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复习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础生态学复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态学复习题.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尺度: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盖度:植物体地上局部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
2、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生态幅: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围。生态因子: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二氧化碳、水、温度、光照、食物和其他生物。限制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的因素。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接近或到达生物耐受限度时使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优选.遗传漂变:当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
3、基因在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在种群中消失或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的现象。即基因频率在小群体里随机增减的现象。优势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伴生种:群落的常见种类,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对群落环境的影响不起作用。关键种:对群落构造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的物种,从群落中消失会使得群落构造发生严重改变,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和多度剧烈变化。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构造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的状态。演替:在某一空间,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
4、过程。进展演替:随着演替的进展,生物群落的构造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生产力由低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开展为中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种群:在同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集合。群落:在一样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的各物种的集合。贝格曼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较大。阿伦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突出部位(耳、四肢、尾)有变短的趋势。他感作用:某些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的资源进而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优选.边缘效应:群落交织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5、。香农-威纳指数:用来描述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两个以上具有一样受限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二、填空1.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及研究以下问题:1 有多少数量和密度;2 那里多,那里少分布;3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4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2种群的分布型分为3 类:1 均匀分布;2 随机分布;3 成群分布;形成的原因有:1资源分布不均匀;2 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3 动物的集群行为。3.群落的种类组成为 1 优势种和建群种;2 亚优势种;3 伴生种;4 偶见种或罕见种。4.演
6、替按照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 1 快速演替;2 长期演替;3 世纪演替。按照主导因素划分为 1 群落发生演替;2 因生态演替或因动态演替;3 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5.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6.一般来说,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 1 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及密度是变动的;3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的物种,但基因的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三.简答题1.生态学研究者感兴趣的研究层次有哪些?答: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 4 个层次:个体、种-优选.群、群落
7、和生态系统。1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响;2 在种群层次上,主要研究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构造和性比等;3 在群落层次上,主要研究决定群落组成和构造的过程;4 生态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有何特征?答:(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
8、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一样,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缺乏,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3.何为最小因子定律?何为耐受性定律?答:(1)最小因
9、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2)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4.生物对极端的高温和低温会产生哪些适应?答:长期生活于低、高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适应。(1)植物:-优选.低温:形态上,叶片外表有油类物质;芽具鳞片;体表具蜡粉和密毛;矮小。生理上,水分降低,糖、脂、色素增加,以降低细胞冰点;吸收光谱增宽,能吸收红外线。高温:形态上,某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体呈白色,可反射局部光线;叶片垂直排列;木栓层厚
10、。生理上,含水少,糖、盐浓度高;蒸腾作用旺盛。(2)动物低温:形态上,贝格曼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较大;阿伦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突出部位(耳、四肢、尾)有变短的趋势;羽、毛密度和质量提高,皮下脂肪加厚;生理上,增加产热(非颤抖性产热),局部异温。行为上,集群和迁移。高温:形态上,难以奏效。生理上,放松对恒温的要求,提高体温。行为上,夜出加穴居;夏眠和滞育。5.论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答:(1)他感作用使一些农作物不宜连作(2)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3)他感作用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重要
11、的因素之一。6.捕食者与猎物种群之间如何协同进化的?答:协同进化是指物种 A 的性状作为对物种 B 性状的反响而进化,物种 B 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物种 A 性状的反响而进化。(1)捕食:捕食者与猎物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捕食者通常具锐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或其它武器如集群捕猎的行为等,以提高捕食效率;相反,猎物常具保护色、戒备色、假死、拟态等适应特征,以逃避被捕食。(2)食草作用: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植物开展了防御机制,如有毒的次生物质;食草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如形成特殊的酶进展解毒,或调整食草时间,避开有毒的化学物质。如马利筋和欧洲夹竹桃含有强心苷,后者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生态学 复习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