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工程测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工程测量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12.6 管道工程测量管道工程测量n管道包括给水、排水、煤气、暖气、电缆、通信、输油、输气等管道。n管道工程测量(pipelineengineeringsurvey)的主要内容包括n管道中线测量(pipelinecenterlinesurvey)n管线纵横断面测量(pipelineprofileandcross-sectionsurvey)n管道施工测量(pipelineconstructionsurvey)。n(1)管道中线测量管道中线测量n管道中线测量的任务是将设计管道中心线的位置在地面测设出来。中线测量的内容有管线转点桩的测设、交点桩的测设、线路转折角测量、里程桩和加桩的标定。n1)测
2、设转点桩、交点桩和测量转折角n图12-36为某设计管线示例。图中1、2、3、4、5点为管线转点,A、B、C、D为已有导线点。根据导线点的坐标和管线转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或在AutoCAD中标注出)测设数据。可以使用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测设出管线转点,打桩作为点的标志。12n(2)管线纵、横断面测量管线纵、横断面测量n1)管线纵、断面测量和纵断面图的绘制n管线纵断面测量的内容是根据沿管线中心线所测得的桩点高程和桩号绘制成纵断面图。n纵断面图反映了沿管线中心线的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情况,是设计管道埋深、坡度和计算土方量的主要依据。n为保证管线全线的高程测量精度,应先沿管线布设高程控
3、制。n高程控制应采用四等水准测量,一般每隔12km布设一个永久水准点,n作为全线高程的主要控制点,中间每隔300500m还应设置临时水准点,n作为纵断面测量时分段闭合和施工时引测高程的依据。n在沿线高程控制的基础上,以附合水准路线的形式、按图根水准测量的要求测设出中心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的高程。n绘制纵断面图时,以里程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n按规定的比例尺将测得的各桩点绘制在透明毫米方格纸上。n一般使纵断面的高程比例尺为水平距离比例尺的10倍或20倍。n可以在AutoCAD中,执行直线命令Line,以X轴为水平距离(里程数),nY轴为高程,按1:1的比例尺绘制好纵断面图;n执行创建块命令Blo
4、ck,将绘制好的纵断面图创建成一个名称为“纵断面图1”的块;3n执行插入块命令Insert,在弹出的图12-38所示的“插入”对话框中进行图中所示的设置,n图中是将Y轴的比例尺设置为X轴比例尺的10倍,单击“确定”按钮,n在屏幕上指定插入点后即完成操作。插入的块是一个单一对象,n如要修改,应先执行Explode命令将其分解。n根据纵断面图上的管线埋深、纵坡设计、横断面图上中线两侧的地形起伏,可以计算出管线施工的土方量。建议使用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软件自动计算,参见第11章11.5.3节。4n(3)管道施工测量管道施工测量n先检查管道中线上各种桩位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根据设计和测量数据恢复
5、并进行检核。n1)测设施工控制桩n管线开槽后,中线上的各桩位将被挖掉,n因此,在开槽前,应在不受施工干扰、引测方便和易于保存的位置测设施工控制桩。n施工控制桩分中线控制桩和位置控制桩,如图12-39所示。n中线控制桩设置在管道中线的延长线上,n位置控制桩设置在与中线垂直的方向上以控制里程桩和井位等。5n2)加密水准点n为了便于在施工期间测设高程,应在原有水准点的基础上,沿线每隔150m左右增设一个临时水准点。n3)确定开槽口边线n按照管道的设计埋深和管径,再根据沿线土质情况,决定开槽宽度,在地面上定出槽边线位置,撒上白灰线标明。n4)设置坡度横板并测设中线钉n如图12-40所示,开槽后,应设置
6、坡度横板,以控制管道沟槽按照设计中线位置进行开挖。一般每隔1020m设置一块坡度横板,并编以桩号。n在中线控制桩上安置经纬仪,将管道中线投测到坡度横板上,订上小铁钉(称中线钉)作标志。n5)测设坡度钉n坡度钉的作用是控制管道沟槽按照设计深度和坡度开挖,坡度钉设置在坡度立板上,见图12-40所示。6n在坡度横板上竖直钉立坡度立板,坡度立板的一侧应与管道中线平齐。n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在坡度立板上测设一条高程线,使其高程与管底的设计高程相差一整分米数(称为下反数),在该高程线上水平钉一小铁钉(称为坡度钉),以控制沟底的开挖深度和管道的埋设深度。n(4)顶管施工测量顶管施工测量n当地下管线穿越公路、
7、铁路或其它重要建筑物时,常采用顶管施工法。n顶管施工是在先挖好的工作坑内安放道轨(铁轨或方木),将管道沿所要求的方向顶进土中,再将管内的土方挖出来。n顶管施工测量(undergroundpipe-drivingsurvey)的目的是保证顶管按照设计中线和高程正确顶进或贯通。7n1)中线测量n如图12-41a所示,先挖好顶管工作坑,然后根据地面的中线桩或中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管道中线引测到坑壁上。n在两个顶管中线桩上拉一条细线,紧贴细线挂两根垂球线,两垂球的连线方向即为管道中线方向(见图12-41b)。n制作一把木尺,使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管径,分划以尺的中央为零向两端增加。n将木尺水平放置在管内
8、,如果两垂球的方向线与木尺上的零分划线重合(见图12-41c),则说明管道中心在设计管线方向上,否则,管道有偏差。n可以在木尺上读出偏差值,偏差值超过1.5cm时,需要校正。8n2)高程测量n先在工作坑内布设好临时水准点,再在工作坑内安置水准仪,n以在临时水准点上竖立的水准尺为后视,以在顶管内待测点上竖立的标尺为前视(使用一把小于管径的标尺),测量出管底高程,n将实测高程值与设计高程值比较,其差超过1cm时,需要校正。n在管道顶进过程中,每顶进0.5m应进行一次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n当顶管距离较长时,应每隔100m开挖一个工作坑,采用对向顶管施工方法,n其贯通误差应不超过3cm。n当顶管距离太
9、长,直径较大时,可以使用激光水准仪或激光经纬仪进行导向,也可以使用图12-42所示的管道激光指向仪。管道激光指向仪可以精确地测量出管道的坡度。9n(5)管道竣工测量管道竣工测量n管道竣工测量(finishpipelinesurvey)的内容是测绘竣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n竣工平面图主要是测绘管道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检查井、附属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管道与附近重要地物(如永久性房屋、道路、高压电线杆等)的位置关系等。n竣工纵断面图是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管顶的高程和检查井内管底的高程,用钢尺丈量距离。纵断面图的测绘应在回填土之前进行。n12.7 建筑变形测量建筑变形测量n建筑变形(construc
10、tiondeformation)包括沉降和位移。n其中沉降观测(settlement observation)在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位移观测(displacementobservation)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n建筑变形测量是每隔一定时期,对控制点和观测点进行重复测量,通过计算相邻两次测量的变形量及累积变形量来确定建筑物的变形值和分析变形规律。n建筑变形测量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n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进行。n12.7.1 建筑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n(1)变形测量的基本要求变形测量的基本要求n1)建筑变形
