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曲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戏曲一、中国戏曲的定义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根底,融文学、音 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 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 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 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戏曲与戏剧有什么区分?狭义的戏剧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进展起来继而在世 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可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 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等。世
2、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二、中国戏曲的产生和进展戏曲的起源:说唱艺术、滑稽戏、原始歌舞傩戏傩(nuo)是一种巫术仪式,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以巫术 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展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 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根底上消灭的。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 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但是,好 似只有中国独生出来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一一戏曲
3、。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汉代,在民间消灭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原始歌舞,竞技表演,尤以 东海黄公为著。南北朝时期,民间消灭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 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消灭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进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鱼对昆腔作进一步的争辩和改革,让昆曲以清唱的形式消灭,最终使昆腔在无大 锣大鼓衬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美丽;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 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 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 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怎样
4、欣赏中国古代戏曲舞台表现:动作、服装、布景、化装、配乐、唱腔语言: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通俗化、地域性艺术手法:借景抒情、想象、夸大内容:戏剧冲突、思想主题(滑稽戏,扮演以官吏为被戏弄的对象);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进展;民间又消灭了 “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进展,消灭很多市民消遣场所一一“瓦舍和”勾 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消灭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根底上,北方消灭了 “金院本”,南方消灭了 “南 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进展成熟,戏曲形成。(二)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一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
5、表现形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 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在宋杂剧的根底上,融和南方民 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浩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 戏曲的根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南戏为明清戏曲的进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代表作是元人高那么诚(超群)的琵琶记。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重要时期,以元曲有名于世,而其中影响最著者,唯 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 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 文学。北杂剧之表演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
6、的民间气息。(四)中国戏曲的其次个繁盛期一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标准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成为戏曲 舞台上的主角.传奇以南曲为主,兼用北曲,曲调也较南戏多有增加,并逐步形成 了按宫调联套的南曲体系,曲词高雅,体制浩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 绝盛之时。表演上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中国戏曲的转型期一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 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
7、各种地方戏曲,取 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 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今完毕了戏曲史 上的传奇时代,开头了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三、表演特性1、综合性(唱、念、做、打)始于离者最终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 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表达其各自的共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 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 服装、化装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演故事;都遵循一 个原那么:美。唱:是戏曲演出
8、中剧中人物进展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依据不同 的剧种,承受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 体,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 戏剧语言。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一样。京剧念白有 京白、韵白之分,前者用湖广音、中州韵,后者用北京方音稍加变化。昆曲那么用 韵白或苏白。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材、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曲表演的 主要组成局部,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局部。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 屈、o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
9、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 那么是集体的战斗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 意而非写实。曲调,是每段唱词的调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 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插在曲词中说白)等;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2、写意性(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 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表达生活中一切奇特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 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 波涛之江河。舞台布置的写意桌二椅人物化装的
10、写意戏曲脸谱脸谱的象征意义总体来说是“红忠白奸”,所以奸臣如曹操者多勾白脸,忠 勇似关羽者多涂红色。此外,性情急躁者多勾兰脸,刚正无私者多用黑脸,喜兴 者勾笑脸,愁苦者勾哭脸人物服饰的写意一长袖善舞表现在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无视,只考虑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 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相关的方面。另外,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 是它是否适合在戏曲舞台上消灭,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有装饰性, 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到应起的作用。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 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翅、脚上的厚底等无不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 塑造。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那么长,无话那么短戏
11、曲舞台上可用一个“圆场”表示地点的变化,可用“急三枪”的曲牌表现 一个原来曾经提过的丰富内容,这便是“无话那么短”,因这些内容没必要交待,它 们与人物塑造和情节表现无益。戏曲舞台上同样也可用一段长达二格外钟的“慢板”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也可让大将在战胜敌人后,用一大段“枪花”或“刀花”表演来抒发他她)获 胜后的喜悦。这便是“有话那么长”,因这些内容对人物塑造和情节表现有益。3、程式性用程式动作表现生活一生活动作的舞蹈化(骑马)4、虚拟性对空间、环境、时间、动作对象的虚拟。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 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光明的灯光下制造出黑 夜的假象,可以在
12、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四、中国戏曲的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我国各民族地区的 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 现很多改编的传统剧目,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宽阔观众 吵闹欢送。比拟流行有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评 剧、曲剧、昆曲、粤剧、川居人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四平调、等 六十多个剧种。京剧京剧又称京戏、平剧、国剧,“皮黄”。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 并吸取了秦腔、良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
13、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唱腔以二黄和西皮为主要声腔。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 肃穆、悲愤、激扬的心情。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 适合于表现欢快、坚强、愤懑的心情。中国戏曲的四大声腔系统:皮黄、昆腔、高腔、梆子(一)昆腔:又称昆曲或昆剧,最初只是一种清唱曲。嘉靖时期,魏良辅吸 取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对昆山腔进展改革,改进后的昆腔具有委婉细腻、流 利悠远的特点。代表曲目游园惊梦。(二)高腔,特点是只用打击乐,不用管弦乐,台上一人独唱,后台众人帮 腔,声音高亢。川剧、湘剧、辰河戏、祁剧、婺剧、赣剧等都属于高腔系统。
14、(三)梆子,因表演时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而得名,起源于明代陕西、甘肃 一带高亢激越的民歌。秦腔(陕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特点是主要用弦乐伴奏, 也兼用管乐器,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京剧的行当: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 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京剧的流派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 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进展做出了奉献,形成了很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 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 少春等;小生徐小
15、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武生 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 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 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 杨鸣玉原为昆丑,参加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有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有名鼓师杭 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经典剧目:霸王别姬梅派)、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 群英会、借东风须生)、玉堂春(程派)、九件衣、文昭关、望江亭、徐策跑城、 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红
16、鬃烈马(全部)锁麟囊、探阴山、杨门女将、文姬归汉、 罗成叫关、孟丽君、游上林(折子戏)失空斩、赵氏孤儿、龙凤呈祥、谢瑶环“老三鼎甲” “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三鼎甲”“老生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梅兰芳: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程砚秋:锁麟囊、荒山泪荀慧生:红娘、杜十娘尚小云:梁红玉、昭君出塞京剧第一代演员: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 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 徽调并吸取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
17、更多的努力, 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奉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进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梅兰芳: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 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 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电影梅兰 芳。梅葆玖,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进展,培育了李胜 素、胡文阁、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林冲夜奔裘盛戎(1915-1971):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 名裘振芳,擅演剧目有姚期、将相和
18、、杜鹃山等。群英会、恻美案 已拍成影片。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 地方戏曲的精华,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 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 浓缩。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地方戏曲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 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渐渐东移到以 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唱歌、说 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
19、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 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奇特生活的向往。如养麦记、告 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 纺棉纱、卖斗梦O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 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杨俊、韩再芬是黄梅戏 的有名演员。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 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 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 嘉靖年间,出色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展了改革创,吸取 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特长,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取了北 曲构造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 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昆山人梁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