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练习.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备考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考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练习.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 1 题。送人之巴蜀 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6 分)答:示例: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的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寓情于景。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可适当得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
2、巧的能力。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前四句实写景,烘托情。后四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又是虚写。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情感来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 2 题。书愤二首(其一)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示例:“厄穷”二句: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下句的“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2 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
3、以赏析。(6 分)答:“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伤。借上林苑和洛阳宫的荒芜破败,写出国势的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激愤。【解析】颈联通过写景来抒情,情景交融。诗句通过写“上林苑”和“洛阳宫”的“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荒芜、凄凉、萧瑟的景象。“上林苑”和“洛阳宫”皆为皇家建筑,以其荒凉表现了国势的衰败。国势衰败是因缺少“孤忠”之人,作者又借此句表达了对当政者的愤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3 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
4、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此时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前往舒州去。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境内,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即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3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 分)答:示例:虚实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
5、过描写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前两联内容来看,首联和颔联下句所写之景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是实写,而颔联上句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所以是虚写,由此可以判断这是虚实结合;而首联和颔联下句写近处之景,颔联上句则是远景,所以这是远近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则要看景与情的关系,因为景是乐景,而情是哀情,所以是反衬,即以乐景衬哀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4 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
6、明千万里。【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字乐天)在洛阳,元稹(字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4 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6 分)答:示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看到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阳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镜湖。前六句以此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诗歌的前六句中,一、二句是实写,而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想象,自然是虚写,所以可以确定这六句运用了虚实结
7、合的表现手法,明确手法之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这一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 5 题。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5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 分)答:示例: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
8、成排比,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解析】首先,判断修辞手法。这里主要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从“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这三句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6 题。寓 驿 舍 陆 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晋代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备考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专题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