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全镇集中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
《基本农田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全镇集中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农田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全镇集中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总论6L1编制目的6L2编制依据81.3 项目选址81.4 取水水源101.5 委托书、委托与承担单位102建设项目概况112. 1项目名称与性质112. 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112.3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和供水规模112. 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122. 5建设项目用水保证率及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取水地点水源类型,取水口设置情况122. 6建设项目废污水浓度、排放方式、排放总量、排污口设置情况12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43.1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水、地下水质概述153 .L1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形地貌7531
2、2气候与水文154 .1.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73.2 现状供水工程系统,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17321现状供水系统17322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开发利用程度183.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4建设项目地下水资源论证194.1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概况194L1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20412地下水动态214.L3地下水化学特征214. 2地下水资源量及评价224.3供水可行性分析245用水量合理性分析265.1 用水过程265.2 用水定额分析265.3 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266建设项目退水及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277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
3、响分析27图3 2降水量多年平均年内分配示意图(I)(I)1200. 01000. 0800. 0600. 0400. 0200. 00. 0195619601964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年份(年)图3 3区19562000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图本地区河流为大石河支流,属大清河水系。主要有瓦井河、河, 均为季节性河流。河发源自北部山区龙门口山谷,向南流经车厂、西 庄、良各庄、山口、镇西部,经大韩继向东南出境入大石河。区域内 河流地表流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水源不足,水质污染较重。3.1.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娄子水地区处于娄子水河与河冲洪积扇顶部,第
4、四系厚度较薄, 仅1050m,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水位下降,山前第四系含水层已 基本疏干,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娄子水地区地层由老至新为:长城系(Ch)、蓟县系(Jx)、青白 口系(Qn)、寒武系(金)、奥陶系(0)、石炭系(C)、二叠系(P)、 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蓟 县系雾迷山组、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寒武系(金)、奥陶系(O)的岩10 性为碳酸盐岩。区内构造主要有北部的北岭向斜,东部的牛口峪-长沟断裂。3.2 现状供水工程系统,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地下水开发利用 程度现状供水系统地区地下水大致分布为:房易路以东地区,新街、南韩继和大韩 继地区地层为灰
5、岩断裂层,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最深水井打到746米, 地下水利用难;房易路以西,平原与丘陵过渡地带,水源较丰富,娄 子水、拴马桩、瓦井一带水质较好。工作区内现状供水方式主要为分散的自备井供水,缺乏统一的水 资源管理,处于无序开采状态。3.2.1 现状供用水情况及开发利用程度根据市农用机井基本情况统计表,2005年研究区内抽取基岩 水总量为467.5万m3,在各项用水中,以农业用水为主,开采量为 410.34万m3,占总用水量的87.77%,见表3 1。表31 2005年研究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表单位:万m3项目农业灌溉工业生活渔塘畜牧总用水量用水量410. 3416. 3339.710. 480
6、. 64467. 50百分比闾87. 773.498. 490. 100. 14100另外区自来水公司的新街娄子水水源地现有水源井6眼,全部为ri 基岩井,目前只运行1眼,日供水1600 nP/日,年供水58.4万nP, 主要供给城关和石楼地区。工作区内城镇中心区:、周口村、云峰寺三村和北五村等八村由 于受河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几乎全部被污染,原有的饮用水水源井全 部报废,一些村民饮用夏村至燕山石化的管道水,还有一些村民到外 村推水。夏村至燕山石化的管道水水质也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 准,属轻微污染,在燕山只作为工业用水。饮用水的污染对当地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各类疾病发病率有逐
