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与设计——1.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资料课件.ppt





《精细有机合成与设计——1.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有机合成与设计——1.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资料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精细有机合成的一般原理*n1.1 有机反应的基本过程有机反应的基本过程n1.2 有机反应的分类有机反应的分类 n1.3 有机合成新技术有机合成新技术 n1.4 有机合成方案设计有机合成方案设计(正交设计正交设计)*一、键的断裂:一、键的断裂:1.1 1.1 有机反应的基本过程有机反应的基本过程均裂均裂:A-BA+B(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均裂生成的带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游离基(或自由基)经过均裂生成游离基的反应,称为游离基反应游离基反应(或自由基反应)异裂异裂:A-BA+B-(成键的一对电子为某一原子或原子团所占有)经过异裂生成离子
2、的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分为亲电和亲核反应两种)*n均裂:均裂:分子本身的键能较小分子本身的键能较小(如如O-O,Cl-Cl),或是在裂解时能同时释放出一个键合很牢的或是在裂解时能同时释放出一个键合很牢的分子分子(如如N2,CO2),n必须从外接受一定的能量才能发生键的必须从外接受一定的能量才能发生键的均裂。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均裂。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加热加热()或或光照光照(h)提供能量。例如:提供能量。例如:*热均裂产生热均裂产生辐射均裂产生辐射均裂产生光光*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的稳定性苯甲基自由基苯甲基自由基 稀丙基自由基稀丙基自由基 三级丁基自由基三级丁基自由基 异丙基自由基异丙基自由基乙
3、基自由基乙基自由基 甲基自由基甲基自由基 苯基自由基苯基自由基*异裂:当断键后形成的带电荷质点相对稳异裂:当断键后形成的带电荷质点相对稳 定时定时,容易发生键的异裂。容易发生键的异裂。大多数大多数反应均反应均为异裂反应。例如为异裂反应。例如*n影响异裂的因素:影响异裂的因素:n1.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烯丙基烯丙基 3o 2o 1o +CH3n2.阴离子离去基团稳定性阴离子离去基团稳定性 n(CH3)3C-I(CH3)3C-Br(CH3)3C-Cl(CH3)3C-Fn(CH3)3C-Cl(CH3)3C-OAC(CH3)3C-OH*n二、键的形成二、键的形成n 1.两个游离基结合成
4、键两个游离基结合成键 n 2.正、负离子成键正、负离子成键 n 3.一个离子与一个中性分子成键一个离子与一个中性分子成键*三、断键与成键同步发生三、断键与成键同步发生(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的特点过渡态的特点:(1)能量高。)能量高。(2)极不稳定,不能分离得到。)极不稳定,不能分离得到。(3)旧键未完全断开,新键未完全形成。)旧键未完全断开,新键未完全形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要经过一个过渡态才能完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要经过一个过渡态才能完成。四、分子内重排四、分子内重排 1.基团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迁移(重排)重排)2.2.基团带着一个电子迁移(自由基重排)基团带着一个
5、电子迁移(自由基重排)自由基的稳定性决定自由基的稳定性决定*3.3.基团不带原来键合的电子迁移基团不带原来键合的电子迁移n稳定性:稳定性:O-*五、电子的传递电有机合成nFe2+ROOHFe3+RO+OH-nFe3+PhOH Fe2+PhO+H+*1.2 1.2 反应的分类反应的分类n一、加成一、加成n1.亲电加成(亲电加成(C=C)n2.亲核加成(亲核加成(C=O)n二、消除二、消除n1.-消除(消除(E1、E2)n2.-消除消除 快:快:CHCl3+OH-CCl3-+H2O 慢:慢:CCl3-:CCl2(二氯卡宾二氯卡宾)*n三、取代n1.SN1、SN2n2.先加成再消除n 亲核取代(羰基
6、)n 亲电取代(芳香环)*n四、缩合Claisen(酯)缩合(两个相同酯之间的缩合)(酯)缩合(两个相同酯之间的缩合)酯中的酯中的-H显弱酸性显弱酸性,在醇的作用下可与另一分子酯发在醇的作用下可与另一分子酯发生类似与羟醛缩合的反应生类似与羟醛缩合的反应,称为称为Claisen(酯)缩合反应(酯)缩合反应*n五、重排n1.分子内重排n2.分子间重排n六、周环反应n七、氧化还原反应*n一、相转移催化技术一、相转移催化技术n二、微波促进有机合成技术二、微波促进有机合成技术n三、超声有机合成技术三、超声有机合成技术n四、电解有机合成技术四、电解有机合成技术n五、光照有机合成技术五、光照有机合成技术n六