11、测量应能确切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场地的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并以此作为确定作业方法和检验成果质量的基本要求。10n2)变形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变形类型、测量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进行施测方案设计。n重大工程或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项目,尚应进行监测网的优化设计。n施测方案应经实地勘选、多方案精度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择优选取。n(2)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n1)应按测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分别选定测量点,埋设相应的标石标志,建立高程控制网或平面控制网,亦可建立三维控制网。n高程测量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平面测量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n2)应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
12、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新建的大型和重要建筑,n应从其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为止。n3)对各周期的观测成果应及时处理,并应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n对重要的监测成果,应进行变形分析,并对变形趋势作出预报。n(3)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n变形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又称变形点)。n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以及联系点、检核点、走向点等工作点。n各种测量点的选设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n1)工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n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或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
13、形的参考点。11n2)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n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当按两个层次布网观测时,使用前应利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n测定区段变形的工作基点可直接用作起算点。n其中,总体变形系指观测目标均为动点的变形,包括地基与基础的绝对变形与相对变形;n区段变形系指观测目标具有相对定点的变形,包括独立的局部地基变形、建筑物整体变形和结构段变形等。n3)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之间需要进行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选设其点位时应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应相对稳定。n4)对需要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检核点,其点位应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
14、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n5)对需要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定向点,并应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n6)观测点应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n(4)建筑变形测量的精度等级建筑变形测量的精度等级n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其精度要求列于表12-1。12n(5)建筑变形测量的周期建筑变形测量的周期n1)对于单一层次布网,观测点与控制点应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n对于两个层次布网,观测点及联测的控制点应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控制网部分可按复测周期进行观测。n2)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
15、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n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13n3)控制网复测周期应根据测量目的和点位的稳定情况确定,一般宜每半年复测一次。n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适当缩短观测时间间隔,点位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观测时间间隔。n当复测成果或检测成果出现异常,或测区受到如地震、洪水、台风、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n4)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n5)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n对于特级和一级变形观测,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
16、测。n12.7.2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n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随着上部结构的逐步建成、地基荷载的逐步增加,将使建筑物产生下沉现象。n建筑物的下沉是逐渐产生的,并将延续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n因此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应按照沉降产生的规律进行。n沉降观测在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n在建筑物周围一定距离远的、基础稳固、便于观测的地方,n布设一些专用水准点,在建筑物的能反映沉降情况的位置设置一些沉降观测点,根据上部荷载的加载情况,每隔一定的时期观测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一次,据此计算与分析建筑物的沉降规律。14n(1)专用水准点的设置专用水准点的设置n专用水准点分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n每一个
