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库施工方案.pdf
《地库施工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库施工方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工程概况(十一)、地下车库第一分部土方工程第一节施工准备1、检查图纸和地下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2、检查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防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等,3、按设计或施工要求范围内标高平整场地,将土方弃到规定弃土区;4、将施工区域内所有地上和地下管道、沟渠、水库、坟墓、树木、以及旧有房屋、基础等进行拆除。5、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或排到低洼处,再设水泵排走;场地不积水;山坡地区,在离边坡上沿 56m 处,设置截水沟
2、、排洪沟,阻止坡顶雨水流入开挖基坑区域内,或在需要的地段修筑挡水堤坝阻水.6、根据建设单位给的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场地整平和基坑开挖。第二节开挖的一般要求1、根据地质报告显示,第一层耕织土约 0.5m,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局部为回填土)2、地库面积内及周边楼层先施工住宅楼,待住宅楼基础桩基施工结束后,进行地库开挖,地库开挖要根据现场施工道路分片分块进行.3、1#施工队开挖在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较均匀,挖方上边缘至土
3、堆坡脚的距离,土质干燥密实时,不得小于 3m;当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 5m。在挖方下侧弃土时,应将弃土堆表面平整至低于挖方场地标高并向外倾斜。场地边坡开挖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边坡上采取多台阶同时进行机械开挖时,上台阶应比下台阶开挖进深不少于 30m,以防塌方.边坡台阶开挖,应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边坡下部设有护脚及排水沟时,应尽快处理台阶的反向排水坡,进行护脚矮墙和排水沟的砌筑和疏通,以保证坡脚不被冲刷和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不积水,否则应采取临时性排水措施。并作好坡顶、坡脚排水,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3开挖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周围
4、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荷载等资料,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 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基坑周围地面应进行防水、排水处理,严防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基坑周边土体.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在四侧放坡开挖,开挖放坡按照挖土有关规范进行,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定位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
5、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 1530cm 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4、雨季施工时,基坑、基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5、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6、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第三节土方开挖和支撑注意事项1
6、、大型挖土及降低地下水位时,应经常注意观察附近已有建筑或构筑物、道路、管线,有无下沉和变形。如有下沉和变形,应与设计和建设单位研究采取防护措施。2、土方开挖中如发现文物或古墓,应立即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来现场处理,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3、挖掘发现地下管线(管道、电缆、通讯)等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来处理,如发现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观测孔等亦应加以保护.4、基坑槽、管沟支撑宜选用质地坚实、无枯节、透节、穿心裂折的松木或杉木,或使用型钢支撑.5、支撑应挖一层支撑好一层,并严密顶紧,支撑牢固,严禁一次将土挖好后再支撑.6、挡土板或板桩与坑壁间的填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使
7、之严密接触。7、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支撑和观测邻近建筑物的情况,如发现支撑有松动、变形、位移等情况,应及时加固或更换.加固办法可打紧受力较小部分的木楔或增加立柱及横撑等。如换支撑时,应先加新支撑后拆旧支撑。8、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依次进行。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拆除一层,经回填夯实后,再拆上层。拆除支撑时,应注意防止附近建筑物或构筑物产生下沉和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第四节基坑边坡保护1、当基坑放坡高度较大,施工期和暴露时间较长,或岩土质较差,易于风化、疏松或滑坍.为防止基坑边坡因气温变化,或失水过多而风化或松散;或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而产生溜坡现象。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实际条件采取边坡保护措
8、施,以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常用基坑坡面保护方法有:2、对基础施工期较短的临时性基坑边坡,采取在边坡上铺塑料薄膜,在坡顶及坡脚用草袋或编织袋装土压住或用砖压住;或在边坡上喷浆 22。5cm 厚保护.为防止薄膜脱落,在上部及底部均应搭盖不少于 80cm,同时在土中插适当锚筋连接,在坡脚设排水沟.第五节深基坑土方开挖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土层种类及其特性;地下设施情况;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土方运输的出口;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土方外运的要求和规定;要确定挖土方案;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放坡开挖是最经济的挖土方案。当基坑开挖深度周围环境允许
