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投资方式效果对比.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村投资方式效果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投资方式效果对比.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投资方式效果比照一、引言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持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从现阶段来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造成经济复苏不确定,保证经济拥有一定速度 增长,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须手段。所以,将这两个目标结合起 来进行分析具有其内在合理性。促进收入和经济增长其实属于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在外需陡降、 内需疲软且无法短期拉动的情况下,关注并分析投资对其的作用就 格外重要。投资的有效性一直是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中高度关注的 命题。自从人力资本概念引入正统经济学后,将投资分为固定 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分析的一种趋势。大量的经验分析表 明,投
2、资对我国的经济拉动和居民收入增高具有显著性。在国外, 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包括扩Solow 1 ( 1956 )为代表的新古 典增长理论以及80年代末以Lucas 2 和Romer 3 为代表的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由于资本 收益的递减作用,长期的人均产出会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的水平。 如果没有外生的技术进步,经济将趋于停滞。内生增长理论通过使 用更广义的资本概念,即物质和人力资本以及干中学,克服了新古 典增长模型中的报酬递减趋势。自Lucas 2 以来,人力资本积 累就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Glomm&Ravikumar 4-6 这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结构
3、有密切关系。在国外,往往一项教 育工程或科研工程培训等,持续较长时间,且属于连续不断投入, 而我国那么往往出现短期的就业培训等,这虽然也构成了人力资本投 资的内容,但隐含着投资的低效率。因此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应该 着眼长期化、规范化的投入和建设,改变以往简单、初级和重复的 培养模式,例如增加农业科技普及、实行长期定点教育宣传、设立 技能培训学校等,从而确保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稳步提高。利用了公共经济学模型论证了公共教育支出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积 累并借此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由此,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固定资产 投资对经济增长效果的分析就大量涌现。在中国,由于强势政府的 存在和历史上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长
4、期经济增长一般被认为是 基于政府支出的结果,而政府支出包含政府购买和政府主导的公共 投资。特别是在经验分析上,由于长期把投资归结为固定资产的投 资,导致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往往得出固定资产导致经济增长的结 论,而对微观福利”人均纯收入关注较少。人力资本理论集 中解释了一些在理论界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使这一理论 在主流经济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周其仁7 与萧灼基8 都丰富 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将这一理论与中国的农村改革紧密结合, 通过实地调查和个案分析,深化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认识和运用。 如果按照收入法来考察GDP厕可知工资收入也是经济增长中的一 个组成局部,因此投资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应该
5、会增加人均收入。 但两种投资究竟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效应如何?是否存在不归纳出假设干现象,最终通过计量方法得出两种投资对农民收入和经 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综观国内外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归结为三个方 面:首先是从理论上详细探讨和证明投资对经济增长、提高收入的 作用,著名的Solow模型以及Ramsey、Dimond模型等均做出 了经典的说明,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如战明华等9 就借助了Ramsey-Cass-Koopmans的模型构建了一个中国高投资、低消费 经济模式经济增长模式的解释框架。第二是从实践上深入考察资本 量的度量问题,如Chow 10 较早地度量了资本存量,随后贺菊 煌11
6、 、王小鲁和樊纲12.张军和章元13 都度量了中 国的资本存量邛东钊等14 通过估算形成了 19872001年各地 区完整的教育开展面板数据。第三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了 大跨度的面板分析,从实证分析上通过计量经济技术得出较为准确 的度量,较近的研究如贺坚15 专门讨论了中国投资、消费比例 与经济开展政策的相关问题;张占东16 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背 景下农村需求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具体效应;杜丽永17 借助省际 动态面板数据实证了投资在长期中的作用,并认为在不同阶段上投 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二、中国农村投资的基本特点图1显示了自1980年开始的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中可
7、以看出,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占了全国资额,从中可以看出,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占了全国定资产投资一个极小的比例。这个比例的变化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90年代初期有一个攀升,后期 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并且始终保持着一个10%以上的投资比 重。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那么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到2010年 已经降至2.8%左右的水平。有两个原因导致上述变化:首先是国 家不断加大农村投资,从政策层面上保持了集体单位对农村投资一 个较为固定的比例;其次是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得个人投 资被很大程度挤出。止的卜,劳动力流出严重也是导致农村个人固定 资产投资占比急剧下
8、降的原因。这也说明,在分析农村投资对经济 增长和人均收入影响时,不能采用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免得出 负相关的错误结论。由此得到农村投资的第一个特点是:农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例 不高,其中农村集体单位固定投资占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而农 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一直趋于下降。农村投资由于其目的性不同而具有很多内容,且农村分布广泛, 加之工程众多,使得我国的农村投资分析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根据 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额为36691亿,其中建筑工程投资为21192.4亿,占比57.76%。同时,我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也逐年升高,(表1
9、)。从表1中可以得到农村投资的第二个特点:农村投资中建筑工程 投资占一半以上,水利建设相关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稳定在50%以 上且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占比非常小,这与人们通 常想象的占比很不一样,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上存在不 一致。考虑到变量统计上的一致性和占比的代表性,更宜选用与水 利建设相关的投资额作为分析数据。中国农村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农村固定投资更注重公共物品投资,且公共物品投资占据农村投资绝大局部。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 出公共物品投资(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 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成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力。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一般都以农村受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投资 方式 效果 对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