17、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2个。n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n在建筑区内,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n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层的深度。n水准基点的标石,可根据点位所在处的不同地质条件选埋基岩水准基点标石(图12-43a)、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图12-43b)、深埋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石(图12-43c)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图12-43d)。15n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n工作基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
18、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n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设置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n工作基点的标石,可按点位的不同要求选埋浅埋钢管水准标石(见图2-43)、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角、墙上水准标志(见图2-15)等。n水准标石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n稳定期根据观测要求与测区的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宜少于15天。n专用水准点的设置应避开交通干道、底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n(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n在建筑物上布设一些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19、点位宜选择在下列位置:n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n2)高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n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n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n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n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16n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n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
20、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n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n沉降观测标志,可根据不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n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如图12-45所示。n标志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17n(3)高差观测高差观测n高差观测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当不便使用水准测量或需要进
21、行自动观测时,可以采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n当测量点间的高差较大且精度要求低时,亦可采用短视线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本节只介绍水准测量方法。n1)水准网的布设n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水准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n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水准点组成高程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水准点组成扩展网。n高程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n2)水准测量的等级划分n水准测量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级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列于表12-2,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表12-3的规定。18n3)水准测量精度等级的选择n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是根据建筑物最终
22、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来确定的。n建筑物的沉降量分绝对沉降量和相对沉降量。n绝对沉降的观测中误差,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0.5mm、1.0mm、2.5mm;n相对沉降(如沉降差、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局部地基沉降(如基础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等)以及膨胀土地基变形等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20,建筑物整体变形(如工程设施的整体垂直挠曲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其允许垂直偏差的1/10,结构段变形(如平置构件挠度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6。n确定了绝对沉降观测中误差和相对沉降观测中误差后,按下列公式之一估算单位权中误差(它也是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23、):19n式中,QH为水准网中最弱观测点高程H的权倒数,nQh为水准网中待求观测点间高差h的权倒数。n求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后,根据表12-1的规定确定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n4)水准仪与水准标尺的检验n水准测量观测前,应对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进行定期检验。n水准仪的角对于特级水准观测不得大于10,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不得大于15,对于三级水准观测不得大于20。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绝对值不得大于0.2。n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0.1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0.5mm。n5)沉降观测周期
