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期末复习3《穿井得一人》.pdf





《202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期末复习3《穿井得一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期末复习3《穿井得一人》.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穿井得一人(一)课文与注释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 溉i汲j,常一人居外。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待,等到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知道、听说,这里指“使知道”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
2、明情况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应答,回答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作品概述 吕氏春秋是公元前 239 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
3、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吕氏春秋中也有好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广为人知。2.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 292 年前 235 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 20 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穿井得一人 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明确: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明确: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4、?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练习(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注释】:氏:姓。汲:音 j,从井里打水。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使:使用
5、,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若无闻也()2.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 3.“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参考答案】1不如 2.(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3.以讹传讹(二)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注释】:氏:
6、姓。汲:音 j,从井里打水。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对曰()(4)若此()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_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 _【答案】1.(1)等到(2)谈论(3)回答(4)像 2.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3.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
7、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4.上文选自_ 5.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线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问也。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6.从“穿井
8、得一人之使”到“穿井得一人”,谣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答案】4.吕氏春秋 5.A 6.听信传闻;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播。【解析】【4 题详解】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全书共 26 卷,160 篇。【5 题详解】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得一人之使”意思是: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之”结构助词,的。A.结构助词,的;B.助词,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C.代词,指这件事;D.代词,他;故选 A。【6 题详解】题空一: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可知,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穿井得一人 2022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期末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