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真题专项练:文言文阅读专题其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真题专项练:文言文阅读专题其二.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盘锦卷】【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史可法,字宪之,以孝闻。可法廉、信,能与下苦劳。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当是时,清兵已取山东、河南北,逼淮
2、南。旧城西门险要,可法自 守之。作书寄母妻,且曰:死葬我高皇帝陵侧。越二日,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未果,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选自二十四史,有删改)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人皆有之 往送之门(富贵不能淫)B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士不饱不先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D遂被执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越二日,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10.请用“
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 分)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1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5 分)(1)【甲】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什么?所恶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什么?(1 分)(2)【乙】文中写出了史可法的哪些品质?他的行为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观点?(4分)【答案】图片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 12-14 题。(共 8 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
4、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 13.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14.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
5、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12.A(评分:2 分)13.B(评分:2 分)14.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评分:每
6、空 2 分,共4 分)【山东东营卷】(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
7、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
8、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超然台记 注: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比,连续,常常。登,丰收。苟全,大致完备。庶几,表希望或推测。卢敖,秦时人。遁,隐居。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煮。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南望马耳、常山 南:11.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12.简要说明两
9、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0.迫近;因为;任知州;向南。11.甲文的忧乐观是“先忧后乐”,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来;乙文的忧乐观是“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从“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而来。1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篇之中,借景抒情,对比手法。【湖南省永州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5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有千里马 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不可屈致
11、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3 分
12、,共 6 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2)由是先主遂诣亮。译文:【答案】10.B 11.A 12.C 图片 【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注】树杪(mio):树梢。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乙】潭西南而望
1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山下望如星河倒注()头不得顾()其岸势犬牙差互()乃记之而去()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10.翻译下列句子。(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
14、下,亦无不灯者(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1.【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答案】7.像 回头 参差不齐 离开 8.B 9.父叔辈/张灯/龙山 10.(1)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11.【甲】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15、【乙】表达了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如:像;(2)句意为:头也回不得。顾:回头或回头看;(3)句意为: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差互:参差不齐;(4)句意为: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去:离开。【8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中“于”的意思是“在”。A.对,对于;B.在;C.到;D.比;故选 B。【9
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父叔辈张灯龙山”句意为:父叔辈在龙山放灯。“父叔辈”名词,做主语,应在“辈”后停顿;“张灯”动词,作谓语,应在“灯”后停顿;因此,断句为:父叔辈/张灯/龙山。【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自:从。至:到。灯:用如动词,挂灯。(2)重点词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11
17、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理解。【文言小贴士】中“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说明人生虚幻,但仍有所留恋。根据【甲】“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等可知,描绘了父叔辈张灯龙山的盛况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根据【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可知,前面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此处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结合作者被贬的经历,可知,表达了难以排遣的贬谪之忧。【点睛】参考译文【甲】万历辛丑年(1601),父叔辈在龙山放灯。沿山道路上、山谷里、树枝上,没有地方不挂灯;从城隍庙到蓬莱岗
18、,到处都挂灯。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水势汹涌,山间到处有灯,灯下到处有席,席间到处有人,每个人都在唱歌打鼓欢庆。所有看灯的男男女女,一进入庙里面,头也回不得,脚也转不得,只能跟随人潮前行,也不知道要走去什么地方,只能随大流。父辈们坐在大松树下的台阶上,也是席地而坐,也在大声歌唱,每天晚上都是在丝竹管弦的声音中,不知不觉迎来天亮。【乙】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
19、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辽宁抚顺本溪辽阳卷】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913 题。(12 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战而
20、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选自容斋随笔)【注释】气:精气。实:充实。北:败北,退败。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 分)_(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2 分)_ 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21、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12【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2 分)_ 13【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2 分)【答案】9B,2 分。10(1)大国,(它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我)怕有埋伏啊。或:(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2)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爱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每句 2 分,错、漏一处扣 1 分。计 4 分。11,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每断对一处得 1 分,计 2 分。12指挥作战,1 分;分析取胜的原因,1 分。计 2 分。1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 分;民无常
