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ppt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页 CONTENTS PAGE u第一节 系统原理u第二节 人本原理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u案例u第三节 效益原理u第四节 伦理责任原理2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举三得宋宋真真宗宗年年间间,宫宫殿殿失失火火,宋宋真真宗宗命命丁丁谓谓重重修修皇皇宫宫。这这是是一一个个复复杂杂的的工工程程,不不仅仅要要设设计计施施工工、运运输输材材料料,还还要要清清理理废废墟墟,任任务务十十分分艰艰巨巨。丁丁谓谓首首先先在在皇皇宫宫前前开开沟沟渠渠,然然后后利利用用开开沟沟取取出出的的土土烧烧砖砖,再再把把京京城城附附近近的的汴汴水水引引入入沟沟中中,使使船船只只运运送送建建筑筑材材料料直直达达工工地地。工
2、工程程完完工工后后,又又将将废废弃弃物物填填入入沟沟中中,复复原原大大街街,这这就就很很好好地地解解决决了了取取土土烧烧砖砖、材材料料运运输输、清理废墟清理废墟3 3个难题,一举三得,这也使工程提前完成,并节省了很多工程费用。个难题,一举三得,这也使工程提前完成,并节省了很多工程费用。案例中的丁谓正是由于深得管理原理的精髓,因而很好地解决了宫殿修复问题。该案例中涉及系统原理,效率原理和效益原理等。丁谓以效率和效益原理为原则,运用系统原理,把整个工程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把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3个难题一一解决,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3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
3、理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成的基本规律,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总结,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此,对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原理是对企业实质及其客观规律的表述,是对管理工作客观必然性的刻画,违背了它,人们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管理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它又是相对稳定的,管理原理和一切科学原理一样,都有其确定性和巩固性的特征,不管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速度如何,这种确定性始终都是相对稳定的。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系统原理一、系统的概念二、系统原理要点5 第三章 管理的
4、基本原理一、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的特征。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例如,呼吸系统、生态系统、复杂的工程技术系统等,还有行政系统、经济系统、教育系统等。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看,可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组成的系统,如生态系统、气象系统、太阳系等。人造系统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系统,如生产系统、交通系统、商业系统、管理系统、军事预警系统等。6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系统原理
5、要点(一)整体性原理(一)整体性原理(二)(二)动态性原理性原理(四)(四)环境适境适应性原理性原理(五)(五)综合性原理合性原理7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系统原理要点(一)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从系统目的的整体性来说,局部与整体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交叉效应。对局部有利的事,从整体上来看并不一定就是有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局部的利越大,整体的弊端反而越多。一般情况下,局部与整体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当局部和整体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应该
6、服从整体利益。从系统功能的整体性来说,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即“1+12”。8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系统原理要点(二)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系统内部的联系就是一种运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运动。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因为不论是系统要素的状态和功能,还是环境的状态或联系的状态都是在变化的,运动是系统的生命。例如,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为了适应外部社会经济系统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功能,而企业内部各子系
7、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必须随之相应地发展变化。企业系统就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管理机构、规章制度、经营方针、管理方法等都具有很强的时限性。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9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系统原理要点(三)开放性原理严格地说,完全封闭的系统是不能存在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与外部环境完全没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并且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
8、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才能克服熵而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明智的管理者应当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各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10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系统原理要点(四)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环境也是一个更高级的大系统。如果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否则,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系统则是无生命力的。系
9、统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都是被动的,也有能动的,那就是改善环境。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如构成社会系统的人类具有改造环境的能力,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良好的环境可以改造环境。这种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可能性,受到一定时期人类掌握科学技术(包括组织管理)知识和经济力量的限制。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的决策。11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系统原理要点(五)综合性原理所谓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要素为特定的目
10、的而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国家、企业、学校、医院以及大型工程项目几乎都是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系统最优化目标的确定,是靠将各种复杂的甚至对立的因素综合的结果。由于大系统涉及一系列的复杂因素,如果对这些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得好,系统目标确定得恰当,各种关系能够协调一致,就能大大发挥系统的效益综合性原理的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案,为了达到同样一个目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与方法。对于具有多样性的方案,必须进行综合研究,选出满意方案。系统的综合性原理的又一重要方面是由综合而
11、创造。现在一切重大尖端科学技术,无不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世界上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不是通过综合而得到的。量的综合导致质的飞跃,产生了新的事物,综合的对象越多,范围越广,所作的创造也就越大。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人本原理一、“人本原理”产生的背景二、人是组织的主体三、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四、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五、管理是为人服务的13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人本原理”产生的背景“人本原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管理时代,但“人本原理”的真正确立是在19811982年,美国管理学界陆续推出影响很大的四部著作:工业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人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
12、脑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这四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人本原理的最终确定。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尔索两位教授在合著的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7S模型,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s)、最高目标(supper ordinate goals)。他们认为日本企业之所以具有活力,是因为它们在坚持了前3个硬“S”的前提下很好地兼顾了4个软性的“S”。14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人是组织的主体早期对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基本上局限于把劳动
