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局部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16 分).以下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黄晕/晕头转向 棱镜/凌乱不堪 应和/和风细雨 宿儒/妇孺皆知 A.莅临/披蓑戴笠 B.沾湿/拈轻怕重 C.解数/不求甚解 D.纯粹/面容憔悴 发髻销声瞳迹 酝酿混为一谈 抽噎花团锦簇 虐待怪诞不经发髻销声瞳迹 酝酿混为一谈 抽噎花团锦簇 虐待怪诞不经1 .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锡箔翻来覆去B.静谧大相迳庭C.高邈恍然大悟D.吝啬畏罪前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汽车在田野上飞速前进,在带着阳光的秋风中,麦香花香扑面而来,美不胜收。 B.班级辩
2、论会上,正方主辩滔滔不绝、言语犀利,咄咄逼人,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C.各位能赏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让我们共同举杯,祝各位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D.谁也无法想象,这个环境优美的口袋公园,曾是个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荒园。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农业局要关注生产情况,认真做好农产品信息的分析、收集、汇总工作,并适时采取措施。B.粤剧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既是广东文化的形象代言的一种,又是戏剧艺术之林的珍宝。C.最近公布的民法典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D.经典诵读展演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的精神,深入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5.班里
3、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三个任务。【材料一】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是长妈妈。14 .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有一副对联“取经惟诚,伏怪以力”,一个“诚”字很好地诠释了唐 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的原因。请结合西游记中的某个具体情节,谈谈 作者是如何表现唐僧的“诚”。15 .有人说,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范爱农(朝花夕拾)猪八戒(西游记)第一局部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16 分).以下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黄晕/晕头转向 棱镜/凌乱不堪
4、应和/和风细雨 宿儒/妇孺皆知 A.莅临/披蓑戴笠 B.沾湿/拈轻怕重 C.解数/不求甚解 D.纯粹/面容憔悴 【答案】D详解】A.li/li, yun/yun;B.zhan/nian, leng/ling;C.xie/jie, he/he;D.cui/cui, ru/ru;应选Do发髻销声日匿迹酝酿混为一谈抽噎花团锦簇 虐待怪诞不经发髻销声日匿迹酝酿混为一谈抽噎花团锦簇 虐待怪诞不经1 .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锡箔翻来覆去8 .静谧大相迳庭C.高邈恍然大悟D.吝啬畏罪前逃【答案】C【解析】【详解】A.销声嘴迹销声匿迹;.大相迳庭大相径庭;D.畏罪前逃畏罪潜逃;应选Co3
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汽车在田野上飞速前进,在带着阳光的秋风中,麦香花香扑面而来,美不胜收。 B.班级辩论会上,正方主辩滔滔不绝、言语犀利,咄咄逼人,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C.各位能赏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让我们共同举杯,祝各位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D.谁也无法想象,这个环境优美的口袋公园,曾是个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荒园。 【答案】A【解析】【详解】A.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本句用来表达对香气的感受不恰当;B.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这里形容辩论的人气势汹汹,使用正确;C.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这里表示对邀请其他人到来
6、的感谢,使用正确;D.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这里形容荒园的衰败景象,使用正确;应选Ao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农业局要关注生产情况,认真做好农产品信息的分析、收集、汇总工作,并适时采取措施。B.粤剧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既是广东文化的形象代言的一种,又是戏剧艺术之林的珍宝。C.最近公布的民法典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D.经典诵读展演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的精神,深入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病辨析的能力。A.有误,语序不当,将“分析”和“收集”调换位置;B.有误,语意不清,将
7、“粤剧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改为“粤剧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D.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重要举措”;应选C。5 .班里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的三个任务。【材料一】第十八 次全国国 民阅读调 查主要发现一文 中关于各 类阅读媒介接触时长的调查【材料二】中小学时期,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并对每一本书,或多或少做了一些笔记。(叶辛书将伴我走向未来)【材料三】701班开展了辩题为“中学生网上阅读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下面是正方一辩的辩词。我们认为、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络阅读将是中学生的最正确阅读方式,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打破时空 的界限,让学生最大限
8、度地接触到书本阅读中未必能学到的知识,而且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 择阅读内容。(1)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图表,总结近年来阅读媒介最主要的特点。(2)请你根据材料二和自己的阅读实践,举例说明你还掌握了什么阅读方法。(3)请你根据材料三,为反方一辩写出反方的观点并为之提供论证。【答案】(1)例如:纸质阅读媒介尤其是期刊类接触时间最短,阅读媒介接触时间最长的是手机,其次是互 联网。(2)例如:泛读法,这种方法适合读历史类著作,阅读讲究“观其大概”,不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 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我读明朝那些事就采用这种方法。(3)例如:“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
9、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 的影响。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 读”。【解析】【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认真观察图表,分析比对表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纸质媒介接触时长最短的是期刊,2020年是3.25分钟,2019年是3.88分钟。据此可得出:纸质阅读媒介尤其是期刊类接触时间最短。关于各类阅读媒介接触时长最长的是手机,2020年接触时长是100.75分钟,2019年接触时长分别是 100.41分钟;其次是互联网,2020年接触时长67.82分钟,2019年是66.05分钟。据此概括:阅读媒介接 触时间最长的是手机,其次是互联网。【小
10、问2详解】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阅读方法很多,比方精读、泛读,做笔记、摘抄等等。联系自己的阅读实践,举例说明自己掌握的一种或 几种阅读方法。语句通顺,表达清晰得体。例如:泛读,就是泛泛而读之,是一种比拟粗略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注重其文章的一些 细节,也不注重文章的一些手法。而是通过比拟粗略的方法进行大体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比拟节省时 间,适合收集资料。比方我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就采用这种方法。【小问3详解】此题考查辩论词。辩论词就是在双方或者多方辩论时,用于驳斥对方的语言。写辩论词时可以就对方语言中的观点、论据、 逻辑的任一方面,找出漏洞,采取直接反驳法、反证法、归谬法等来
11、进行驳斥。要注意的是,辩论发言必 须明确中心话题,并围绕中心话题来说,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例如:“网上阅读”弊大于利。身体天天对着屏幕看书,这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 速发育时间,但是我们长期上网阅读,不仅使眼睛超负荷运转,视力大幅下降,也使得脊椎变形。所以, 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二、(8 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三军可夺帅也,o (论语十二章),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晴空一鹤排云上,O (刘禹锡秋词),险躁那么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我寄愁心与明月,O (李白闻王昌龄左
