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深基坑专项方案GL(共53页).docx





《综合管廊深基坑专项方案GL(共5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廊深基坑专项方案GL(共53页).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天府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及市政 道路工程(一期)项目 兴隆路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编 制: 审 核: 审 批: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府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工程(一期)项目2017年 2 月 18 日目 录管廊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 兴隆位于天府新区核心区成都市直管区,自北向南与南宁路,兴隆152路,兴隆50路、兴隆148路、终点与兴隆140路相交,本道路设计起点桩号:K1+311.978,设计终点桩号K2+584.063,设计长度1272.265m,红线宽30m,综合管廊总长约1280(起点桩号:K1+326,终点桩号为K2+582)。本道路综合管廊为三舱
2、,桩号:K1+326K2+345段净尺寸为:(4.0+3.0+1.65)3.2m。桩号:K2+345K2+582段净尺寸为:(3.0+2.1+1.65)3.2m。兴隆路平面位置图该路段综合管沟开挖深度为7.949.83米左右(按照现状自然地坪标高计算),本工程基坑开挖的基准面以道路首次场平标高为准,本路段综合管廊无穿越节点,基坑开挖的深度约为最深9.83米,开挖深度较深。 为加强深基坑施工管理,确保坑壁稳定及周边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结合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方案本工程基坑特点如下:2、编制依据(1)149路综合管廊设计图纸和地勘资料;(2)踏勘现场调
3、查资料;(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7)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10)四川省、成都市、及天府新区的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等。3、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情况3.1 自然地理位置兴隆149路道路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
4、。地处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场地西侧为红星路南延线,交通较便利。3.1.1 气象特征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
5、),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3.1.2 区域地质概况成都在区域构造上处于龙门山山前断裂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凹陷盆地东缘。龙门山断裂和龙泉山断裂平行展布于成都坳陷盆地的两侧,在凹陷盆地内还发育有多条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图2.2)。位于成都坳陷盆地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地震烈度大,频度高,但波及成都其影响均未超过7度 ;成都凹陷盆地内的断裂构造在中早更新世活动较为强烈,自晚更新世至今,活动性大为减弱,趋于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也不会超过7度。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奠定了本区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同时也是确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主要依据。3.1.3地层结构 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
6、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 ),场区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K2g)地层。现对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2:褐色,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或粉土组成,含有少量植物根茎及砾石。该层在分布于整个场地表层(部分地段表层含少量建渣,系房屋拆迁时遗留),层厚0.51.0m。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 ),其主要土层如下: 粘土-1:褐黄棕红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局部夹有少量颗粒较大的高岭土,场地内大部分钻孔分布,层厚0.56.0m。 淤泥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7、,饱和,有腐臭味。该层主要发现于鹿溪河河道内,且由于河水冲刷,造成该层分布极不规律。位于河道内,层厚0.6m1.4m。 粉土:黄褐黄色、中密、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可见云母细片。场地内部分钻孔内分布,层厚0.64.2m。含粘性土卵石:灰色灰黄色,由岩浆岩及少量变质岩组成,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8cm,卵石以弱风化为主,并夹杂不等量黄色的粘性土,含量为50%55%,以透镜体分布于局部钻孔基岩顶面,场地内部分钻孔分布。该层的卵石含量不均匀,部分区域可能会相变为含卵石粘性土(卵石含量50%),层厚0.53.3m。3、白垩系灌口组(K2g) 基岩以泥岩为主,层状构造,棕红色,钻孔内揭露的泥岩中夹有薄
