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2023学年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2023学年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2023学年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1请用 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 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图为弃耕农田演变成一片森林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 B草本植物阶段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 C成熟森林阶段,树冠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 D若所处气候为低温高湿,其顶极群落为热带雨林 2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4%,下图为该遗
2、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已知 I3 为纯合子,I1、II6 和 II7 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遗传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 80%C通过比较 III10 与3 或5 的线粒体 DNA 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 DII8 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 1/24 3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适生地能攀援、缠绕于乔木、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
3、误的是 有机碳储量 未入侵区域 轻度入侵区域 重度入侵区域 植被碳库 51.85 50.86 43.54 凋落物碳库 2.01 3.52 5.42 土壤碳库 161.87 143.18 117.74 总计 215.73 197.56 166.70 A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 B土壤碳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氧含量,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 C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 22.7%D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附主死亡 4科学家用枪乌贼
4、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甲,电流左进右出为+),记录在钠离子溶液中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膜电位(如图乙),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若将记录仪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A B C D 5已知某种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患者在幼年期均会死亡。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的母亲都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B该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有男患者,也有女患者 C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 D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随着世代的延续而降低 6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可用中心法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 RNA 病
5、毒中发现了有逆转录酶能以蛋白质为模板合成 RNA B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复制酶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C果蝇体细胞中核 DNA 分子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D洋葱根尖细胞中 DNA 聚合酶主要在分裂期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 7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二者为捕食关系,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将持续上升 C此图说明鹰的捕食量与鸽的种群数量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D鹰的攻击成功率降低可能是由于鸽群的种内互助及时发现天敌所致 8(10 分)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
6、错误的是 A常用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杀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为培养基消灭杂菌 B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C在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常用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D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含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 二、非选择题 9(10 分)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M、m 控制,基因型为 MM 和 Mm 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 M 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 与雄配子致死基因 A、蓝色素生成基因 D 一起导入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
7、 m 基因的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基因 D 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 D 的种子呈现白色。该方法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大量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个体。请回答问题:(1)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的基因型为有_。(2)上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自交得到 F1,请写出遗传图解_。F1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雌、雄配子)的种子颜色为_。(3)F1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得到种子中,可育的占比为_,据种子颜色可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4)若转入的基因 D 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将该种转基因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间行种植,使其随机授粉也能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方法是
8、从_植株上挑选种子。但该方法只能将部分雄性不育种子选出,原因是_。因此生产中需利用基因 D 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10(14 分)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_(填“能”或“不能”)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基因表达的最后过程在_(填细胞结构)中完成。(2)下图是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棉花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的作用特点分别是_。(3)提供一定数量的棉花幼苗,以此为材料,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的影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4)动植物生
9、命活动都有激素调节的方式,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动植物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一种_分子在起作用。11(14 分)某草原中有野生黄羊和草原鼠,也有它们的天敌草原狼。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猎杀,狼的数量锐减,野生黄羊的数量开始上升,但同时草原鼠泛滥成灾,草场极度退化,结果又使得野生黄羊数量骤降。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野生黄羊的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_。(2)草原鼠和野生黄羊的种间关系是_。草原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_。(3)草原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野生黄羊和草原鼠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10、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启示是_。12菊花很美,但其害虫较多,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菊花是害虫防治的有效手段。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干扰昆虫的代谢,引起昆虫死亡,但对人体无害。科学家将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通过农杆菌导入菊花细胞,培育成了抗虫菊花。图 1 表示含目的基因的 DNA 分子,图 2 表示质粒,图中 Ampr 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or 表示新霉素抗性基因,复制原点是质粒 DNA 复制的起点,使其能在受体细胞中存在和遗传。箭头表示识别序列完全不同的 4 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上述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是_,属于_(填“
11、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基因工程。(2)为使目的基因与质粒高效重组,最好选用_(限制酶)作用于含目的基因的 DNA 和质粒,然后在_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3)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菊花_(填“受伤的”或“完好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选用这种叶片的理由是_。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会表现为_。(4)用转基因菊花叶片喂养某种菊花害虫,发现害虫死亡率显著增加。试从分子水平写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菊花的叶片细胞的不同点:_。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D【解析】1.群落由许多种群构成,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
12、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3.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弃耕农田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 正确;B、任何群落都有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草本植物阶段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B 正确;C、树冠层的植物属于该森林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影响最大,C 正确;D、气候为低温高
13、湿,顶极群落为北方针叶林,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 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2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80%【详解】由题干和题图信息分析,I3 为纯合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 I1 的儿子正常,则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根据题意分析,患者的发病率为 4%,则致病基因的频率为 20%,则在该地区中正常基因频率为 80%,但是该家系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是 80%,B 错误;-5 是 III-10 的姑姑,而一个人的线粒体 D
14、NA 主要来自于母亲,因此不能比较 III-10 与-5 的线粒体 DNA 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C 错误;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 a 表示,-8 的基因型为 Aa,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Aa 的概率是(220%80%):(220%80%+80%80%)=1/3,因此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 1/21/31/4=1/24,D 正确。故选 D【点睛】遗传病的判定方法:(1)首先确定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有无同时正常的双亲生患病的后代,或同时患病的双亲生正常的孩子;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最可能显性遗传,如果患
15、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则最可能为“X 隐”(女病男必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可能为“X 显”(男病女必病);“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无女性患者”,则最可能为“伴 Y”(男性全为患者)。3、A【解析】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之一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A 错误;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孔隙度,使得土壤氧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使得
16、土壤碳储量减少,B 正确;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215.73-166.70)/215.73=22.7%,正确;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附主死亡,D 正确。4、B【解析】据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图中的电位计检测的是两个神经元膜外的电位差;在静息状态下呈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地转动,并且两点是先后兴奋,因此中间会由延搁。【详解】由题干和图解可知,电极所示是膜外电位变化,未兴奋之前,两侧的电位差为 0;刺激图中箭头处,左侧电极先兴奋,左侧膜外变为负电位,而右侧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回族 自治区 银川市 兴庆区 重点 2023 学年 高考 生物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