12、迁龙标遥有此寄)(2)某同学收集了描写景物的诗句,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题目作者描写景物的诗句批注观沧海曹操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葱茏,百草繁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O大漠荒凉,月色凄冷峨眉山月歌李白,0青山吐月,月影入江【答案】 .河流大野犹嫌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岐王宅里寻常见 .便引诗情到碧 霄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 .随君直到夜郎西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解析】【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 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此题中注意“岐王、碧霄、烽、峨、羌
13、”等字词 的书写。第二局部 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16分)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 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假设此,不假设无闻也。(吕氏春秋)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假设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
14、有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假设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得一人之使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B.有闻而传之者 传不习乎 C.不假设无闻也 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D.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及其家穿井。天,积气耳,亡处亡气。(3)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B.穿井得一人中,全国的人都在讲“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可见人们
15、都乐于传播奇闻。C.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无端忧天,挖苦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D.杞人忧天中“晓之者”的解释并没有科学道理,但他劝解别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答案】(1) C (2)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整天都 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忧地会陷下去呢?(3) B【解析】【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A.不同,劳力/即使;B.不同,传播/传授的知识;C相同,如;D.不同,释然、宽舒/丢弃;应选C。【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及,等到;其,他;穿,打。耳,罢了;亡,没有。【小问3详解】此题考查文章
16、内容的理解。B.根据“国人道之”明确是国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人们都乐于传播奇闻”太绝对。应选Bo【点睛】参考译文:【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 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 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地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
17、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 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忧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 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忧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8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
18、后回答以下问题。董永卖身董永,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 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日:“愿为子妻。”遂与之 俱。主人谓永日:“以钱与君矣。”永日:“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 德。”主日:“妇人何能? ”永日:“能织。”主日:“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绿百匹。”于是永妻 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日:“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 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选自大孝记)注偏孤:年幼时母亲死了。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
19、仆。收藏:收葬。小人:贫穷无知的人。缴:细绢。(1)请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愿为子妻凌空而去(2)这那么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答案】(1)做离开(2)例如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知恩图报、恪守承诺。例如二:董永的经历告诉我们,好人终会有好报。例如三:这个故事中董永的孝老之心感动上天,得仙相助,教育我们要做孝敬父母的人。【解析】【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句意:愿意做你的妻子。为:做。句意:升上高空离开了。去:离开。【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全文内容主旨的基础上,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
20、即可。例如:知恩图报;好人有好 报;恪守承诺;孝老之心会感动天地。【点睛】参考译文:董永,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 跟在后面。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 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路 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你了。”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 要勤劳伺候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
21、这)妇女会做什么? ”董永说:“会织布。”主 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 绢,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归还债 务。”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潮平两岸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2)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
22、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却无法回到故 乡的一种遗憾。【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 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如: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显得更宽阔无边,江面似乎与岸齐平。【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
23、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诗 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四、(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小陈同学选修了一门特别有趣的校本课程中国的扇子文化,以下是他收集到的资料。扇子史话沈从文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蚁、婵拂灰尘、引火加热种种需要,人们 创造了扇子。从考古资料方面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中提到过“舜作五 明扇”。但有关图像和实物的发现却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 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从使用方面看,由奴隶仆从执掌,为主人障风蔽日,象 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2021 2022 学年 广东省 广州市 白云 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学生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17610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