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对口升学高一语文期末卷(共13页).docx





《职高对口升学高一语文期末卷(共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对口升学高一语文期末卷(共13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年上期永兴职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本试题共六道大题,20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1、 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甲)我知道,托着雪的,是熙熙攘攘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 )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乙)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桠,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 );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
2、们。(丙)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1、 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掰下bi B、雀跃y C、踮着din D、一分一厘l2、 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
3、的一项是( )A、 青涩 B、枝桠 C、蹲在 D、棉絮3、 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藏 报告 B、埋藏 报喜 C、躲藏 报喜 D、埋藏 报告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熙熙攘攘 B、五彩缤纷 C、一分一厘 D、目不转睛5、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A、 B、 C、 D、6、 语段中“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
4、,生怕惊跑了它们”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D、借代二、古诗文阅读(18分)(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7、 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是( )A、 一 B、二 C、三 D、四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杜甫的一首律诗,共有首、颔、颈、尾四联。B、此诗前四句写诗人的见闻,突出秋天的典型特征。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
5、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D、第二联中的“长江”有古今异义,古意特指黄河,今义特指长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宫人:宫女。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令画工图之 画:画 B、但名字已去 但:只是C、不欲中改 中:中途
6、D、但名字已去 去:除去10、 下列选项中,与“见而惜之”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辍耕之垄上 B、何陋之有C、道之所存 D、则群聚而笑之11、 翻译下列句子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译文: (3) 古诗文默写。(3分,每空1分)12、 (1)同是天涯沦落人, (2)闻道有先后, (3)天生我才必有用, 3、 现代文阅读(24分)分而食之(节选)聚而食之的场合,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家庭之聚,一种伙食团之聚,一种是宴会之聚。不论哪一种,都同样地不卫生。岂止不卫生而已,而且成了专门制造疾病的细菌传染工厂。有些卫道的酱瓜之士,一听说不卫生,马上热血沸腾,号曰:“洋大人抱着接吻就卫生啦?他们火车
7、站也抱,飞机场也抱,马路上也抱,怎么不传染呀!偏偏中国人骨肉团聚在一个饭桌上,不过共喝一碗汤,共吃一盘菜,就不卫生啦?”呜呼,接吻有它特定的对象,。而且往往只不过一阵子,过了那股热乎劲,也就自动收山。聚而食之,却是每天三顿,病河永浴,白头偕老者也。夫家庭之聚,吃吃亲人的口水,或许没啥了不起。但是伙食团之取,或宴会之聚,去吃那些毫不相关、甚至陌生人的口水,就实在有些于心不甘。如果有病菌的话,顺着口水,倒灌入汤菜,然后再倒灌入自己尊肚,一旦躺到床上哼哼唧唧,小鬼敲门捉拿,还不知道该病是怎么弄到身上的,见了阎王报到填表时,连笔都难下。四十年代,中国跟大日本帝国作战时期,很多学堂迁到后方,家在沦陷区的
8、学生老爷,着教育部的贷金,维持残生。举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堂为例吧,八人一桌,四菜一汤,几乎用最精密的食油探测器都探测不出啥油水来。偶尔有盘花生米,立刻天下轰动,便约法二章:“只准骑马,不准坐轿。”骑马者,只能夹一粒;坐轿者,筷子平放,划地而起,一下子就是三五粒。嗟夫,一盘能有几个三五粒耶。这种往事,现在回忆起来,固余味无穷,但当时却是高级知识分子,在聚而食之压力不被逼出来的嘉言懿行。柏杨先生不幸或有幸,曾参加过一个大伙食团,跟抗战时的学生老爷一样,见饭愁的镜头,再度重演不过经常却是都有几块肉的,而奋斗的目标也就那几块肉。嗟夫,在聚而食之的战场上,最可怕的有三种人物,一日“菜狼”,一日“菜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高 对口 升学 语文期末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