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勤智校2023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pdf
《贵州省黔西南州勤智校2023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西南州勤智校2023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B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C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D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2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啜泣 暗哑 齐心协力 迥乎不同 B撺掇 崔巍 歇斯底里 销声匿迹 C悲怆 睥睨 粗制烂造 味同嚼腊 D禁锢 帷幕 吹毛求疵 通宵达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B 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专题片拍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全长 6300 公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准无误的一项是()A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的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B“
3、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D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 1000 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B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C壮乡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口感绵软,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手艺。D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6语言综合运用(1)文段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4、。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细碎光滑的一片片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A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句,修改意见:_。B选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第_句,修改意见:_。(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的生命状态也不同
5、:春天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3)“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是_(类型)复句。7默写。乱花渐欲迷人眼,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泊秦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柳宗元 小石潭记)_,_。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 行路难(其一)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诗经关雎)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的游子常常会轻吟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8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
6、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熟读”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名著内容,“精思”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思考或启示,请结合你阅读的一部名著,谈谈体会。(限 100 字以内)二、阅读 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老子,相当于老夫,诗人自称。新亭,又名劳劳亭,三国吴建,在今南京市南劳劳山上。首联中“燕然未勒”的意思是 ,范仲淹渔家傲中含有这个典故的句子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
8、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注释: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亭障:边塞岗亭、堡垒。据鞍:跨在马鞍上。注疏:注解,注释。若:像。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生以乡人子谒余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5)发书详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无奔走之劳矣劳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或颠坠崖谷或异二者之为 D咨其风土咨诹善道 3把下面
9、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4下列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叙说当今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与作者昔日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B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C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诫。D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11家乡的芦苇 吴培金(1)每当清晨在古黄河边跑步的时候,总能看见数只水鸟在河面上游荡。它们真的是无家可归,因为河边几乎没有芦苇,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夜的。于是,
10、我想起来家乡广阔的芦苇荡,那里可是水鸟的天堂啊。(2)我的家乡在大运河畔,那里的滩涂广阔,芦苇也就一茬一茬地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苇根;芦花谢了,芦苇枯了,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3)春天,芦苇从地底下钻出的嫩芽,饱受几场春雨之后,迅速地拔节,舒展叶子,那大片大片的滩涂地变成了绿色的海洋。这时候,鸟儿也忙着在芦苇丛里做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孩子们行走在嫩绿的芦苇丛里,摘来许多芦叶裹“喇叭”。先是用一片小的芦叶卷成发声的“哨子”,然后一片接一片地裹成“喇叭”状,看谁裹的“喇叭”长,吹得响。你听,有的粗浊,有的清
11、脆,有的细长,有的宏亮。一时间,芦苇“喇叭”声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和着悦耳的鸟鸣声,好一场乡野音乐会啊。(4)夏天,芦苇长得最快,有的芦苇长到两三米高,芦苇叶子有一尺来长,似一柄长剑。风吹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个季节,是家乡的农民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他们看到地里的麦子被南风吹得金黄,他们闻到了麦子成熟的气息,立即拿起早已磨快的镰刀,走进麦地,开镰收割,那真是“黄金铺地,老少弯腰”,抢收麦子的景象非常壮观。三五天之后,大片田里几乎全露出了白花花的麦茬,与芦苇荡的一片葱绿形成鲜明对比。此刻,麦场上,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农民们翻场、扬场,各管一行,忙着累着快乐着。很快家乡人听了到
12、布谷鸟的叫声,就忙着犁田插秧。于是,一片片水田里,倒映出村姑农妇们弯腰插秧的身影。水田里女人的嬉闹声,夹杂着汉子粗壮的叫喊声,惊得水鸟扑棱棱地从芦苇丛中飞出,又引起了芦苇丛里的一串串响亮的鸟叫声。(5)芦苇成熟的时候,芦花开始在秋风中怒放,那真是芦花似海。这时的芦苇显得苍老了,叶子不再翠绿,杆子粗壮结实。它们是在等待人们收割吗?收割芦苇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割起两三米高的芦苇不仅耗费体力,有时还要趟到没膝深的冷水里去割。家乡人不怕受累,挥动镰刀砍倒大片大片的芦苇;家乡人不怕吃苦,趟进冷水中收割芦苇,芦苇根扎破双手、脚板也不吭一声。孩子们也快乐地加入到收割芦苇的队伍中,他们找鸟窝,拾鸟蛋,抓水鸟
13、,像野鸡、黄莺、芦喳子,放在芦苇编成的鸟笼里,唧唧喳喳的乱蹦乱叫。孩子们把这些鸟儿当作宝贝一样宠着、养着。晚上,生产队里留割芦苇的人会餐,各家的小孩子也可以跟着大人沾沾光,比如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猪肉炖粉丝。(6)割倒的芦苇被捆成捆子,码成垛子,一垛一垛的芦苇,将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大量的芦苇被送到造纸厂作造纸的原料,家乡人还用芦苇作房顶上的屋笆,就是用芦苇扎成的芦笆子,上面盖上麦草或红瓦。手艺人还用芦苇编席子等生活用品。他们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用碾子压平,然后那双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用芦苇篾条编织成光洁溜滑的芦苇席。那时家家户户睡觉都用芦苇席子的,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前些年
14、,家乡招商引资办起了芦苇编织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心灵手巧的家乡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据说销路很好,效益不错。(7)冬天里,家乡的河边滩涂是一片肃杀景象。地上,那层层的枯黄的芦苇叶子,经受了风吹霜打、雨雪冰冻,它们化作了泥土,为地下的芦笋根提供养料,来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将破土而出。(8)啊,这生生不息、质朴顽强的芦苇,多像家乡的勤劳善良、坚韧乐观的农民。(9)近年来,家乡人开垦滩涂种粮食,把水塘河湾改造成鱼塘子养鱼,大片的芦苇地消失了,那芦花似海的景象不多见了。但家乡的芦苇还是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遥远的记忆。我多想回家,看一看大运河畔秀美宁静的水乡风光,闻一闻家乡芦