7、、超临界有机合成技术六、超临界有机合成技术*n不在同一相的反应如何发生?不在同一相的反应如何发生?nn-Cn-C8 8H H1717Br+NaCN n-CBr+NaCN n-C8 8H H1717CN+NaBrCN+NaBr一、相转移催化技术一、相转移催化技术(PTC,Phase Transfer Catalysis)有机相有机相水相水相PTCPTC1968年由年由Starks首先提出首先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有机合成新方法。技术特点:条件温和技术特点: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操作简单,产率高产率高,速率快速率快,选择性好。选择性好。*1、相转移催化原理、相转移催化原理
8、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在两相之间运送离子使反应发生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在两相之间运送离子使反应发生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转移催化剂不断地将从上图可以看出;相转移催化剂不断地将CN-从水相运送到有从水相运送到有机相,然后又将机相,然后又将X-从有机相运送到水相。从有机相运送到水相。RX +Q+CN-反应物反应物Q+X-+RCN产物产物NaX +Q+CN-Q+X-+NaCN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反应物反应物水相水相有机相有机相n2)特点:既能溶于水相,又能溶于有机相;能与其中一)特点:既能溶于水相,又能溶于有机相;能与其中一个反应物的部分基团作用。提高产率、降低反应温度、个反应物的部
9、分基团作用。提高产率、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时间。n3)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n 翁盐类翁盐类 季铵盐季铵盐:三乙基苯甲基氯化铵(:三乙基苯甲基氯化铵(TEBA)n 四正丁基溴化铵(四正丁基溴化铵(TBAB)n 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2、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1)定义:能把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催化剂。)定义:能把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催化剂。*季磷盐季磷盐:结构和季铵盐相似、催化原理的也相同,但对碱和结构和季铵盐相似、催化原理的也相同,但对碱和热的稳定性比季铵盐好,催化性能上也比季铵盐好。热的稳定性比季铵盐好,催化性能上也比季铵盐好。季
10、砷盐、季锑盐、季铋盐和季锍盐等翁盐也可以,但制备困季砷盐、季锑盐、季铋盐和季锍盐等翁盐也可以,但制备困难、价格昂贵,目前只用于实验室研究。难、价格昂贵,目前只用于实验室研究。有时也可以用有时也可以用叔胺叔胺(例如吡啶和三丁胺等例如吡啶和三丁胺等)作相转移催化剂,作相转移催化剂,这是因为它们在反应条件下可生成季铵盐。这是因为它们在反应条件下可生成季铵盐。n季铵正离子的结构季铵正离子的结构 n 四个烷基的总碳原子数一般是四个烷基的总碳原子数一般是1525,使,使Q+两亲性佳。两亲性佳。n季铵盐中负离子的种类季铵盐中负离子的种类 n 最常用最常用Q+Cl-,价廉、易得。当亲核试剂负离子,价廉、易得。
11、当亲核试剂负离子Nu-(例例 n 如如F-、OH-)比比Cl-更难提取到有机相时,就需要使用季更难提取到有机相时,就需要使用季n 铵的酸性硫酸盐铵的酸性硫酸盐Q+HSO4-,但后者制备复杂、价格,但后者制备复杂、价格 n 贵,很少使用。贵,很少使用。n用量用量 1mol有机反应物用有机反应物用0.0050.100mol季铵盐。季铵盐。n溶剂溶剂 有水存在时,可用不溶于水的非质子传递溶剂。有水存在时,可用不溶于水的非质子传递溶剂。n 无水状态下进行固液相转移催化时,可用非质无水状态下进行固液相转移催化时,可用非质n 子传递强极性溶剂。子传递强极性溶剂。季铵盐作相转移催化剂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季铵盐作
12、相转移催化剂时的主要影响因素 eg 2.eg 1.1-溴辛烷与氰化钠水溶液反应。不加溴辛烷与氰化钠水溶液反应。不加P.T.C.,加热两周也不反应。,加热两周也不反应。鎓盐类鎓盐类转移转移阴离子阴离子*l开链聚醚(又称多足体)开链聚醚(又称多足体):1970年开始做年开始做P.T.C.使用。使用。价廉易得,耐热性好,使用方便,有发展前途。价廉易得,耐热性好,使用方便,有发展前途。聚醚类聚醚类 链状聚乙二醇:链状聚乙二醇:H(OCH2CH2)nOH链状聚乙二醇二烷基醚:链状聚乙二醇二烷基醚:R(OCH2CH2)nOR*l冠醚冠醚用于氧化、还原等反应。用于氧化、还原等反应。环腔结构。分子呈环形,中间
