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分析法中的误差控制精品文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量分析法中的误差控制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量分析法中的误差控制精品文稿.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量分析法中的误差控制第1页,本讲稿共47页v重量分析法简介v重量分析法中误差的来源v重量分析法中减小误差的方法第2页,本讲稿共47页重量分析法的定义v重量分析法是指采取适当方法将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通过测量其质量来确定样品中该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第3页,本讲稿共47页重量分析法的分类v沉淀法v气化法v电解法v溶出法v萃取法v第4页,本讲稿共47页沉淀法v沉淀法指将被测组分以微溶化合物的形式的形式沉淀出来,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经形称量的分析方法,是重量分析中的主要方法.第5页,本讲稿共47页气化法v气化法又称挥发法,利用被测组分的挥发性质将其与其他组分分离.气化法按照被测组分质量的
2、测定方式又分为直接发和间接法.直接发用吸收剂吸收被测组分,通过测定吸收剂的质量增量来确定被测组分质量.间接法通过测定样品挥发前后的质量差来确定被测组分的质量.第6页,本讲稿共47页电解法v电解法主要应用于金属含量的测定.该方法利用被测金属组分的放电性质,通过电解的方法使其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通过电解前后电极质量的变化来确定被测金属组分的含量.第7页,本讲稿共47页溶出法v物料用水、酸溶解处理,或用有机溶剂抽提后,根据残留物的量测定物料可溶性或不溶性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溶出法。第8页,本讲稿共47页萃取法v萃取法指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将被测组分从水相中萃取出来,然后将有机溶剂蒸干,测定残留物的质量
3、来确定被测组分的质量.显然萃取法不适用于易挥发组分和亲水组分的测定.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生物分子和药品等非极性,弱极性组分的检测.第9页,本讲稿共47页重量分析法的优缺点v重量分析法不依赖于标准样品或基准物质,测量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一般为1%2%).v然而由于重量分析法操作复杂耗时,部分组分的测定已由滴定法取代(如铁,镁).但重量分析法在某些元素的测定中(如硅,硫,镍等)仍然是实用的常规方法.第10页,本讲稿共47页重量分析法中误差的来源 与所有分析方法一样,重量分析法的误差主要由三个来源:v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 差,操作误差和主观误差等)v随机误差v过失第11页,本讲稿共47页重
4、量分析法中系统误差的来源v以沉淀法为例.沉淀法的原理是将被测组分转化为沉淀,再将沉淀转化为可以称量的形式,然后通过称量形式的质量推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必须保证:被测组分完全转化为沉淀;沉淀易处理,易转化为称量形式,在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少;沉淀的纯度应当较高;称量形式应当具备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质.另外,由质量-物质的量转化关系可知,称量形式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量的误差就越小,由m=nM可知,被测物质物质的量的测量误差也会减小.第12页,本讲稿共47页由此可以得出沉淀法应满足的条件:v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v沉淀应当纯净v沉淀应当易于过滤和洗
5、涤v沉淀应当易转化为称量形式v称量形式应具有确定的组成v称量形式应具有稳定的性质v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应当较大 第13页,本讲稿共47页溶解度与活度积,溶度积,条件溶度积第14页,本讲稿共47页溶解度由固有溶解度和未过量的离子浓度决定.固有溶解度为定值.s的值取决于未过量的构晶离子的浓度(过量构晶离子不全由沉淀解离)第15页,本讲稿共47页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v由以上公式可知能够影响到离子活度系数,副反应系数,以及影响未过量构晶离子浓度的因素都可以改变沉淀的溶解度.第16页,本讲稿共47页同离子效应v组成沉淀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向体系中加入一种构晶离子使之过量,则未过量的构晶离子浓度下降.而未过