13、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比如,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的全部管理理论和研究工作的目的,都是致力于挖掘作为机器附属物的劳动者的潜能。他坚信,工人只要按照规范程序去作业,就能实现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最多的劳动报酬。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泰罗所有对劳动和劳动力的研究大多都未摆脱这种把人视作机器附属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要素研究(一)要素研究阶段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取决于需要。劳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基本内容之一。所以他们强调,管理者要从多
14、方面去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其符合企业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认识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把劳动者作为管理的客体。(二)行(二)行为研究研究阶段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人们通过对日本成功企业的经验剖析,进一步认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现代管理观点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三)主体研究(三)主体研究阶段段15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三、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实现有效管
15、理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两条途径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客体,职工处在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的主体,使职工处于主动地参与管理的地位。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失业的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已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更为合理、更为有效。高度集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罚,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度分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
16、而自觉地努力奋斗,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16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三、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企业全体职工都有权参与企业管理。企业职工中的一部分(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其职业就是管理。所以要特别重视非专职管理的职工(普通工人、职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问题。其具体的途径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有3种形式应当是最基本的:(1)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职工代表在管委会和董事会中应占有一定比例,并享有与其他代表同等的权利和义务。(2)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应占有较多名额,并与其他监事一样,享有监督企业生产经营
17、活动的职权。(3)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如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由于劳动者最了解自己直接参与的那部分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参与日常生产管理活动时应有更大的发言权,并且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17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四、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善或恶的人性。人性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因而也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成功的管理者要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事实上,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同时,管理者行为本身又是管理者人性的反映。只有管理者人性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才能使企业职工的人性得到完美的
18、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新时代人性的塑造,在实施每一项管理措施、制度、办法时,不仅要看到实施取得的经济效果,同时要考虑对人精神状态的影响,要分析它们是促使职工的精神状态更加健康,人性更加完美,还是起相反的作用。18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五、管理是为人服务的我们说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这个“人”当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而且包括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企业通过提供产品为之服务的用户。为社会生产和提供某种物质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社会存在的理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户是企业存在的社会土壤,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我们知道,作为商品生产者,企业生
19、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企业自己或企业职工对某种产品的直接使用或消费,而是为了通过这些产品的销售,获得销售收入,旨在补偿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后实现利润。只有实现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企业才能获得继续生存的权力或发展(在更大规模上生存)的条件。19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五、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为用户服务,还要求企业在提供的产品品种对路、功能完善、质量优异、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提供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指导、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修理等售后服务。综上所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企业需要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方向;企业要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
20、务,使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货币购买力,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满足更多的需要;企业还要研究消费者使用本企业产品后,要求得到的满足的实现条件,为了保证产品的使用价值能充分实现,消费者不仅要求企业提供符合需要的产品,而且要求企业提供与其使用有关的各种服务。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三节 效益原理一、经济效率、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二、效益的评价三、效益的追求21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经济效率、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一)三者的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单纯使用“时间”来衡量经济效率是错误的,“时间”只是经济成本的一个方面或一部分,而不
21、是经济成本的全部。因此,计算效率可使用如下公式:经济效率效率=产品品/(投入(投入劳力力+投入投入资源源+投入工具)投入工具)生产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值。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耗费转化为劳动成果的程度。使用差额比值表示法来表示经济效果:经济效果效果=(成果(成果劳动耗耗费)/劳动耗耗费(或(或劳动占用)占用)经济效率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经济效益效益=生生产总值/生生产成本成本经济效果经济效益22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经济效率、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二)经济效益与二者的联系和区别经济效率是指劳动
22、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经济效率高意味着活劳动消耗的减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必须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经济效果是从生产建设的技术活动角度来考虑,把经济渗透到生产建设活动的技术中去。经济效益从生产建设角度来考察,把经济分析渗入经济管理体制中去。因此研究经济效益的意义更加广泛。23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效益的评价效益的评价,可由不同主体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甚至相反。有效的管理首先要求对效益的评价尽可能公正和客观,结果越是公正和客观,组织对效益追求的
23、积极性就越高,动力也越大,客观上产生的效益也就越多。一般说来,高层管理者评价有一定的权威性,全局性掌握得较好,其结果对组织的影响也较大,但可能不够细致和具体;群众评价一般比较公正和客观,但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费用,才能获得最后的评价结果;专家评价一般比较细致,技术性强,但可能只注重直接效益而忽视间接效益;市场评价的结果与市场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越是成熟、规范的市场,其评价结果就越客观公正,越是发育不成熟或行为扭曲的市场,其评价结果就越不客观、不公正,甚至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显然,不同的评价都有它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应配合运用,以求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24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三、效益的追
