单的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形象;在一般情况下,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白杨一般笔直冲天,柳树一般弯弯折折,但在诗人的眼中,白杨是北方人民不屈不挠的品格象征,杨柳妸娜的姿态,随风飘摆的柳枝在离人眼中就似那依依不舍的情感;这就是意象,是作者主观感情寄托和外化的载体;2.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
2、、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3.关于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意象是百花,那么意境就是春天;二、解题二、解题1.1.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商家庭;1918 到 1922 后先后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到英国留伦敦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
3、 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1 年 11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2.2.康桥: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徐一生三次来到康桥,且每次都留下了
4、心灵的记忆:1920 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 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8月中旬回国;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在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1925 年 7 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 年 1 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 年 8 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 月 16 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3.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康桥融入了徐的生命,是徐志摩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徐在猛虎集的序文中这样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
5、,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可以说,是康桥创造了这个个充满性灵的诗人;徐志摩一生有三个信仰:爱、自由和美;在康桥,他实现了他人生的梦想;所以,对于躯壳,徐是康桥匆匆的过客,但对于灵魂,康桥却是它的精神家园;如今,短暂的重逢之后,又要离别了,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是深深 的眷恋和依依不舍的深情;他将这浓浓的别情融入了康桥的一草一木;于是,在诗中我们发现了那么多承载着作者款款深情的意象:“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满船的星辉”“沉默的夏虫”等;今天我们一起分析、鉴赏这些意象,看作者是怎样借助意象来抒发这分别情的;三、课文讲
6、析三、课文讲析(一)(一)第一节第一节1.1.作者要和康桥告别了作者要和康桥告别了,告别的方式有很多告别的方式有很多,譬如“执手相看泪眼譬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结”千叮竟无语凝结”千叮咛万嘱咐等咛万嘱咐等,而作者选择的是一种怎样的告别方式而作者选择的是一种怎样的告别方式明确:既不是默默地流泪,也不是千言万语的表白,而是轻轻地走,轻轻地挥手告别;以一种平静、无言、默默的方式离开;2.2.与其它告别方式相比与其它告别方式相比,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种告别方式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种告别方式 简明理由简明理由;明确:这是一种最恰当的告别方式;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家园,在他面对康桥的时候,许多现实中
7、的不愉快被排遣掉;他对康桥的感情绝非的是“喜欢”两字所能表达的;他是一种来自于心灵最深处的炙热的深情;这种深情,不是能用语言所能表达的,而其它任何的告别方式也都显得过于庸俗,既然这样,就索性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默默的伫立,默默地挥手,让自己的灵魂与康桥对话,正所谓“大象无形”“大爱无声”;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方式中恰恰表达了一种最真挚的情感;3.3.“西天的云彩”是本文出现的第一个意象“西天的云彩”是本文出现的第一个意象,在这个意象上在这个意象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西天的云彩”在这里是康桥的幻影,它与云彩的告别就代表了与康桥的告别;只不过“西天的云彩”更多了几分空灵飘逸
8、,梦幻迷离之感;而整首诗几乎都是沉浸在这样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界当中;全文没有出现一个人工建筑总结:总结:诗歌第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见这位年轻的诗人背着行囊,在晚霞的掩映下,伫立在美丽的康河边,轻轻的招手,与西边的云彩进行最后的离别的景象;(二)(二)第二节:意象之二金柳第二节:意象之二金柳1.1.作者是如何运用“柳”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的作者是如何运用“柳”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明确:作者首先把柳比作新娘,其次,将柳置于夕阳的背景之下,这样就让普通的柳树有了灵性,进而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新娘”的特点就是“绝对美”,一个女孩子可以不漂亮,但一旦做了新娘,一定是最美的,起
9、码在新郎眼里是这样的;言归正传,新娘是一个女孩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温柔美丽,娇羞可人;将其置于夕阳的背景之下,浑身披洒着落日的余辉,又多了几分高贵与圣洁,更加艳丽迷人;2.2.“荡漾”一词在此有什么作用“荡漾”一词在此有什么作用“荡漾”使景与人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金柳倒影在水中,自然应倒映在水中,作者却说倒映在“心头”,其实是指这美丽的倒影打动和触及作者的心灵,撩拨着作者的情思,令诗人如痴如醉,无法释怀;作者把柳写得如此美好,追根溯源,来自于他对康桥深深的爱;(三)(三)首先,作者用了“油油”这个词,写出了青荇滑润的样子,写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其次,“招遥”这里不是贬义词,指“飘摇”,而是写
10、长长的青荇随着水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摇摆的样子.如果说金柳在突出康桥的艳丽迷人的话,青荇则突出了康桥自由而有活力的一面;2.2.第三节如何达到物我合一的第三节如何达到物我合一的“在康河的柔波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棵水草我甘心做一棵水草;”青荇的安闲和自在正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思想境界;作者的三个人生信仰爱、美、自由这与作者的内心追求达到了一致,触发了作者投入康河怀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四)(四)其一,夕阳倒映在潭中,潭水就有了彩虹的绚丽,它已经超越了一潭水的特点;其二,这里强调的作者的一种主观的感受,在诗人的眼中,“潭水”早已超越了它的物理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潭水,“它带给诗人带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开 再别康桥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