6、量的构晶离子完全由沉淀解离,沉淀的溶解度与仅由沉淀解离的构晶离子浓度正相关,故提高过量组分构晶离子浓度可以降低未过量组分构晶离子浓度,从而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第17页,本讲稿共47页盐效应v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离子强度来影响活度系数.离子浓度较低时表现为盐溶效应(此时离子浓度的增大使得活度系数减小).当离子浓度过大时离子强度的上升会导致活度系数的增加,出现所谓盐溶效应.第18页,本讲稿共47页酸效应v酸碱度通过影响副反应系数来改变沉淀的溶解度.pH值会同时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存在形式,即影响副反应系数.由上述公式可知,条件溶度积与副反应系数正相关,因此,降低副反应系数可以促进沉淀完全.对于强酸盐,由
7、于其阴离子副反应系数为1,所以应尽量减小阳离子副反应系数,故应在酸性体系中沉淀.弱酸盐反之.对于硅酸等弱酸型沉淀应当在酸性体系中沉淀,而对于金属氢氧化物类沉淀,酸碱度应控制在另其沉淀完全同时不形成可溶性羟基络合物的范围内.第19页,本讲稿共47页络合效应v络合剂能与构晶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增大副反应系数,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应当降低络合剂游离形态的浓度.某些沉淀剂本身也是络合剂,使用时应当综合考虑同离子效应和络合效应的影响.第20页,本讲稿共47页其他因素v温度 大部分溶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促进沉淀的溶解.v溶剂 无机沉淀大多属于离子型晶体,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大于在非极性溶剂中
8、的溶解度.但使用有机沉淀剂时沉淀在油相中也有较大的溶解度.v沉淀颗粒大小 沉淀中晶体颗粒大的晶粒溶解度大于颗粒小的晶粒.第21页,本讲稿共47页 Ostwald-Freundlich公式:v胶体 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胶体从而重新分布在溶液中.第22页,本讲稿共47页影响沉淀纯度因素v共沉淀现象v后沉淀现象第23页,本讲稿共47页共沉淀现象v吸附 沉淀由构晶离子规则排列形成.但在沉淀表面,构晶离子的电荷不平衡,存在正,负电荷中心,因而能与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产生静电吸引,从而构成吸附层.而吸附层又会吸引其他带电粒子来组成双电层.在吸附层中,由于沉淀剂过量,溶液中过量的构晶离子优先被沉淀表
9、面吸附.按照Paneth提出的规律,离子的带电荷数越高,浓度越大,越容易被吸附.电荷数相同,浓度相近的离子中,能与构晶离子生成解离度小的化合物的离子优先被吸附.另外,电子云变形性大的阴离子也易被吸附.杂质的吸附量遵循Freundlich公式:第24页,本讲稿共47页v包夹与吸留 在沉淀的生成过程中,部分表面吸附的离子在离开沉淀表面之前就被沉积的构晶离子覆盖,使得杂质被包藏在沉淀内部.这种现象称为吸留.若母液被包藏在沉淀之中则称为包夹.离子被沉淀吸留的能力取决于其停留在沉淀表面的时间,即其被吸附的能力,因此也符合Paneth规律.第25页,本讲稿共47页v混晶与固溶体 若两种晶体的晶型相同,离子
10、大小相近(通常不超过5%),则两种晶体的结晶位点常常被另一方的构晶离子取代,这种同型晶体彼此取代结晶位点的现象称为混晶.若另一方的构晶离子没有占据结晶位点而是位于晶格的间隙中,则称之为固溶体.处于溶液体系中的混晶的平衡体系与萃取平衡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满足分配定律.第26页,本讲稿共47页后沉淀现象v由于沉淀速度不同,在已经生成的沉淀上生成另一种不溶物质的现象称为后沉淀现象.后沉淀与吸附作用有一定联系.Kolthoff提出的理论认为后沉淀现象是由于后沉淀物质沉淀速度慢,易形成过饱和溶液.而已经生成的沉淀在其表面吸附构晶离子,造成局部过饱和度过大,引发置换吸附作用产生后沉淀微粒.而这些微粒起到了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量 分析 中的 误差 控制 精品 文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