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石钟山记教案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文言文语法现象。思维开展与提升: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写作背景,找出二疑,理解三笑,彻悟一旨。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本文了解苏轼散文的特点及其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掌握本文表达、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难点:感受作者所阐发的“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有无”的人生哲理,培 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东坡去拜望王安石,在他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 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菊花生长于秋天,独耐 风
2、霜,即使老来枯憔,也是留香枝头,绝不落瓣的!提笔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 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遭贬到任黄州。时值秋季,一日,大风过后,苏东坡到花园赏 菊,不禁目瞪口呆:眼前黄花纷纷凋落,果真是“满地铺金”。他想起给王安石 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苏轼黄州菊花误”的故事,可以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共同学 习苏轼的石钟山记。二、写作背景苏轼平生最讲究求实,早年他针对北宋危机的形势,上书仁宗皇帝,要求革 新弊政。神宗时代,他认为熙宁新法有些激进,便站在保守派边反对,等到哲宗 亲政,旧党上台要彻底废除新法时,他却又“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而倒行逆 施,竭力主张保存新法的合
3、理内容。即使遭贬,也不“随时上下”,这种可贵的 求实精神不仅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表达在他的作品中一一深入实地考察和 因事阐发。石钟山记就是在深入调查后总结的事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 断其有无,可乎? ”三、作者介绍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评价:“苏 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嘉祐二年( 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 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 1080年),因“乌台诗案
4、”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 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信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 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 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
5、 石图卷等。四、题目解说“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 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关于其得名原因,明代有人认为,“盖全山皆空, 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既具 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记”,游记。本文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游记, 记录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自然段:(记叙、议论)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第二自然段:(记叙、描写)记游石钟山。第三自然段:(议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说明写作意图。六、全文分析1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夜绝壁之景的?为什么要着力描
6、写这绝壁之景?特点:作者在发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之前,先写大石、栖、鹳鹤等,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状形、摹声和绘态。观察的角度:由上(视觉)到下(听觉)。着重描写石钟山月夜的阴森恐怖, 说明一般人在平常情况下不敢涉足。原因:使议论不显乏味,引人入胜,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说明石钟 山得名的原因长期未被弄清楚,就是因为环境艰险。营造阴森可怖的气氛,和 下文“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相呼应。2 . “噌眩”与“霰坎镇整”有什么不同?作者反复写声源有何意图?“噌眩”出自绝壁下,有共鸣,显得雄浑;“嶷坎镇整”出自大石中,风来 时那么有,一吞一吐,节奏鲜明。作者反复写声源是为了证实
7、郦道元的说法,推翻 李渤的“谬论”。3 .本文中作者有三次笑,他在笑什么?试分析。“余笑而不信也”这里的“笑”是作者对李渤说法的“尤疑”的笑,正因为作者不相信李渤的 说法,所以他对寺僧的做法、对小童的举动都到好笑。因为寺僧使小童持斧”于 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硅硅焉,这根本就不能说明石钟山何以得名,李渤说法 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这里的笑,还含有作者对李渤说法的清醒认识。他知道李渤的说法已近乎“权威”。 而他却不盲从,不迷信前人的说法,故他“笑而不信”。“因笑谓迈曰这里的,笑”是作者会心的笑、得意的笑。苏轼夜“乘小舟,至绝壁下”后 亲身探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钟山记 12. 钟山 教学 设计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