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琵琶行并序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8.3 琵琶行并序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 琵琶行并序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8. 3琵琶行并序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难点: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 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白居易早年避 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 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 不能过问政事,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 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二)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二十九岁中 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石乏时弊。写下了 新乐府、秦
3、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 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 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层:汾阳江边闻琵琶;第二层: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层:江中诉说身世苦;第四层:自叹谪居感慨多;第五层:重闻琵琶青衫湿。四、学习课文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明确: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4、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明确: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 恨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 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潺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根(ch e 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5、潺阳千尺水,句(gou ,勾)留江上别离情。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明确: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 琵琶(第五段)青衫湿。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明确: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 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 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 归客不发”。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 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3 琵琶行并序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琵琶行 高中语文 统编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