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选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跨膜 B水通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 C紫色色素存在于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 D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2
2、将所有 DNA 链均被3H 标记的洋葱(2n=16)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一定没有放射性 B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 32 条 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 0 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有放射性 3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 M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M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 B该实验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C
3、可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 D可在图乙的 M中找到图甲的结构 4如图为某基因型为 AaBb 的雄性动物一个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含有 4 套完整的遗传信息,即 4 个染色体组 B该动物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 1、2、4 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 AaBb D若用适量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将无法分裂 5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 B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发生时,2CO释放量大于2O吸收量 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和 6结
4、合图示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 1 所示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 B图 2 所示该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C图 3 所示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图 4 所示该植物吸收 K+受氧气的影响,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9 分)下图为夏季晴朗的一天,生长状况相同的油桃在露天和温室大棚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净光合速率(P0)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l)c 点时,油桃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_mn 段,油桃体内的有机物 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理由是_。(2)bc 段、ef 段、mn 段和 op 段的
5、净光合速率均下降,从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其中下降原因相同的是_。(3)7 时8 时,ab 段光合速率上升得比曲段快的原因主要为 _。8(10 分)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了如图 A 所示的实验。(1)步骤的培养基成分与普通液体培养基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培养基中_。从功能上讲,步骤中使用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应该从_开始计时。(2)同学甲进行步骤的操作,其中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 B 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出现图 B 结果可能的失误操作是_。(3)同学乙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 C,平板中部分菌落越来越稀
6、少,因为是_。(4)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9(10 分)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含铁量较高的转基因花生新品种,Ti 质粒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具体步骤如图:(1)完整的 Ti 质粒除了图示结构外,还应该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等,其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段,它的作用是_。(2)若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获取该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的特点是_。(3)图中将目的基因(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为_;为确定转基因花生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应检测_,这是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内稳定遗传的关键;其次,利用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 mRNA;最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
7、质。(4)图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培养基 1 中经过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培养基 2 中筛选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培养基 3 的作用是_。10(10 分)图甲表示利用溶液培养法栽培某植物的简图,图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问题:(1)若用放射性32P 标记培养液中的 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 _。A、核糖核酸 B、脂肪 C、ATP D、高尔基体 E、核糖 (2)在曲线 b 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 ATP 的具体部位有 _。(3)若该装置不通气,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发黄(此时培养液中不缺 Mg2+)
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_。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 Mg2+时,图乙中曲线 b 点位置应 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4)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5)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 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 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点 _,b 点 _,c 点 _ d 点 _(填“上移”、“下移”、“左移”、“右移”或“不动”)。11(15 分)野生生菜通常为绿色,遭遇低温或干旱等逆境时合成花青素,使叶片变为红色。花青素能够通过光衰减保护光合色素,还
9、具有抗氧化作用。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中,在各种环境下均为绿色。科研人员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1)用野生型深红生菜与绿色生菜杂交,F1自交,F2中有 7/16 的个体始终为绿色,9/16 的个体为红色。本实验中决定花青素有无的基因位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本实验获得的 F2中杂合绿色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_。(2)F2自交,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株系内性状分离比为 3:1 的占_(比例),把这样的株系保留,命名为 1 号、2 号_。(3)取 1 号株系中绿色与深红色个体进行 DNA 比对,发现二者 5 号染色体上某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据图解
10、释:1 号株系中绿色个体的 r1 基因编码的 r1 蛋白丧失功能的原因 _。(4)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生菜叶色有关的 R1和 R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互结合成为复合体后,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使生菜叶片呈现深红色。在以上保留的生菜所有株系中都有一些红色生菜叶色较浅,研究人员从中找到了基因R3,发现 R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能与 R1蛋白质结合。据此研究人员做出假设:R3蛋白与 R2蛋白同时结合 R1蛋白上的不同位点,且 R1R2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为检验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向浅红色植株中转入某一基因使其过表达,实验结果如下。受体植株 转入的基因 转基因植株叶色 浅红
11、色植株(R1R1R2R2R3R3)R1 深红色 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R2 深红色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假设,如果支持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支持请提出新的假设 _。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详解】A、水可以借助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即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跨膜运输,A 正确;B、原生
12、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水分子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B 正确;C、紫色色素存在于表皮细胞的(液泡)细胞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现象比较明显,故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用作实验材料,C 正确;D、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D 错误。故选 D。【点睛】质壁分离的条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有浓度差;活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2、C【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
13、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伸长区细胞是由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也可具有放射性,A 错误;B、由于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 64条,B 错误;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 0,但可能性极小,C 正确;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单体都有放射性,D 错误。故选 C。3、D【解析】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
14、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选材和染色剂:蝗虫的精细胞,材料易得,观察方便,染色体数量少,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能观察到.染色剂选择: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四、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3、根据
15、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详解】A、该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所以不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A 错误;B、该实验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B 错误;C、制作装片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C 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故可在图乙的 M中找到图甲的结构,D 正确。故选 D。4、B【解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像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西省 抚州市 高考 冲刺 模拟 生物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