8、层状砂岩,局部有溶蚀空洞(洞壁附着有白色结晶体)。场构面平直粗糙,多数闭合,无充填。基岩以棕红色为主,局部夹灰色条带。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上部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中充填黑色氧化物膜。可见灰白色矿物(石膏)斑点、团块及其条带等,胶结状态普遍以泥质胶结为主。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两个亚层:强风化泥岩-2: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浸水后可掰开。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构造层理不清晰,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状,场地内连续分布,层厚0.94.8m。 中风化泥岩
9、-3: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呈短柱状或长柱状,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干钻钻进困难,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RQD约为507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3.1.4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终点段附近临近现状鹿溪河,河水流向自东向西,勘察期间河面高程约465.0m,由于鹿溪河受上游工程项目影响,水位变化较大,变化幅度不等;同时,临近鹿溪河段存在一些开挖沟槽,槽内蓄积了的一定水量,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场地内其余区段地表水分布主要为鱼塘和局部地面略微凹陷而形成的水洼,鱼塘水量主要由人工蓄水补给,变化大,且无规律,其余地表水
10、受大气降水补给。2、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根据本次勘察结果,结合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赋存于人工填土、粘性土层、粉土层、含粘性土卵石层中的上层滞水,二是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素填土、粘土、粉土层、含粘性土卵石层中,该层水分布极不均匀,水量变化大,且不稳定,无统一水位,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源。另外,由于拟建工程的部分路段,位于靠近鹿溪河河道的横向两侧,地下水与鹿溪河存在一定的水力连接,故地下水位受鹿溪河上游蓄排水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尤其明显。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强风化泥岩及中风化泥岩节理发育地带内,主要受大气降水垂直渗透补给及邻区地下水侧向补
11、给,各地段富水性不一,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及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的控制,水量较小,富集规律性差,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地方可能形成富水块段。在管线施工时若发现有赋存于白垩系灌口组泥岩的节理、裂隙发育地段的基岩裂隙水,应对其水位、腐蚀性等指标进行补充测试。(2)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孔内水位为0.71.3m,对应高程464.50466.07m。场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受大气降水、鹿溪河水位和区域地下水控制。(3)水质分析成果本工程取2件地下水(上层滞水)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报告,本路段区地下水为HCO3Ca型水;pH值为7.527.57;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12、(JTG C20-2011)附录K判定:拟建道路场地环境类别为类,路段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4、深基坑概述及等级划分4.1深基坑概述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建质2009 87号)文规定,深基坑工程的定义为:(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本工程基坑最大开挖深度分别为8m左右,均属于深基坑。4.2基坑等级划分参照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
13、5072-2011)第3.1章节规定,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其失效后损失程度严重性及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严重性,并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按下表1确定。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标准 表1建筑物距基坑边的距离及特征(S)建筑物的重要性或周边条件H12M5H12MH5M基坑边缘无建筑物或S1.5H一二三根据以上划分标准,兴隆149路综合管廊深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5深基坑施工时段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其中:兴隆149(南宁路140路)路深基坑施工时段为2017年3月5日2017年6月30日。6工程危险源分析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2
14、00987号文及其它相关安全规程并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地质情况,充分考虑施工技术难度和困难、不利条件等,经多方分析,危险源辨识详见下表:基坑开挖施工风险辨识表 表2序号危险源名称危险源级别风险产生原因1基坑坍塌重大危险源1.基坑土方开挖未分段、分层开挖,未能及时支护或支护方案不合理。2.土石方未及时清运,就近堆积。3.基坑降排水未跟进。2高处坠落一般危险源作业人员翻越临边防护栏,防护栏杆、下基坑爬梯缺乏或有缺陷。3机械伤害一般危险源机械设备外露转动(运动)部位未安装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损坏,未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4触电一般危险源带电设备(设施)或电缆线老
