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2020-2022)文言文阅读(汇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2020-2022)文言文阅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2020-2022)文言文阅读(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2020-2022)文言文阅读(汇编)2022年新高考题组一、(2022新高考全国卷I悯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日:“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 君日:“有诸侯之救,那么国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 “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 君之赵,谓赵王日:“文愿借兵以救魏! ”赵王日:“寡人不能。”孟尝君日:“夫敢借兵 者,以忠王也。”王日:“可得闻乎? ”孟尝君日:“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 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 蔽也。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
2、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 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 zzs/zzzzxz燕王日:“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 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燕王尚未 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 日:“大变可得闻乎?,日: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 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 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那么
3、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燕王日:“子行矣, 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日:“君得燕、赵之兵甚众 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 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 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欲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 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
4、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 忠于大王也/解析:选C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魏献盟于秦”中“于秦”是介词结构后置, 整个句子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和D项;“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 句,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2 .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于力争,并不当面顺从,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怎愁国家治理不好呢!”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那么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朝 那么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之臣就会变成奸伪之臣, 君主乐意听到正直的言论那
5、么奸伪之臣就又会变成忠诚之臣。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 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那么影子随之而动。二、(2021 新高考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 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 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縻,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 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
6、,击楫而誓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 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师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 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 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 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 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 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
7、,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 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如 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土女假设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 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 郑之间复骚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1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侗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C.初/
8、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解析:选C “少有大志”作“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两项;“中夜”作“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应选C项。2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8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
9、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解析:选C C项,“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来看,“逖将其部曲百余 家渡江”中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军队。应选C项。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X)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 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假设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 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
10、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 惠,勉励催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管贵贱都加以礼遇。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 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解析:选A A项,“仍然尽力支持”错。原文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 豫州刺史,给千人 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只给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 连兵器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士兵,算不上“尽力支持”。应选A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译文:(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译文:参一答案(1施位注音着
11、话聂福厂而显后在乐另巨而京丽诙应丁不花而利润。(2)(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5.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答:一.-.瓦翥:手施萎测i东房寂塞在破初横葡S瓦羸工蓊示:宿耘壬假设薪示容不向祖 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 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解析: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的原因有:“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 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 “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 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祖逖屡次拦击后赵
12、军队取胜, 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 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 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 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舞 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由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 自相残杀,这样
13、就使外族人有了可乘之机,祸害普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 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发奋。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派遣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 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 (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 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方法招募士兵。这年秋天八月,祖逖率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 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 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人然后 继续前进。祖逖已经进入谯城,石
14、勒派遣石虎包围了谯城,桓宣来解救祖逖,石虎解围而去。 晋王传檄文昭告天下,称:“石虎胆敢率领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现派遣(琅邪王 司马裒等)九军、精锐士卒三万,由水、陆四路,直接前往贼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挥调度。” 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屡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 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 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催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刚来归附的人,不管贵贱都 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忧这件事,于是到幽 州为祖逖修建其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
15、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 封信,请求通使和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是听任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 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年 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担任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 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心里很不高兴,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 要有内乱(发生)。(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 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梁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 次侵犯黄河以南的地区,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不能抵抗,
16、退守寿春。 后赵于是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2020年新高考题组一、(2020 新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 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 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 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嘛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 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 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
17、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 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遍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 ZZXZZZZZZZ/ZZZZXZ/ZZ/ZZZSZXZXZKZZZVZZSZKZZSZZZXZXZZXZZVZV*ZZSZZ.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堤骑亦为雪涕。至那么下诏狱酷讯。许 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 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 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建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
18、金数 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 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 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 子。己,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
19、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解析】选B。“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都是“劾”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 项;“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两项。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
20、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解析】C。“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错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 王的敬称,没有“丞相”。【知识拓展】殿下、陛下等称呼的区别及来历(1)陛下。“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从阜,里声。本 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 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您台阶下的臣属向您传达卑者的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 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
21、敬称。(2)殿下。“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汉代以后,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唐代 以后,唯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3)阁下。旧时对别人的尊称,也常用于书信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相互见面不便 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尊称至友亲 朋的敬辞。今多用于外交场合。(4)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 意。后用以表示对父母的爱慕;并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为敬辞。(5)麾下。“麾下”的“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亦是对将师的 敬称。(6)在下。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者在上
22、,所以自称“在下”。古人常用“区 区在下”表自谦,同样“区区”亦能代表“在下”。(7)足下。在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 辞。战国以后,不仅是臣下对君主,同辈之间也可以用“足下”来称呼。无论是下对上,还是 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敬意。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那么足下 之为尊称。”.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史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 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
23、利;刘朝以东宫名义 索取戚嘛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 愤怒,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 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解析】选Do从原文“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中可看出,左光斗的母亲是因左光斗长兄被连累致死而悲伤去世,不是“被迫害致死”中的一 员,选项“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错误。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涟
24、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译文: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译文:答案:(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忧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 日后再做谋划。(已而:不久,随后;为所:被动句;冀:希望;少:稍稍;为后图:为今后之计 做打算,即打算今后再澄清真相。)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 亡。(犹:还,尚且;以:认为;趣:同“促”,催促,促使;由是:因而。)4 .孙奇逢等为什么建议凑集金钱救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 答:答案: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全国卷 语文试题 2020 2022 文言文 阅读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