24、和观测时间n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n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n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n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n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增加荷载的情况而定。n民用建筑可每加高l5层观测一次;n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20n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n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25、。n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n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n在观测过程中,如在基础附近地面有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n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n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n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倍测量中误差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n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
26、/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n6)沉降观测的成果处理n沉降观测成果处理的内容是,对水准网进行严密平差计算,求出观测点每期观测高程的平差值,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分析沉降量与增加荷载的关系。21n表12-4列出了某建筑物上6个观测点的沉降观测结果,图12-46是根据表12-4的数据画出的各观测点的沉降、荷重、时间关系曲线图。2223n12.7.3 位移观测位移观测n位移观测一般是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n(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布设n1)对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的位移观测,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
27、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n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n2)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n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或附合导线等形式。n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n3)基准点(包括控制网的基线端点、单独设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包括控制网中的工作基点、基准线端点、导线端点、交会法的测站点等)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和走向点,应根据不同布网方式与构形。n每一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2个,每一测区的工作基点亦不应少于2个。n4)平面控制点标志的型式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n对特级、一级、二级及有需要
28、的三级位移观测的控制点,应建造观测墩(见图12-47a)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n并应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顾及观测精度要求,配备强制对中装置。n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最大不应超过0.lmm。24n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根据点位不同情况可选用重力平衡球式标(见图12-47b)、旋入式杆状标、直插式觇牌、屋顶标和墙上标等型式的标志。25n5)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n用于一般工程位移观测的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级,可以采用测角网、测边网或导线网的型式布设,其技术要求分别列于表12-5、11-6和11-7。262728n7)
29、经纬仪与光电测距仪的检验及观测要求n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在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n水平角观测应在通视良好、呈像清晰稳定时进行。n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不宜观测。当视线过于靠近吸热放热强烈的地形地物时,应选择阴天或有风但不影响仪器稳定的时间进行观测。n距离观测应在呈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n阴天、有微风时可全天观测,晴天最佳观测时间为日出后1h左右和日落前1h左右。n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观测。n测线离地面或障碍物宜在1.3m以上。n测站不应设在受电磁场影响范围之内。n每站水平角观测中,应避免二次调焦,对于大倾斜方向的观测,应严格
30、控制照准部管水准气泡偏移,当竖直角超过3时,应进行仪器竖轴倾斜改正。n(2)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n建筑物的位移观测包括主体倾斜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日照变形观测、风振观测和场地滑坡观测,本节只介绍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n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n对具有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亦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间接确定。n1)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布设要求n观测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某主体竖直线,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对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设。29n当从
31、建筑物外部观测时,测站点或工作基点的点位应选在与照准目标中心连线呈接近正交或呈等分角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当利用建筑物内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n按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每点应选设12个定向点。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的要求。n2)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n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n不便埋设标志的塔形、圆形建筑物以及竖直构件,可以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认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n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走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测
