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卫生部.docx
《2023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卫生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卫生部.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 0 2 3年版)为全面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 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 和管理,连续改善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 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 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 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 定本标准。本标准合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 使用。本标准共设立7章6 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 价与改善,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
2、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 平常运营、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说明:1 .二级医院是向具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 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防止、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七、投诉管理(一)贯彻贯彻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 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解决患者和医 务人员投诉,及时解决并答复投诉人。(二)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 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 解决程序。(三)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连续改善医疗服务。(四)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解决的专门培训。八、就诊环境管理(一)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征
3、询服务。(二)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 显、易懂的标记。(三)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四)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 02 3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六)贯彻创建“平安医院”有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第三章 患者安全目的一、确立核对制度,辨认患者身份(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记(如医保卡、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至少同时 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2项核对患者身份,保证对对的的 患者实行对的的操作。(三)完善
4、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 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辨认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 度。(四)使用“腕带”作为辨认患者身份的标记,重要针对 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重点科室,以及意识不 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 敏的患者等。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 环节(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 医嘱。(二)在实行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 查;事后及时补记。(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
5、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辨 认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 可提供医师使用。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 术式发生错误(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所有完毕后 方可下达手术医嘱。(二)有手术部位辨认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贯彻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规定(一)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的配置有效、便 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 效的监管措施。(二)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 规定。五、加强特殊药物管理,提高用药安全(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药
6、品名称相似、药品外观 相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规定,要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 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 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对高浓度电解质、易 混淆(听似、看似)药品应有严格的贮存规定,高危药品如在 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记。(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 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署名确认。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一)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拟定“危急 值”项目。(二)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积极告知跌 倒、坠床危险,采用措
7、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解决预案与可 执行的工作流程。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 范。(二)实行防止压疮的护理措施。九、妥善解决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一)有积极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 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足知晓。(二)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报告系统开展网上报告工作。(三)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主线因素分析,将安全信息 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营机制与规章制 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连续改善。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
8、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 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对的理解与选择。(二)积极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辨认、手 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一)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 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负责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 理和连续改善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 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 疗安全管理和连续改善相关任务。(二)医院有适当的质量管理组织,涉及医疗质量管理、 药事管理、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 等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
9、管理活 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三)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行医院医疗质 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并贯彻连续改善方案,承担指导、检 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 时反馈,贯彻整改,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二、医疗质量管理与连续改善(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连续改善方案,并组织实行。(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 南。(三)坚持“严格规定、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每二年一次组 织卫生技术人员考核。(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保证患者安全的机制,按规定报 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瞒报、缓
10、报和漏报。(五)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 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 管理改善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连续质量改善活动, 并做好质量改善效果评价。(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 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善的参与能力。(七)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 质量管理连续改善的目的与评价改善的效果提供依据。三、医疗技术管理(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 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规定,符合医院诊 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
11、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 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 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 规定报批。(三)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 案,并组织实行。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 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减少医疗 技术风险。(四)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 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足尊重患者的 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批准书,保护患者安全。(五)对实行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 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
12、制”,定期进行技术能 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四、临床途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连续改善(可选,县医 院为必选)(一)按照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途径规定 开展临床途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连续改 善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 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 制。(二)根据医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 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途径管理文献,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 定医院执行文献,实行教育培训。(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途 径应用与变异情况。(四)建立临床途径记录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途径 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
13、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30天内 出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 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记录分析。(五)医院定期进行临床途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行临床途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善途径标准。(六)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献规定上报 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对的、可靠、及时。五、住院诊疗管理与连续改善(一)由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 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二)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 检查、诊断、治疗和使用药物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 为。(三)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
14、、药物 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四)规范院内会诊管理,明确院内会诊职责,提高会诊 质量和效率。(五)为出院患者提供较具体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 见。(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有资质的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 安全管理小组,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 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对住院时间超过3 0天的患者,进行管 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七)对开展新生儿住院诊疗活动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规定,建立符合规范的新生儿病室。(八)应按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 行)规定,规范肿瘤诊疗活动。六、手术治疗管理与连续改善(一)实行
15、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 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 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 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批准涉及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 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 等。(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 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止和控制技术指南(试 行)规定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止与控制工作, 手术防止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
16、项及时、准确地 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 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 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 合本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本地人民群众健康的 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同时,承担对乡镇卫 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2 .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 1 0编码采用疾 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记录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 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 家族合作中心编译)。3 .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 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
17、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 本20 2 3版(刘爱民主编译)。诊断。(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测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 相应的医疗文书中。(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有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 管理小组,有合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 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因素分析、反馈、改善和 控制体系。七、麻醉管理与连续改善(一)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 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二)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与麻醉后访视制度,制定 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与访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三)患者麻醉前的知情批准,
18、涉及治疗风险、优点及其 他也许的选择,并签署知情批准书。(四)实行手术安全核查,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 病历/麻醉单中。(五)设立麻醉复苏室,以保证病人安全。全身麻醉后的 复苏管理措施到位,实行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 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六)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应按医嘱执行。(七)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 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合理安全用血。(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有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 管理小组,能用麻醉与镇痛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 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与安全指标来保证患者麻醉安 全,
19、定期评价质量,促进连续改善。八、重症医学管理与连续改善(可选,县医院为必选)(一)重症医学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立及医 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 本规定。医护人员可以纯熟、对的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纯熟掌 握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解决的反 映性。(二)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 作规程。患者入科、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限度评分”, 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 改善措施的有效性。(三)对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成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规定。有分级查房制度与执 行程序,实行重症患者
20、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及 以上医师主持与负责。(四)严格执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止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止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等文献,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血行性感染、留置 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防止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 能切实执行。(五)科主任、护士长与具有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 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 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患者的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连续 改善。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连续改善(一)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 行,规范传染病解决措施
21、,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 感染。(二)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立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 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三)根据标准防止的原则,采用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 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解决废物。(四)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 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 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防止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十、中医管理与连续改善(一)中医诊疗科室的设立应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中医 临床
22、科室基本标准等法规的规定。(二)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开展辨证施护和中 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三)医院根据医疗资源情况设立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或 有协议/协议的委托服务,应符合卫生部医院中药房基本标 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法规的规定。(四)科主任、护士长及具有资质的中医药人员组成质量 管理小组,根据中医诊疗理念、中医科诊疗规范、临床途径、 医疗文献书写、诊疗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 开展质量管理与连续改善活动。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连续改善(一)康复医学科的设立应当符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能开
23、展康复医疗质量管理与连续改善活动。(二)康复治疗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实行康复评估, 并给予规范的治疗、指导。(三)鼓励康复治疗的初期介入,向患者及其家属充足说 明康复治疗方案,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四)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连续改善(可选)(一)开展疼痛治疗的医院与医师需具有卫生行政部门 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疼痛治疗服务的范围。(二)依据服务的范围,建立疼痛的评估程序与追踪疼痛, 用临床途径指导疼痛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疗效,规范书 写医疗文献。(三)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批准和疼痛知识 的教育。(四)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防止规范与风险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三级 综合医院 评审 标准 卫生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