15、化、破皮,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用电设备(设施)或电缆线路未安装或安装不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电缆随便拖地导致电缆破皮,电器设备、电路维修、停送电、电工、焊工作业等不规范用电。5物体打击一般危险源施工现场未严格按照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因员工的一时疏忽或其他非常情况,造成现场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时,特别是在吊装钢筋、模板、钢管、钻孔灌注桩施工等。6交通车辆伤害一般危险源材料运输车、运土车场内车辆行驶速度过快,驾驶员违章驾驶,疲劳作业,指挥人员违章指挥,车辆机械故障,道路夜间照明不良等。7高处坠落一般危险源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防护栏杆,扶手等设施缺乏或有缺陷。8起重吊装一般危险源采用汽车吊(履带
16、吊)吊装时,未划定吊装区域,吊点设置不规范,违章指挥等。9淹溺一般危险源作业人员翻越临边防护栏,河中戏水。7.主要施工方法7.1基坑开挖7.1.1测量放线1、根据交桩时提供的桩点资料复测导线点和水准点,以及桩点加密,保证施工放样精度。2、先放出管廊开挖边线和围堰坡脚线;先做围堰,综合管廊基坑每开挖23m高放出下一台开挖的边线,开挖过程中,采用坡度尺控制边坡坡比,保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3、每段管廊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测量组应对坡脚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核,保证坡比和管廊基底宽度符合设计。7.1.2清表清表主要包括绿化植被、表层杂填土等。大面采用人工配合装载机、挖掘机进行清表作业,并将清表地段粗略整平,清
17、表深度约30cm。清表产生的弃渣均采用25t全密闭汽车外运。7.1.3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现场施工时先将路基以上的弃方完成,在进行管廊沟槽试验段施工,待确定试验段的挖方边坡稳定后,方可进行相同规模的基坑开挖。(1)开挖原则在开挖过程中掌握好“分层、分步、平衡、限时”四个要求,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段、边开挖边支护、快速封底”的原则。基坑开挖分层厚度不超过4.0m,分段长度不超过40m或则根据综合管廊沉降缝长度和管廊主体所需的施工作业面确定;分层开挖时,所有开挖平台均设置3%内向横坡,以利排水;挖土机械不得碰撞围护结构,以免造成破坏;当上一级喷射砼养护至80%强度后,开挖下一级边坡土方。(2)综
18、合管廊深基坑开挖具体设计根据开挖深度、周边条件等,将现场拟开挖区域深沟槽支护划分为5个区段,如下:第一段:K1+326K1+620段路基左侧管廊绿地下清除杂填土层、素填土层,管廊基坑开挖深度为约2m4.4m,设计具体开挖坡度见下图:一级放坡坡率:1:n,按照道路不良土方开挖要求当H1小于2m时,1:n=1:1.0;当H1大于2m时,1:n=1:1.5:本里程段K1+326K1+620:H1约为4.65m大于2m粉砂土层按照1:1.5坡率放坡。为考虑施工安全,结合地勘建议:综合管廊按设计断面放坡开挖段粉砂土层临时防护采取10cm厚C20砼挂网锚喷支护。 第二段:K1+620K2+100段 1、路
19、基左侧管廊绿地下清除杂填土层、素填土层,管廊基坑开挖。本次开挖深度为约为5.06.0m,具体开挖坡度见下图: 基坑台阶根据基坑实际深度确定,每级台阶高度不超过4m,其按二级平台。 一级放坡坡率:1:n,按照道路不良土方开挖要求当H1小于2m时,1:n=1:1.0;当H1大于2m时,1:n=1:1.5; K1+620K2+100:H为6m大于2m粉砂土层按照1:1.5坡率放坡。为考虑施工安全,结合地勘建议:综合管廊按设计断面放坡开挖段粉砂土层临时防护采取10cm厚C20砼挂网锚喷支护。 第三区段(K2+100K2+390): 路基左侧管廊绿地下清除杂填土层、素填土层,管廊基坑开挖。本次开挖深度为
20、约为2.04.0m,具体开挖坡度见下图:放坡坡率:1:m,根据该台阶内地质情况确定:粘土层及粉质黏土层1:1.5 为考虑施工安全,结合地勘建议:综合管廊按设计断面放坡开挖段粉砂土层临时防护采取10cm厚C20砼挂网锚喷支护。第四段(K2+390K2+540): 本段管廊处于穿鹿溪河,综合管廊按设计断面放坡开挖段粉砂土层临时防护采取10cm厚C20混凝土锚喷支护。其中强风化层,中风化层喷,10cm厚C20混凝土素喷,基坑边坡需设置PVC50mm间距2m*2m、长度不小于2m的排水管。中风化砂质泥岩层,本区段仅进行综合管廊基坑开挖。开挖深度由8.0m10.5m。最深处分二级放坡,设计具体放坡尺寸见
21、下图:基坑台阶级数根据基坑实际深度确定,每级台阶高度不超过4m,土层与岩层交界处宜设置分层台阶;清除河面沟槽边沿不良土后放坡开挖;放坡坡率:1:m,根据该台阶内地质与设计图确定:粘土层及粉质黏土层1:1.5,顺层坡中风化岩石1:1.沟槽采用分级放坡开挖,护坡宽度为2m。本里程段为中风化岩石,放坡坡率按照1:1进行施工。该段为雨季施工,为考虑施工安全,结合地勘建议,综合管廊放坡开挖段粉砂土层临时防护采取锚喷支护,(钢管48*4锚杆需设置间距1.0*1.0m,长度为 2.0m/根,两侧边坡满铺6钢筋200*200mmm),在喷设10cm厚C20混凝土支护。第五区段(K2+540K2+584):首先
22、进行鹿溪河左右清除杂填土层、粉土层,均深度约为1.2m。再进行本里程段管廊基坑开挖。本次开挖深度为约为4.0m5.0mm,具体开挖坡度见下图:基坑台阶级数根据基坑实际深度确定,每级台阶高度不超过4m,土层与岩层交界处宜设置分层台阶; 放坡坡率:1:m,根据该台阶内地质情况确定:中、强风化岩石按1:1,粘土层及粉质黏土层1:1.5,顺层坡中风化岩石1:0.75.沟槽采用分级放坡开挖,护坡宽度为2m。本里程段为中风化岩石,放坡坡率按照1:1.5进行施工,中、强风化岩石按1:1。为考虑施工安全,该段综合管廊开挖边坡表面及基坑顶面2m内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结合本工程基坑的特点,选择放坡开挖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管廊深 基坑 专项 方案 GL 5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