32、墩(见图12-47a)或混凝土标石。n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n3)主体倾斜观测方法n根据不同的观测条件与要求,主体倾斜观测可以选用下列方法进行。n从建筑物或构件的外部观测时,宜选用下列经纬仪观测法。na)投点法: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量测设施(如水平读数尺等),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以所测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30nb)测水平角法:对塔形、圆形建筑物或构件,每测站的观测,应以走向点作为零方向,n
33、以所测各观测点的方向值和至底部中心的距离,n计算顶部中心相对底部中心的水平位移分量。n对矩形建筑物,可在每测站直接观测顶部观测点与底部观测点之间的夹角或上层观测点与下层观测点之间的夹角,n以所测角值与距离值计算整体的或分层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nc)前方交会法:如图12-48所示,所选基线应与观测点组成最佳构形,交会角宜在60120之间。n水平位移计算,可采用直接由两周期观测方向值之差解算坐标变化量的方向差交会法,亦可采用按每周期计算观测点坐标值,再以坐标差计算水平位移的方法。31n当利用建筑物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一定竖向通视条件进行观测时,宜选用下列铅垂观测方法:na)吊垂球法:应在顶
34、部或需要的高度处观测点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点悬挂适当重量的垂球,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读数设备(如毫米格网读数板),直接读取或量出上部观测点相对底部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nb)激光铅直仪观测法:应在顶部适当位置安置接收靶,在其垂线下的地面或地板上安置激光铅直仪或激光经纬仪,按一定周期观测,在接收靶上直接读取或量出预部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作业中仪器应严格置平、对中;nc)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法:位移计宜安置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地板上,接收装置可设在顶层或需要观测的楼层,激光通道可利用楼梯间梯井,测试室直选在靠近顶部的楼层内。n当位移计发射激光时,从测试室的光线示波器上可直接获取位移图像及有
35、关参数,并自动记录成果;nd)正锤线法:锤线直选用直径0.61.2mm的不锈钢丝,上端可锚固在通道顶部或需要高度处所设的支点上。n稳定重锤的油箱中应装有粘性小、不冰冻的液体。n观测时,由底部观测墩上安置的量测设备(如坐标仪、光学垂线仪、电感式垂线仪),按一定周期测出各测点的水平位移量。n当按相对沉降间接确定建筑物整体倾斜时,可选用下列方法:na)倾斜仪测记法:采用的倾斜仪(如水管式倾斜仪、水平摆倾斜仪、气泡倾斜仪或电子倾斜仪)应具有连续读数、自动记录和数字传输的功能。32n监测建筑物上部层面倾斜时,仪器可安置在建筑物顶层或需要观测的楼层的楼板上;n监测基础倾斜时,仪器可安置在基础面上,以所测楼
36、层或基础面的水平角变化值反映和分析建筑物倾斜的变化程度;nb)测定基础沉降差法:可按沉降观测有关规定,在基础上选设观测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以所测各周期的基础沉降差换算求得建筑物整体倾斜度及倾斜方向。n当建筑物立面上观测点数量较多或倾斜变形比较明显时,也可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n4)观测周期的确定n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n如遇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n施工期间的观测周期,可根据要求参照沉降观测的周期确定。倾斜观测应避开强日照和风荷载影响大的时间段。n5)成果提供n倾斜观测应提交倾斜观测点位布置图、观测成果表、成果图、主体倾
37、斜曲线图和观测成果分析等资料。n12.8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n工业或大型民用建设项目竣工后,应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竣工总平面图是设计总平面图在施工后实际情况的全面反映,所以设计总平面图不能完全代替竣工总平面图。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目的是:33n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总平面图上;n2)便于日后进行各种设施的维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道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n3)为项目扩建提供了原有各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n新建项目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最好是随着工程的陆续
38、竣工同步进行。n一面竣工,一面利用竣工测量成果编绘竣工总平面图。n如发现地下管线的位置有问题,可及时到现场查对,使竣工图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n边竣工边编绘的优点是:n当项目全部竣工时,竣工总平面图也大部分编制完成;既可作为交工验收的资料,又可大大减少实测工作量,从而节约了人力和物力。n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包括室外实测和室内资料编绘两方面的内容。n(1)竣工测量竣工测量n在每一个单项工程完成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测量,提出工程的竣工测量成果。其内容如下:n1)工业厂房及一般建筑物n包括房角坐标,各种管线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并附房屋编号、结构层数、面积和竣工时间等资料。34n2)铁路和公路n
39、包括起止点、转折点、交叉点的坐标,曲线元素,桥涵等构筑物的位置和高程。n3)地下管网n窨井、转折点的坐标,井盖、井底、沟槽和管顶等的高程;并附注管道及窨井的编号、名称、管径、管材、间距、坡度和流向。n4)架空管网n包括转折点、结点、交叉点的坐标,支架间距,基础面高程。n6)其它n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完整的资料,包括工程的名称,施工依据,施工成果,作为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依据。n(2)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n竣工总平面图上应包括建筑方格网点,主轴线点、矩形控制网点、水准点和厂房、辅助设施、生活福利设施、架空及地下管线、铁路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坐标和高程,以及厂区内空地和本建区的地形。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的符号应与设计图例相同,有关地形图的图例应使用国家地形图图式符号。n厂区地上和地下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绘在一张竣工总平面图上时,如果线条过于密集而不醒目,则可采用分类编图。如综合竣工总平面图,交通运输竣工总平面图和管线竣工总平面图等等。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工程密集部分可采用1:500的比例尺。n图纸编绘完毕,应附必要的说明及图表,连同原始地形图、地址资料、设计图纸文件、设计变更资料、验收记录等合编成册。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