13、有一个空隙,氧原子向内,环腔结构。分子呈环形,中间有一个空隙,氧原子向内,CH2向向外。外。12-冠冠-4 苯并苯并-15-冠冠-5l 冠冠醚醚的的催催化化效效果果非非常常好好,但但制制备备困困难难、价价格格贵贵,只只有有在在高高温相转移反应中季铵盐不稳定时,才考虑使用冠醚。温相转移反应中季铵盐不稳定时,才考虑使用冠醚。eg 1.主客体配合物主客体配合物: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子。子。l常用常用18-冠冠-6,15-冠冠-5等。等。eg 2.*手性冠醚手性冠醚 手性中心的引入,使其对客体分子具有结构选择性手性中心的引入,使其对客体分子具
14、有结构选择性 和手性选择性。和手性选择性。冠醚环上连接环糊精,增加对客体分子的多点识别。冠醚环上连接环糊精,增加对客体分子的多点识别。RX+CN-RCN+X-K+有机相有机相K+冠醚通过结合冠醚通过结合特定的特定的阳离子转移阳离子转移阴离子。阴离子。含冠醚结构的化合物含冠醚结构的化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g.*二、微波有机合成技术二、微波有机合成技术n微波是频率大约在微波是频率大约在300MHz300MHz300GHz300GHz电磁波。电磁波。n民用微波频率为民用微波频率为 915 915 15 MHz 15 MHz 和和 2450 2450 50MHz 50MHz。n应用于
15、有机合成的研究则始于应用于有机合成的研究则始于19861986年,年,GedyeGedye和和SmithSmithn通过比较常规条件与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酯化、水解、通过比较常规条件与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酯化、水解、n氧化等反应氧化等反应 ,反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快,而且有的反,反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快,而且有的反n应速度被加快了几百倍。应速度被加快了几百倍。n又称又称MOREMORE化学化学(Microwave-Induced Organic Reaction(Microwave-Induced Organic Reaction nEnhancement Chemistry)Enhancemen
16、t Chemistry),倍受关注,倍受关注 。n传统加热(外部加热)n 利用热传导、对流、热辐射等将热量传递到物体表面,再经热传导将内部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n微波加热(内加热)n 对物体内外进行“整体”加热。n 通常,一些介质材料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组成。在自然状态下,介质内的偶极子作杂乱无章的运动和排列。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介质中的极性分子从原来的热运动状态转为跟随微波电磁场的交变而排列取向。由于微波波段电磁场频率高达109数量级,在微波场中,介质中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极性分子的变“极”效应产生极其强烈的类似摩擦的作用,使极性分子在瞬间获得巨大能量,并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介质温度
17、便随之升高。(如采用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就会出现每秒24亿5千万次交变,分子间就会产生激烈的摩擦。)*1、微波促进有机反应机理、微波促进有机反应机理 观点一:微波的观点一:微波的致热效应致热效应。观点二:微波的致热和非致热两重效应。观点二:微波的致热和非致热两重效应。注意:必须是注意:必须是极性介质分子。极性介质分子。气体不被加热。气体不被加热。非极性介质分子不被加热。非极性介质分子不被加热。可加热的物质可加热的物质:L-极性溶剂;极性溶剂;S-石石墨墨、Fe3O4、V2O5、MnO2等等介介电电常常数数大大的的固固体。体。由由此此,玻玻璃璃、聚聚四四氟氟乙乙烯烯、金金刚刚石石、Al2
18、O3等等不不会会被被加热,可做容器。加热,可做容器。*2、微波促进有机合成技术方法、微波促进有机合成技术方法n1)微波密闭合成技术)微波密闭合成技术 2)微波常压合成技术)微波常压合成技术 n3)微波干法合成技术)微波干法合成技术 4)微波连续合成技术)微波连续合成技术3、应用、应用n1)C-烷化烷化微波法合成微波法合成2-叔丁基对苯二酚(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项目微波常规加热收率/%52.346.8反应时间/h0.54.5n2)O-酰化反应酰化反应n3)N-烃化、烃化、N-酰化、酰化、C-烃化、烃化、S-烃化和烃化和S-酰化反应酰化反应*2023/2/9*三、超声有机合成技术三、超声有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细 有机合成 设计 一般 原理 资料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