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静力学优秀课件.ppt
《第1章静力学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静力学优秀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本讲稿共29页 1.1 1.1 静力学的基础静力学的基础1.1.1 静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变形。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使物体产生变形的效应称为力的内效应。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三要素 对物体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单位以“牛顿”(N)或“千牛”(kN)表示。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改变,都会使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第2页,本讲稿共29页 1.1.1 1.1.1 静力学的基础静力学的基础 3力的图示法 用有向线段能表示力的
2、三要素,如图1.1所示,这种方法叫做力的图示法。矢量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通过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引出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例如:小车受到100N的推力,可用下图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3要素示意图第3页,本讲稿共29页 1.1.2 静力学基本公理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只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使刚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充要条件是: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如图所示。刚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第4页,本讲稿共29页1.1.2 静力学基本公理n推论1:
3、力的可传递原理n作用于刚体上某一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上的任一点,而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如图所示,力作用在刚体上A点和作用在刚体上B点效果是一样的。力的可传递性力的可传递性力的可传递性力的可传递性公理公理3 3: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作用于物体上某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作用于物体上某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第5页,本讲稿共29页1.1.2 静力学基本公理n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n刚体上受同一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
4、且相互平衡时,则此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并在同一平面内。n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公理n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简称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第6页,本讲稿共29页1.1.3 约束与约束力n1约束与约束力的基本概念n 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称为自由体,位移受限制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约束是指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而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力称为该物体的约束力。n 能够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或运动的力称为主动力,如重力、拉力、推力。而阻碍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
5、力,称为被动力。约束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属被动力。n 确定约束力有如下原则:(1)约束力的作用点就是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相互接触点或相互连接点;(2)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阻碍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约束力的大小可采用平衡条件计算确定。第7页,本讲稿共29页1.1.3 约束与约束力n2.常见约束类型n(1)柔性体约束 工程上常见的传动带、柔软的绳索和链条等构成的约束称柔性体约束。绳索本身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绳索给物体的约束力也只能是拉力。由图所示,绳索对物体的约束力大小与重物相等,作用点为绳索和重物的接触点,方向沿着绳索背离物体,通常用T表示这类约束力。柔性体约束第8页,本讲稿共29
6、页1.1.3 约束与约束力n(2)光滑面约束 当两物体直接接触,且表面光滑,接触处摩擦力很小,可略去摩擦不计,这种光滑面构成的约束称为光滑面约束。这类约束不能限制物体沿约束表面切线的位移,只能阻碍物体沿接触面法线并向约束内部的位移。因此,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力必通过接触点,方向沿着接触面在该点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物体。这类约束力称法向力,常用N表示,如图所示。光滑面约束第9页,本讲稿共29页1.1.3 约束与约束力n(3)光滑铰链约束 由铰链构成的约束称铰链约束。圆柱销钉将两个具有相同大小圆柱孔的构件连接在一起,如图a所示。物体B的运动受到圆柱销钉C的限制,只能转动,不能移动。图b所示的连杆与曲柄用
7、曲柄销连接(A处),连杆与活塞用活塞销连接(B处),它们都是铰链连接。铰链约束 常见的铰链支座约束有固定铰链支座(构件中其中一个固定在地面或机架上)和活动铰链支座(支座中有几个圆柱滚子可沿某一方向作滚动)两种.第10页,本讲稿共29页1.1.4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n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求未知的约束力,需根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需对构件的受力个数、受力方向和作用位置进行分析,这个分析过程称物体的受力分析。n 为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需把研究的物体(称受力体)从周围的物体(称施力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它的简图,这个步骤叫做取研究对象或取分离体。然后画出分离体上所受的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
8、力),这种表示物体受力的简明图形,称为受力图。n小结:画受力图的步骤为n1.确定研究对象。画出研究对象的简单轮廓图形;n2.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研究对象上的主动力和约束力。明确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n3.画出分离体上全部约束力和主动力,在分离体上被解除约束处,画出相应的约束力。第11页,本讲稿共29页1.2 平面汇交力系n 、各力作用线均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若平面力系中各力作用线均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若平面力系中的各力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则称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是力系的各力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则称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是力系中较简单的一种。如图所示起重机的挂钩
9、,受到中较简单的一种。如图所示起重机的挂钩,受到T T1 1、T T2 2、T T3 3的作用,的作用,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本节将采用几何法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本节将采用几何法和解析法研究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和平衡问题。和解析法研究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和平衡问题。第12页,本讲稿共29页1.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n 、如图如图a a所示,刚体上有平面汇交力系所示,刚体上有平面汇交力系F F1 1、F F2 2、F F3 3,各力作用线汇,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交于A A点,现用几何法求力系的合力。为此,可连续应用力的三点,现用几何法求力系的合力。为此,可连续
10、应用力的三角形法则,将这些力依次相加,便可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角形法则,将这些力依次相加,便可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图b中,先将F F1 1与F F2 2合成一合力R12,再将R12与F3合成R,R的作用线通过A点。从图c中可见,中间矢量不必作出,而只需将已知力矢沿环绕多边形边界的同一方向首尾相接。而合力则沿多边形相反方向连接多边形的缺口。任意个共点力的合成第13页,本讲稿共29页1.2.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n 、因因平平面面汇汇交交力力系系可可用用其其合合力力来来代代替替,所所以以,平平面面汇汇交交力力系系平平衡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用矢量式表示。即的充分和
11、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用矢量式表示。即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几何条件是:该力系的力多边形是自行封闭的。提示:用几何图解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应在分析清楚物体上所受的力后,按比例画出封闭的力多边形,再用尺和量角器在图上量出所要求的未知量。也可根据图形的几何关系,利用三角形公式计算出所需求的未知量。R=FR=F1 1+F+F2 2+F+Fn n=F=F第14页,本讲稿共29页1.2.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n 、用用几几何何法法求求解解平平面面汇汇交交力力系系平平衡衡问问题题,作作图图很很难难做做到到精精确确,若若作作图图后后用用几几何何关关系系计计算算,则则当当力力
12、系系中中力力较较多多时时,运运算算比比较较繁繁琐琐。因因此此在在工工程程实实践践中中,应应用用较较多多的的是是解解析析法法。平平面面汇汇交交力力系系合合成成的的解析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解析法是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第15页,本讲稿共29页1.2.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n 2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所有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合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所有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3 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第16页,本讲稿共29页1.2.4 平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力学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