7、年上升趋势。3.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管理,水源污染和供水不足 与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 .农民节水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节水力度不够,用水浪费 现象仍然存在。3 .市政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缺乏4建设项目地下水资源论证4.1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概况研究区范围内的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 (0)、青白口系景儿峪组(Qnj)、蓟县系下马岭(Qnx)、蓟县系雾 迷山组(Jxw)和蓟县系铁岭组(Jxt)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区内构造主要有北部的北岭向斜褶皱构造,东部的断裂构造:牛12 口峪一长沟断裂,侵入岩体为分布在本区东南
8、的花岗岩体。研究区范围内的下马岭(Qnx)页岩作为阻水地层将本区基岩地 下水分成东西两个单元,娄子水地区位于东部单元,其岩溶裂隙水含 水岩组以寒武系()、奥陶系(O)岩溶含水岩组为主,形成岩溶水 富水区。在新街一娄子水一带,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为20米左右,当 水位降深10米时,单井涌水量可达2000 mVd,但是不同地区由于岩 溶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富水性差别较大,见图4-1、图4-2。图4-1地区水文地质图13.L1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地下水补给:本区基岩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在北部和西部山区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后,沿 含水层自西北向东南径流。地下水排泄主要是人工
9、开采、天然泉水溢流流出研究区,境内河 流在枯水期排泄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流),成为地下水流出的主要 通道。4 .1.2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影响。从娄子水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目前基岩地下水位埋深20-30m, 最高水位出现在10月份,最低水位出现在6月,年变化幅度约4m。 自2002年以来,地下水位呈波浪式变化。见图3 3。14水位埋深(m) 20水位埋深(m) 20共I卅900Z 为2H 寸。0N Hz母寸00Z 为图。0Z 为 6 卅CO00Z 为9卅30Z 丈二母S0N 二8 卅S0Z 二9卅ZOOZ 34图3-3娄子水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图5
10、 .1.3地下水化学特征本次工作收集娄子水村的大沙地井、一队井、碱厂井和村西井四 眼基岩井地下水的水质检测报告。根据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四眼 井水质的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毒理学指标9项,细菌学 指标2项的检测结果表明:大沙地井的水质总硬度指标为499mg/L、 一队井水质的总硬度指标为500 mg/L均略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III类水水质标准总硬度指标的限值为450 mg/L, 其余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m类标准。该类地下水,可以直接用 于农业灌溉和部分工业用水水源,经适当处理后即可以作为生活饮用 水水源。6 . 2地下水资源量及评价(1)降水入渗补
11、给资源量15本区基岩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降水入渗补给量计 算,按如下公式:Q= a *F*X式中Q多年平均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量,万n?;X多年平均降水量,mm;a降水入渗系数;F降水入渗面积,km2o根据区水资源评价报告(2005年),1956年2000年,区多 年平均降水量600650mm,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4mm。按研 究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和不同岩性出露面积进行对研究区降雨入渗 补给量进行分区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1。表41降水入渗补给量分区计算表地层代号分布面积F (km2)入渗系数a补给量Q (万 m3)小计(万 m3)C、P、T35.390.2434.581054.
12、43O、e18.050.35387.89Qnj-111.000.3202.62Qnx4.780.129.34Jxt4.480.382.52540.24Jxh7.840.148.13Jxw19.060.35409.59合计100.61594.671594.67分析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内基岩分布总面积为100.6 平方公里,按多年平均角度,年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594.67万立方米。 由于下马岭(Qnx)页岩做为阻水地层将本区基岩地下水分成东西两 个单元,娄子水地区位于东部单元,而东部单元总降雨入渗补给面积16 为6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雨入渗补给资源量为1054.43万立方 米/年。
13、(2)地下水排泄量计算研究区内基岩地下水排泄量除向下游侧向流出量(此部分量目前 研究程度还无法确定,需要开展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主要包括人工 开采和泉水溢出两部分。a.地下水现状开采量据统计,研究区内工业、农业灌溉、生活及畜牧等现状地下水开 采量为467.5万立方米/年。另外区自来水公司的新街娄子水水源地现 有水源井6眼,全部为基岩井,目前只运行1眼,日供水1600 m3/ 日,年供水58.4万n?,主要供给城关和石楼地区。b.泉水溢出量经对该地区实地调查,泉水溢出量稀少,且呈季节性变化,可忽 略不计。综上,研究区内地下水总排泄量主要由研究区内的工业、农业灌 溉、生活及畜牧等现状地下水开采量4
14、67.5万立方米和娄子水水源地 58.4万立方米/年的开采量两部分组成,研究区内地下水总排泄量为 525.9 万 m3o(3)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上述计算,研究区内年平均总补给资源量为1054.43万m3, 总排泄量为525.9万n?,均衡差为528.53万n?,处于正均衡状态。173供水可行性分析水量方面:本工程供水范围为镇中心区及北部8村,根据镇总体 规划,到2010年由于小城镇的建设完成,供水区内用水总人口将达 到5万人。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全部实现集中供水,主要对项目区 内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规划最高日开采地下水量约为8000m3,平 均日地下水开采量为6325m3,年开采量为230.8
