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刚经有感.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读金刚经有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金刚经有感.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金刚经后感读金刚经后感首先,我不是一个佛教信徒。之所以读金刚经,一则是因为本身非常欣赏佛教文化,二则真心为佛教诸多为人处世之道理所心折。说读过一遍金刚经后思想境界飞升,那是骗人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确是又很多地方引起我的深思。当然,由于金刚经原文太过艰涩,我不得不通过汲取他人感悟来帮助我理解,最后我选择了南怀瑾大师的着作金刚经说什么帮助我理解,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此番阅读的“修行证果”。一个人若想成佛,首先要清洁自己,把一切放下而修行。念及我们,却从懂事起就学会了在红尘社会中打滚。早早的,我们有了理想,有了欲望;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路都是竞争、比拼,没有这些,我们就会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
2、。我们需要金钱,需要玩乐,需要爱情,需要然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凡事要无我、无相、无住。就是要有空观。何为空,佛所说的“空”并非看不见,这里的“空”是指建立在真假的基础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所见的都是假的,是我们内心要这么以为。一切在生死轮回中的众生皆有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执着于个人的独立存在性,因此产生了种种见惑。我们执着于你我他,执着于生死,执着于衣食住行,执着于花开花谢,执着于一草一木是无法达到般若也无法入涅盘的,连个人的解脱都无法达到,更别说成佛后的普度众生。真相在哪,真相是只有当我们觉悟后才能知道的,不过,当我们觉悟后,真假已经不
3、重要了。所以,纠结于真真假假,最后还是空。荣华富贵,歌舞升平,最终也是过眼云烟。将生死置之度外,无所谓他们还是你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当今能做的最高的觉悟的状态了。正如师尊释迦摩尼一直以化缘而不愿锦衣玉食一样,不一定别人的生活方式就是适合你的活法。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修行,富贵是,平凡更是。布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做好事。比如我吧,在做好事的时候,我会知道自己做好事了,我会因为我做了这个好事而高兴,会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这种思维好像无可厚非,但是真的是吗?金刚经告诉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意思说叫人不要住在相上,在行慈善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在行慈善,不要认为自己是个善人。我的理解就是,无论你做
4、了什么,都是发自内心的,心理学上理解就是,你的一切行为都是潜意识的,而不是下意识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一切都是平等的和性空的,所以不能执着也无以执着。所以,我们常说的做好事跟布施是又区别的,这个区别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说是境界上的差距。布施的可以成佛,做好事,或者说慈善吧,却只能成为好人,还是人。但是,想要成佛,总要从好事开始,修行一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学会普度众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似乎也不必执着于布施和做好事,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将行善进行到底。只要你行善了,不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无论你是默默无闻还是大张旗鼓,只要你做了好事,对他人精神上,生活上给予
5、了帮助,那就是好的,就值得肯定的。当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做好事的时候,能够只讲奉献不讲收获。下面,我想谈下“心”。金刚经中说,“一体同观分”,三心不可得,哪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们从心理上检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过去的,如梦如幻,已成回忆,时间不能回到过去,又怎么能够得到呢?我们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因为过去的事情而纠结,而不开心,其实何必那么执着呢?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论你怎么想,怎么执着,那都是不会回来的,不用因为过去的事情而徒生烦恼。正如南怀瑾大师说的,老年人喜欢说当年怎样怎样,过去怎样怎样,今天说一遍,明天还说,后天继续说。不是说我讨厌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刚经 有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