24、求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组织在追求效益过程中必须关注几个问题。(一)管理效益的直接形(一)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效益而得到表现的的由于管理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基本是通过管理主体的劳动所形成的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系统。尽管其中有纷繁复杂的因素相交织,但任何一种因素均通过管理主体的劳动而活化,并对整个管理运动产生着影响。综合评价管理效益,当然必须首先从管理主体的劳动效益及所创造的价值来考虑。(二)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二)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
25、现代管理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无疑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系统高级主管所采取的战略。管理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量再好,价格再低,也毫无意义。25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三、效益的追求(三)追求局部效益(三)追求局部效益须与追求全局效益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一致全局效益是一个比局部效益更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全局效益很差,局部效益提高就难以持久。当然,局部效益也是全局效益的基础,没有局部效益的提高,全局效益的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当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发生冲突时,管理必须把全局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局部服从整体。因为“大河有水,小
26、河满”。(四)管理(四)管理应追求追求长期期稳定的高效益定的高效益企业每时每刻都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企业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水平,而不以新品种、高质量、低成本迎接新的挑战,就会随时有落伍甚至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有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积极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人才开发,才能保证企业有长期稳定的较高经济效益。(五)确立管理活(五)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的效益观管理活动要以提高效益为核心,追求效益的不断提高,应该成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要克服传统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追求效益要学会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例如必须学
27、会运用价值规律,随时掌握市场情况,制定灵活的经营方针,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满足社会需求。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四节 论理责任原理一、伦理和法律的关系二、伦理的特性三、企业的责任四、伦理责任与效益的关系27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伦理和法律的关系法律与伦理有着不同的规范空间和规范层次,它们在规范价值层次、调整范围、规范方式和强制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种规范,一些重要伦理的变化,有的促进法律内容的调整,有的甚至促成新的法律的产生。法律告诉组织不能干什么,而伦理告诉组织应该去怎么做,二者形成互补。28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二、伦理的特
28、性(一)非(一)非强制性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学性和内在性。社会舆论通过普遍存在于社会成员的一种特殊心理机制荣辱心,而对个人行为产生强大的约束力。荣辱心根源于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程度不等地受社会舆论的支配和制约。除了荣辱心之外,良心和义务也是使社会舆论起作用的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二)非官方性(二)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的伦理道德也无须官方的批准,它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自发、自觉形成的对个体或组织行为的一种期望,从而形成对行为的约束。(三)普适性(三)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如精神病患者
29、和婴幼儿),所有人都要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虽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法律真正规范、约束的只是违法的那部分人。就是说,法律只对违法者起作用。伦理则对包括违法者(一般说来,违法者同时是严重违背伦理者,但也有例外,即违法是符合伦理的)在内的一切人起作用。(四)(四)扬善性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而法律一般只规定人们不应该如何行动,对于违反规定的人予以惩罚。29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三、企业的责任企业作为一个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经济组织,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
30、经营者,具有“经济人”的特点,其利益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衡量企业自身市场行为和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准。同时,企业还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元,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它的活动是以整个社会发展为背景的,因而社会利益也必须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视野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又必须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将其自身行为、目标、利益置于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之中,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社会的根本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企业在从社会中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用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做出回报。30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三、企业的责任对企业来说,员工是
31、内部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在崇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时代,企业首先应该提供有安全劳动保护的劳动环境;其次是按时足额地按照相关规定为员工支付工资,毕竟在现阶段,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最后,应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推行人本管理模式。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股东的,企业管理者正是代替企业的所有者来管理企业,因此,企业应该毫无隐瞒地、真实地向股东们披露企业的经营信息;还应该在企业利润丰厚时,给股东分红,让股东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一)(一)对员工工企业照章纳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企业的收入还是来自社会,通过向国家纳税,由国家这个特殊组织来实现财富的二次分配,这也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需要。只有社会
32、发展了,企业才能不断地从社会获取收益。(二)(二)对股股东企业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包括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对供应商应该讲求信誉,无信而不立,良好的信誉能让自己和供应商共同获得发展,从而实现“双赢”。对下游客户应该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或服务,建立信任,用真诚和友善打动客户,并时时维护,保持交往的频率和强度,让合作关系牢不可破。(三)(三)对政府政府企业植根于社区,和当地社区居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要想很好地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搞好和社区的关系,巩固好后方。比如经常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为当地居民募捐等,还有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污、不扰民。这些活动都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口碑,能有力地支持企业参
33、与竞争。(四)(四)对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五)(五)对社区社区31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四、伦理责任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伦理责任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注重伦理道德,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成本短期内确实得不到补偿,这使得企业牺牲了一部分短期利益,但换来的却是多得多的长远利益。采取伦理经营的企业通常设立了催人奋进的远大目标,把伦理分析融进决策中,能吸引并留住人才,信誉卓著从而赢得较多的顾客,在经营困难时能得到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周祖城教授对美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表明,效益与伦理责任具有兼得的可能性。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责任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32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伦理原理,它与法律、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原理?为什么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3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这三者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