22、勇,亦无常怯。或:怯勇无常,1 分。计 2 分。【参考译文】“人没有永远持久的勇敢,也没有永远持久的胆怯。神气饱满则充实,充实则勇敢;神气不饱满则空虚,空虚则胆怯。胆怯勇敢,空虚充实,其由来十分精妙,不可不知道。勇敢的人战则必胜,胆怯的人战则必败。战而获胜的人,是由于他作战时勇敢;战而败北的人,是由于作战时胆怯。胆怯与勇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时变化的,忽来忽去,人们往往不知其变化的方法,只有圣人才能发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和方法。”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爱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吉林卷】阅谈下面文言文,完成 6-12 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23、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24、缊袍滑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鸯,兼营则必一无所能
25、矣。(节选自曾国济曾国藩家书)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7.下面句中加点 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援疑质理 质:询问 C.媵人持汤沃澈 汤:菜汤 D.右备容臭 臭:香气 8.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6、2 分)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谷也。10.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2 分)(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2)四支僵劲不能动。11.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2 分)12.在读书求学方面,甲 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3 分)【答案】6.A(2 分)7.C(2 分)8.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2 分)评分说明:本题共 2 分,每处 1 分。超过两处不得分。9.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2 分)评分说明:本题共 2 分,其中的“咎”解释正
27、确 1 分,句意通顺 1 分。10.(1)“大寒”“冰坚”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写出抄书之苦。”(2)“僵劲”“不能动”形象地写出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或“生动形象地写出受陈之状,突出求学之艰。”(2 分)评分说明:本题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甲文现身说法或“以事实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乙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2 分)评分说明:本题共 2 分,分别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12.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谦恭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明确的目标,有远大的志向,不慕虚荣,意志
28、坚定,专心致志等。(3 分)评分说明:本题共 3 分,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启示,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湖北荆州卷】古诗文联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
29、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游琅琊山记 宋濂 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直丰乐亭之东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
30、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兵后焚炼为垩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选自历代山水游记选,有删节)注释:(凉烟白草)苍凉的烟雾荒草。(颇夥)非常多。(兵后)战乱后。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志得意满的样子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D树林阴翳 (翳)遮盖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野芳发而幽香 C行者休于树/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
31、醒能述以文者/以光先帝遗德 8下面对山坡羊撞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聚”一“怒”,群山若动,大河有情,作者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B一“表”一“里”,外写黄河,内写华山,生动表现潼关一带雄奇险要的地理位置。C一“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表现作者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D一“兴”一“亡”,词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会颠扑不破的兴亡之理。9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B 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
32、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D 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10下面对游琅琊山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宋濂一行按当地人指引,先游丰乐亭、醒心亭,再游醉翁亭,最后赏让泉风景。B作者记游的是历经元末战乱之后的琅琊山风景,故所见皆衰草凉烟、断壁残垣。C文中写自然风光往往雄奇清绝,写人文风景则倾覆焚毁,两相比较令人怅惘叹息。D选段以游踪为线,或远跳,或问路,或照清影,或赏题刻,或饮清泉,游兴颇浓。11用“/”给游琅琊山记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三处)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33、之乐其乐也。【答案】6A 7B 8C 9B 10A 11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1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A.踌躇:想得很多,心里不安或犹豫不定。此处意为陷入思索之中。故选 A。7本题考查词的意义和用法。A.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B.都是连词,表并列;C.的人/者也,表判断;D.介词,用/连词,来,表目的;故选 B。8本题考查对山坡羊撞关怀古的赏析。C.“望西都,意踌躇”中的“西都”即长安,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写出了作者看到长安从繁盛到荒凉的沧桑巨变,不由感慨横生。一“
34、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而非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故选 C。9本题考查对醉翁亭记赏析。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与民同乐。故选 B。10本题考查对游琅琊山记理解。A.宋濂一行按当地人指引,先游丰乐亭、醒心亭,再到天宁寺,然后欣赏让泉,最后游醉翁亭。故选 A。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为:有一根石栏杆压在上面,石栏杆下还压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中间有一个小孔让泉水通过,直径大约五六寸。所以,断句为: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12本题考
35、查文言文翻译。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重点词:“从”,跟从;第一个“乐”指快乐;第二个“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三个“乐”是快乐;“而”表转折,但是。【点睛】参考译文 游琅琊山记 从滁州驿向西南出发,经过平皋后大约三里左右,远远望见丰山连绵雄伟,超出琅琊诸峰。当地人指着说:山下有深幽的山谷,地形低洼,四面都是山,中间有一处紫微泉,是宋朝时,欧阳修先生主持挖掘的。紫微泉往上十多步就是丰乐亭,丰乐亭往东几百步就是醒心亭。从醒心亭拐弯向西就可以进入天宁寺。现在全都废弃了,只有苍凉的烟雾荒草罢了。我听了他的话,为此惆怅了许久。又向西走了大约三里左右,有泉水从两山之间流泻出来,分成了几条水道,叫做让泉。流水潺潺,非常清澈,能够照见人的头发。靠着岸边有一个亭子叫“渐入佳境”,现在已经废弃了,只剩下四个大大的字在崖石上刻着。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到了醉翁亭。醉翁亭早就荒废了,名人石刻非常多,但是战乱后焚烧成了白土,几乎没有了。醉翁亭后的四贤堂,也废弃了。醉翁亭旁边有一处玻璃泉,又叫做六一泉,有一根石栏杆压在上面,石栏杆下还压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中间有一个小孔让泉水通过,直径大约五六寸,用手捧水喝,温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