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pdf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带答案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
2、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
3、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2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
4、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多
5、选题11、人工降雨也称为人工增雨。它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撒特3定物质,使云层中大量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些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上述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液化12、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粉末中B搅拌器要不停搅拌,不能碰到温度计的玻璃泡C大烧杯里的水位要高于固体粉末的最高位D安装这套装置必须先确定温度计的位置13、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C夏天,
6、人们使用电风扇D用地膜覆盖农田14、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4A该物质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B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C该物质熔化过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ab两段直线倾斜程度不同是由比热容的变化造成的1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学校里消毒后液体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发生了汽化现象D用降温贴给发烧病人降温,是通过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填空题16、寒冷的冬天早晨,张老师接学生进学校时,走着走着学生突然问老师,张老师,我说话时嘴巴里怎么在“冒烟”呢?他
7、这里的说的“冒烟”实际上是_(选填“水”“水蒸气”“冰”)的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17、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加热方式,你认为图 _(填“甲”、“乙”)更好,理由是这种加热方式不仅能_,还能确保碘不会 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518、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过了一会儿,会看到水果表面有小水珠出现,这个现象反映的是 _ 的过程;在我国北方的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些都是_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9、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进出
8、校园时,同学们应佩戴口罩。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此过程中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20、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如图所示。艺人先将糖放在热锅里熔化,此过程中糖的内能_(选填“增大”或“减小”)。艺人要趁糖未完全硬化时对糖画进行塑形,塑形过程糖的温度保持不变,冷却一段时间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则糖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6(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_007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 错误;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
9、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 错误;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 正确。故选 D。2、答案:C解析: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 错误;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 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案 初二 物理 物态 变化 经典 例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