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pdf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重点难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重点)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步熟悉课文,疏通字词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
2、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二、作者解题1 1/5 5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题目中的“谏”是进谏的意思。疏,是一种文体名,属于奏疏类。三、阅读课文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
3、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第二次:朗读,提名学生朗读。四、疏通字词第三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师巡查答疑。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五2 2/5 5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具体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文言现象2、完成练习二五3、难句的翻译(教师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二、分析课文1、提名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3、思考练习一第一段开篇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正面说,用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太宗十思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