15、6万nA扣除替代供 水区域内现状生活用水年开采量39.71万m3,项目区年新增地下水开 采量为191.15万n?。另外从远期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到区自来水公 司娄子水水源地的潜在开采能力,即6眼机井中1眼备用,其余5眼 满负荷运行,每眼井设计开采能力为2000m3/d,年开采能力为365 万n?,娄子水水源地可能增加的开采量将为306.6万n?。则研究区 内新增开采总量将为497.75万nA综上,研究区内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1054.43万n?,由现状 地下水年消耗量525.9万n?和可能增加的开采量497.75万m3,组成 的远期地下水总开采量可能为1023.65万立方米。即考虑到工作区内
16、现有水源地的开采潜力,从多年平均的角度本区尚有30.78万n?的 地下水径流量可供开采利用和以地下径流的形式向下游排泄。水质方面:本次工作收集娄子水村的大沙地井、一队井、碱厂井 和村西井四眼基岩井地下水的水质检测报告。根据市区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对四眼井水质的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毒理学指标9 项,细菌学指标2项的检测结果表明:大沙地井的水质总硬度指标为 499mg/L、一队井水质的总硬度指标为500 mg/L均略高于地下水质18 量标准(GB/T14848-93) HI类水水质标准总硬度指标的限值为450 mg/L,其余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m类标准。该类地下水,可 以直接用于农业灌
17、溉和部分工业用水水源,经适当处理后即可以作为 生活饮用水水源。综上,在工作区内新建最高日8000立方米/天,平均日6325立 方米/天开采量的集中供水工程从水量方面能够满足,水质经适当处 理也不存在问题,但是鉴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工作区 内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岩山区岩溶裂隙的非均一性和工作 区现有可利用资料不足,为了保证工程的科学性,提高供水保障程度, 该工程施工前应该对工作区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工作。5用水量合理性分析1用水过程基岩地下水由水源井经抽水泵提取后送至水厂的储水池,经过适 当处理后,通过全封闭管道输送到各用户,供居民生活用水使用。5. 2用水定额分析研究区内人均用
18、水量115升/人-日是根据市主要行业用水定 额确定的,故不存在问题。7 . 3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由于水厂的供水对象是广大农村居民,因此当地政府应采取先进 的供水工艺、设备,有效减少供水管网损失的水量;应加强使用节水197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状况影响277.2项目取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288水资源保护措施288.1 保护目标288.2 水源保护288.3 开源节流298.4 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298.5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污水资源化309影响其他用水户权益的补偿方案3010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3110.1 建设项目取水的合理性3110.2 建议32附件:1、研
19、究区域机井柱状图2、拟建水源地附近水质检验报告(无)器具安装、加强节水宣传等节水措施的落实。项目运行末端用户年产污水量184.7万m3,充分利用供水区域产 生的中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所以工作区内存在较大的节水 潜力,建议在供水区域内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强化污水的深度处理工 作,使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用于浇洒绿地和洗车等用 途,提高再生水资源的利用率,以降低工作区内地下水的开采量。6建设项目退水及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的性质和应用功能决定其退水为单纯的生活污水,年污水 排放量为184.7万m3。集中供水工程建
20、成后,应尽快修建污水处理厂, 使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应达到市污水排放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 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除用于回用的中水外,多余水量直接排入河,根据市水功能区划, 河规划水质为IV类,入河的退水符合全市对河道水环境的规划要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还可改变过去污水肆意排放的状 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7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 户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状况影响由前所述,研究区内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1054.43万n?,由20 现状地下水年消耗量525.9万nP和可能增加的开采量
21、497.75万m3, 组成的远期地下水总开采量可能为1023.65万立方米。即考虑到工作 区内现有水源地的开采潜力,从多年平均的角度本区尚有30.78万 n?的地下水径流量可供开采利用和以地下径流的形式向下游排泄。 所以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影响较小。7.1 项目取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项目区内原有居民、单位等将全部实现由 该集中供水工程实行统一供水,因此对区域内这些取水户用水不会产 生影响。8水资源保护措施8.1保护目标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实现项目用水稳定安全的供水目标,因此, 保护的目标包括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两方面。水资源量保护的关键是缓解和控制地下水水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农田 项目 水资源 论证 报告 集中 供水 工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