15、苇的清香气息,听一听芦苇丛里的啾啾鸟鸣,欣赏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的壮景。1快速阅览文章,根据内容填空。(1)春天,芦苇迅速拔节,_。(2)夏天,_,人们在芦苇的陪伴下幸福劳作。(3)秋天,_,芦苇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冬天,芦叶渐渐枯黄,_。2文中划线句引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什么好处?3最后一句中的“壮景”,能否改为“美景”?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阅读全文,说说以“家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近期大热的电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开场白。这部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
16、片,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不同于博物馆的平面展示,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人民日报刊文称赞: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 5 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再次掀起了“国宝文物热”。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5分钟一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就像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人们能通过活泼生动的电视语言,利用哪怕乘公交、坐地铁的闲暇片刻来一窥文物的精彩,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可谓“充电 5
17、 分钟,穿越 8000 年”。作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的一件祭器。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励精图治,还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一个叫“何”的同宗贵族铸了一方尊,并在尊身底部刻下 122 字铭文,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后世称之为“何尊”。“何尊”中的铭文字字千金,其中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这些珍贵的铭文因为存在于尊身底部,以往,只能展示给观众纸质打印出的铭文,有一些笔画无法采集完整。这一次,为了让观众看到何尊的内部影像,分集导演孙戈霆把小镜头伸入何尊内
18、部,用最新的存拓技术将铭文清晰呈现,还原了青铜最初金灿灿的本色。他说:“观众在博物馆里看文物,基本上都是平视视角,或者是隔着玻璃罩往里看。但在纪录片里,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 360 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更好地洞察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如今,凭借着新技术,以及节目制作者的用心,“尊底的 122 字铭文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本集结尾的解说词令人心情澎湃,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何以为尊我
19、有中国”的海报宣传语正是由此得来。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 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 5 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获得了人民日报刊文称赞。B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没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C存在于尊身底部的铭文字字珍贵,其中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D分集导演孙戈霆把小镜头伸入何尊内部,用最新的存拓技术将铭文清晰呈现,还原了青铜最初金灿灿的本色,让群众全方位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大热的原因。3阅读(材料二),说说“何尊”海报宜传语“何以
20、为尊,我有中国”的妙处。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把目标立在心中 张 涵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每到春天,微信朋友圈总会被“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刷屏。与此同时,不少年轻人还不忘立下减肥的目标,为夏天“秀”身材做足准备。朋友圈“晒目标”“晒梦想”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这些曾经信誓旦旦写下的话,最后成功“变现”的又有多少?随着时间流逝,朋友圈不断被其他动态刷新,那些立下的誓言也被海量信息“拍”在了沙滩上。事实上,设定目标的意义不在于告知,而在于督促做事。社交媒体普及后,之前隐藏在舞台大幕后的日常生活有了展示的场地,朋友圈的“晒”文化也应运而生。“晒目标”等现象作为印象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仅可
21、以进行“自我展示”,凸显决心和毅力,还可以收获好友的点赞与支持,获得心理满足感。然而,将目标公之于众,未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有心理学家认为,当别人认可你的目标时,你脑海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的幻觉。决定做一件事容易,真正动手去做却很难。从“说”到“做”,是一个把想法转变成现实的过程,如果把这一过程看作是化学意义上的元素反应,那么自律则是这场反应的催化剂。曾经风靡朋友圈的“几个赞就读几本书”的集赞读书活动,唤起了公众关注,却唤不醒摒除喧嚣、安静读书的心;获得了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点赞,却没获得精神世界的食粮。以为发朋友圈立目标就可以获得他人的监督,殊不知只有自己才能一直监督自己。当终于着手去实
22、现目标的时候,却发现更难的是坚持不懈。经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今天加班,又没时间去跑步了”“今晚有个饭局,明天再读书吧”“今天出去逛街,改天再背单词吧”但回过头仔细想想,一天中真挤不出一小时甚至半小时的时间为实现朋友圈立下的目标积累“跬步”吗?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之所以会退缩、会妥协,是因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有位大学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每天读书 30 页,这样坚持一年下来就能读大约一万页,将 50 本书。他说凡是按照他的要求坚持读书的学生,最后都成为所在领域的杰出学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人更要养成从“说”到“做”再到“坚持做”的习惯,不仅把目标和梦想立在朋友圈,更要把
23、它们立在自己的心中。1第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2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朋友圈“晒目标”“晒梦想”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设定目标的意义主要在于告知,而不是督促做事。B将目标公之于众,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因为心理学家认为,当别人认可你的目标时,你脑海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的幻觉。C发朋友圈立目标并不能获得他人的监督,只有自己才能一直监督自己。D很多人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之所以会退缩、会妥协,是因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三、语言表述 14仿句。如果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便是那遍及周围的丛从荆棘:如果快乐是
24、_,_。四、写作 15任选一题作文。题目:别样的 情 要求: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管仲曰:“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邻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解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
25、的尊称;故选 B。2、C【解析】C.粗制滥造、味同嚼蜡。3、B【解析】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合语境。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B“落英缤纷”是落花繁多的样子,而语境里杜鹃开得正盛;D“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不是开心高兴的意思。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B【解析】B 语句中没有语病。A 语意矛盾。去掉“超过”或“左右”。C 搭配不当。在“是壮家人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黔西南 州勤智校 2023 年中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点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