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测试卷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测试卷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 敌人重重阻遏,击溃和歼灭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 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奖 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 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 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雄姿/ 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着 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 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
2、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阻遏S)锐不可挡 B.歼灭(qidn)心潮彭湃 C.击溃(kui)豪情万丈 D.-着(zhdo)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遗嘱鼓励雄姿 B.遗愿鼓励雄姿C.遗愿奖励英姿 D.遗嘱奖励英姿(3)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结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 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 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 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
3、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吉吉表示。(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材料二:如右图材料三: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 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 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材料二:如右图材料三: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 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 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年龄构成15-59岁人口为0-14岁人口为/25 338万 J60岁及以上人口为89 438万人(。6研百分点)I26 402万人Ak中,65岁及;版上人口为19 064就占 13.50%石b百分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修查数据相比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摘编自环球E报(202
4、1年5月18日)值后回落。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 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 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 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 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 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 8亿人, 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
5、质显著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 达到23. 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 11. 27个百分点。宁吉皓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 8岁,“总的看,依然年 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 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 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 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6、。C.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 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D.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 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15 .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 (3分).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3分)三、写作(50分)18.请以同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参考答案1 . (1)C (2)D (3) A. B2 . D. A3 .(示
7、例)这条标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每句后的感叹号依次 递增,语气强烈,突出“不要出门”的重要性,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示例)采访王书记:王书记,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是什么?采访小冉:请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4 . (1)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2)示例:祖国“飞天揽月”的探索,让祖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 无数航天人付出辛勤汗水,让中国航天之梦得以实现。致敬这些可爱 的航天人!5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 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6 .导语部分交代了下发通知的时间、下发通知的部门、通 知的主要内容。7 .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型冠状
8、病毒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 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 风险加大。8 .在学校期间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 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回家后,少去人员多的地方,主动锻炼身体,养 成良好的作息习惯。9 . D10 .因为在9分钟内要完成降速,同时要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不 能有丝毫差错,且整个过程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这样说 突出了降落过程的艰难,有现场感,吸引读者。11 . (1)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名称与探测对象相关;通俗易懂,易为大众接受。(2)表明我国航天科技的强大;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引发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入思考。12 . C解
9、析根据材料三可知,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决定经济 增长的关键。13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劳动人口数字下降,劳动人口规模仍占比最大。(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促使)我国0-14岁人口增加。我国人口 构成比较合理。14 .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调 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15 .写作指导“力量”是什么呢?它应当是宽泛的,可以是情感的 力量、道德的力量、品质的力量、自然的力量、个人的力量、社会的 力量、生命的力量“力量”不在于它外在形式的大小,而在于它 能给人以心灵的冲击。这“力量”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 可以是实践中感受到的,也可以是
10、阅读过程中意识到的再说同 一种”这个关键词。人类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标准,真、善、美的 力量就是共同的力量。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团结一心, 也能凝聚成共同的力量。构思方面,要做到内容具体、主题鲜明、情 感真实、布局合理,除了切题的开头和点题的结尾,中间至少可以采 用两种结构:(1) “一线串珠”的结构,即并列写两至三个小故事, 每一个小故事后都有一两句关于“同一种力量”的小议论、小想法、 小总结。(2) “点面结合”的结构,即从“点”上详写一个故事,“面” 上略写其他同质故事。详略结合,突出“同一种”。B.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追思与缅怀C.追思与缅怀决心与信念光荣与梦想D.光荣与梦想
11、追思与缅怀决心与信念.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 不确定性。 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 从而免于 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 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A.B.C. D.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分)A.时间翻入新篇,你怎可还辗转留在昨日?过去,不论得失,已成 为往事的注脚。B.挑担的绳索不能过长,过长则容易触底,很麻烦;也不能过短, 过短则沉,更费力。C.人民军队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 式的“台独
12、”分裂阴谋。D.宋代的全芳备祖记载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 饮,”有多种功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可供观赏。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立冬 开始,立春结束。8. “要保证口罩的合格生产,熔喷布质量是重要条件”中“合格 生产”与“质量”犯了一面对两面的语病。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中的“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 年12月10日电”是电头。D.新闻特写与消息都是新闻体裁。两者的差异在于,新闻特写往 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消息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5 .下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标语,请你选出最 喜欢的
13、一条。并说出理由。(3分)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 众志成城,防控疫情。不要出 门!不要出门! !不要出门! ! ! 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 口罩。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选,理由:6 .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学校师生采取合唱、快闪等一系列形式,同 唱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点赞,大家用最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 的衷心祝福,向祖国母亲73华诞献礼。(4分)你作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准备采访组织策划活动的校团委王 书记和参与演唱的小冉同学,请你分别拟写一个采访问题。米访王书记:采访小冉: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时18分,由航天科技
14、集 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 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 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遥测 信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 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节选自中国航天报2021年5月15日,有删改)材料二:“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 考。观天象,制历法,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二十世纪50年代,现 代航天业艰难
15、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飞上太空;今天,“天问一号”飞过广袤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 精神。(公开资料整理)(1)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2)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 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材料一的新闻在师生中引发 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校园论坛上留言。请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也在 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4分)留言者评论区同学1星辰大海,我们来了!中国火星时代开启!致敬航天科技工作者,你们勇于 挑战,追求卓越,是最可爱的人!
16、老师1“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 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进行接续探索 和自我超越。我二、阅读理解(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 控形势的严峻性,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 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 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 风险加
17、大。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 关键时期,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 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加强日常 管理和聚集性活动管理,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 卫生管理,因时因地因校细化防控方案,主动防范今冬明春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与其他常见传染病叠加风险。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扎实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主动 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完善应急预 案,严格做好食品采购人员防护,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强化应 急演练。要加强健康教育
18、,切实引导师生和家长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和生活 方式。要持续开展冬春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助力冬春季 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早谋划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统筹 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坚持“错峰”原则,安排学生 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要在当地应对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指导下,及 早谋划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适时发布本地本校春季学期开学 安排。8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19、4分).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分)9 .通知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4分).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如何配合学校来执行通知的要求? (4 分)(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3分)材料一: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 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 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号”首辆火星 车,这是我国着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 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 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
20、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 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 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 探测活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成功天间一号看时火星成功天间一号看时火星注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轨 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材料二: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 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 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 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
21、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 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 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天 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 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 务要求的着陆地点。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 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 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 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 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
22、/小 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 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 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 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 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 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 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 “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 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材料三: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
23、人类对自身命 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三闻生活周刊).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B.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 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 测窗口期相对较短。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 问一号”自主完成。13 .“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 料二简要分析。(4分).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完成任务。(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设想任务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 球车为“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 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拟写问题答案: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 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概括意义要点:材料一: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