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pdf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语文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19*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二则【导学目标】1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时计划】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期行学法指导一:针对第二课时步骤二中的(一)读熟课文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一、把握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1 1信:忠于原文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2 2达: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3 3雅: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二、掌握文言语句翻译的一般方法1 1留。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不译。
2、2 2补。补出省略的成分。如:帝感其诚。(“感”后省略介词“于”)3 3删。删去不译的词。如:时时而渐进。(“而”不译,可删去)学法指导二:针对步骤四中的对比阅读,赏析语言情景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让梨的孔融、砸缸的司马光等。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儿童,他就是陈太丘之子陈元方。(板书课题:期行)自学互研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文言知识梳理1 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2 2古今异义(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
3、约定。今义:日期。)(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3 3特殊句式(1)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感叹句1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读通文意1 1自由朗读课文。2 2按照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二)表演故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表演走进人物
4、的内心。一位同学担任旁白,一位同学饰演元方,一位同学饰演元方父亲的朋友。规则:表情、动作到位;语言可以是白话,也可能是文言,但不能脱离课本。我们分两组展开竞赛。步骤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1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交流点拨】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无信”,二为“无礼”。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2 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交流点拨】懂礼识义,聪明机灵。3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依据。【交流点拨】陈太丘:太
5、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友人:去后乃至;尊 君在不;恕;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守信识礼,聪明机灵。4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交流点拨】(1)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是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2)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
6、,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5 5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接着告诉同学们做人要有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交流点拨】教师认为,小元方不失礼,正如同学们所说童言无忌,那是爱父亲的表现等等!并且,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而作为学生我们要在这种情形之下摆正立场,重信守诺,把诚实守信的美德发扬光大。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 1总结课文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却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方面告
7、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2.2.拓展延伸2(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交流点拨】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2)有关诚信的名言。【交流点拨】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孔子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9 教学 设计 语文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