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A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A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A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 史 (A)考前须知: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U!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
2、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 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B.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答案】B2 .下表为有关夏朝工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 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 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 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 想和
3、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 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开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 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中国历代帝工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 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上古时代白寿 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 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拟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 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
4、裂, 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 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 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 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 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那么、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 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 惟是刑法之 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6分) (2)根据材
5、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 要评价。(10分)【答案】(1)差异: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 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兴旺,保护个人权利。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2)背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评价:晚清的司法改革借鉴了近代西方法律原那么制度;同时兼顾了儒家礼教 传统;有利于法律近代化;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集权专制统治,加之传统文化根 深蒂固的影响,改革困难重重。28.阅读材料,完成以
6、下要求。(10分)材料 在传统国人的观念中,法律不是一个本于自然正义形成的、有内在逻 辑体系的强制性规范体系,而是能预防和解决一切纠纷的公共政治技巧或治理 术。这一套技巧,并非是客观、真实、理性、冷峻的科学,而是因事制宜、无微 不至的艺术,其核心是儒家思想:倡导尚贤之治,恩法兼施,凡事可以“活 动” “找关系”,强调“实用” “实际” “实行”,用伦理的眼光评判衡量一切。“礼所不容,刑之所加”,“法不外乎人情”等等,成了人们共同的观念。摘编自张书勤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系统论述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评述 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答案】例如一:赞同中国古代法律
7、缺乏强制性、规范体系的观点。中国古代法律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人治”政治的结果;正是由于君主 专制体制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形成了“权大于法”的观念;因而古代法律在 “人治”政治下极其具有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弹性”,不仅使中国古代法律缺乏 了客观理性的科学性,也使法律规定往往在“找关系”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最高权 威,甚至在司法运用中运用儒家的伦理标准去代替法律规定,如古代法律中规定 的“亲亲相隐”,就使亲属间可以相互包庇而不受法律的制裁。总之,中国古代在君主专制和儒家伦理的影响下,整个社会的法律观念非常 淡薄,使本应表达自然正义的法律屈从于权威之下,失去了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 性。例如二
8、:不赞同中国古代法律缺乏强制性、规范体系的观点中国古代法律尽管在君主专制的“人治”政治下,法律的权威有时会屈从于政 治权威,但法律一直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主要工具;同时,中国古代法律存在形式 多种多样,儒家的“礼”虽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但也是整个社会共同遵守的秩序, 起着法律的作用,由于“人治”社会下的一些弊端,虽然不断出现违法后“找关系” 的现象,甚至挑衅法律的权威,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是中国古代所倡导 的法律准那么,表达了法律的最高权威性。总之,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它有力地规范着人们的 行为,这也表达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不断修改并完善法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 律体系。
9、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局部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 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 因【答案】A3 .商王征用吴属下的人民时必须通过吴本人供给、致送;周武王征召国族 的属民时,也须通过这些国族的首领,而不能直接征用。据此可知,当时()A.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B.地方割据势力十分强大C.中央集权制度遭遇挑战D.血缘贵族政治逐渐确立【答案】A4 . 18世纪以来,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那么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 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 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那么()A.违背了权利法案基
10、本精神B.说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C.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D.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答案】C5 .历史学家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局部一是“尊严的局部”,一 是“效率的局部”。“尊严的局部”具有激发和保存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 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局部”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 严的局部”“效率的局部”分别指的是()A.共和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 D.君主制和议会制【答案】D6 . 1701年,激进辉格党人同局部托利党议员共谋通过王位继承法,该 法保证了以后的君主都必须是英国国教教徒,并谴责威廉三世不久前把官职与赏 金赐予外国宠臣及未
11、经议会同意就离开国家之类的行动。这一法案有助于()A.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A.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B .推动两党制的形成C.行政机构掌控立法权D.实现权力中心的转移【答案】A7 .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应。一位印尼读者 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 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 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应直接说明外国读者()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答案】A8 .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
12、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 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 战争! ”这份文告最可能是()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9 .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答案】C9 .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于1953年创造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 顶6台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 划的一线工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如图中邮票图案是王崇伦边使用机 床边讲解时的情景。图文信息反映出()A.工业化建设中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B.公私合营激发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海安 市南莫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备考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17797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