9、时,经验算能确保土坡的稳定性时,均可采用放坡开挖。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当采用放坡挖土时,宜设置多级平台分层开挖。对土质较差且施工工期较长的基坑,对边坡宜采用钢丝网水泥喷浆或用高分子聚合材料覆盖等措施进行护坡。坑顶不宜堆土或存在堆载(材料或设备),遇有不可避免的附加荷载时,在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时,应计入附加荷载的影响。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对有钻孔灌注桩的工程,宜边破桩头边浇筑垫层,尽可能早一些浇筑垫层,以便利用垫层对围护墙起支撑作用,以减少围护墙的变形。挖土机挖土时严禁碰撞工程桩、支撑、立柱和降水的井点管。分层挖土时,层高不宜过大,以免土方侧压力过大使工程桩变形倾斜,在软土地区尤为重要。同一基坑
10、内当深浅不同时,土方开挖宜先从浅基坑处开始,如条件允许可待浅基坑处底板浇筑后,再挖基坑较深处的土方。如两个深浅不同的基坑同时挖土时,土方开挖宜先从较深基坑开始,待较深基坑底板浇筑后,再开始开挖较浅基坑的土方。如基坑底部有局部加深的电梯井、水池等,如深度较大宜先对其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开挖。基坑采用机械挖土,坑底应保留 200300mm 厚基土,用人工清理整平,防止坑底土扰动。待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清除浮土,经验槽合格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第六节土方开挖的质量控制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2
11、对土方开挖的控制土方开挖一般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用机械挖土,深 5m 以内的浅基坑可一次开挖。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勘察、设计、建设部门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 500mm 以下。3基坑(槽)验收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第二
12、分部混凝土工程第一节基础混凝土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打入长 10cm 左右的标杆,并露出 23c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 3m 左右.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 23m 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3、对一些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道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特殊部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
13、差及时纠正。第二节大体积基础浇1、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要求混凝土连续浇筑,一气呵成。施工工艺上应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缝.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留有基础后浇带.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中预留有一条后浇的施工缝,将整块大体积混凝土分成两块或若干块浇筑,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再在预留的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基础后浇带的浇筑,考虑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当后浇带的直径长度大于 50m 时,混凝土要分两次浇筑,时间间隔为 57d。要求混凝土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也避免过振。混凝土浇筑后
14、,在硬化前 12h,应抹压,以防沉降裂缝的产生。2、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选用如下三种方式:1)全面分层(图 1034a):在整个基础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好。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适宜.必要时亦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2)分段分层(图10-34b):适宜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3)斜面分层(图 10
15、-34c):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三倍.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图 1034 大体积基础浇筑方案(a)全面分层;(h)分段分层;(c)斜面分层(4)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动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多少,一般为 2030cm.3、浇筑混凝土所采用的方法,应使混凝土在浇筑时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 2m 时,应沿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串筒布置应适应浇筑面积、浇筑速度和摊平混凝土堆的能力,但其间距不得大于 3m,布置方式为交错式或行列式.4、浇筑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时,由于凝
16、结过程中水泥会散发出大量的水化热,因而形成内外温度差较大,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必须采取措施。5、预埋管道:浇筑有预埋大型管道的混凝土时,常会出现蜂窝。为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粗骨料颗粒不宜太大,稠度应适宜,先振捣管道的底和两侧,待有浆冒出时,再浇筑盖面混凝土。6、浇筑地坑时,可根据地坑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壁的厚度不同,采取一次浇筑或地坑底板和壁分别浇筑的施工方法。对混凝土一次浇筑时,其内模板应做成整体式并预先架立好。当坑底板混凝土浇筑完后,紧接浇筑坑壁。为保证底和壁接缝处的质量,在拌制用于该处的混凝土可按原配合比将石子用量减半。7、如底和壁分开浇筑时,其内模板待底板混凝土浇筑完并达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