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山夏约前22世纪末-前16世 纪初口女巴西夏县河阳翟南禹县河商约前17世纪-前11世 纪亳南商丘河殷南安阳陕周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镐京L江;L; / ? t 西西女东周前 770-前 221洛邑河南洛阳秦前 221-前 206咸阳陕西咸阳汉西汉前206-公元25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蜀汉221-263成都四川成都222-280建业江苏南京晋西晋265-317洛阳河南洛阳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
2、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18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长安陕西西安五代后梁 后唐907-923汴河南开封923-936河南洛阳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后晋936-947汴市I南开封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十国902-979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临安辽907-1125皇都(上京)辽宁巴林右旗大
3、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西夏1032-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中都北京河南开封元1206-1368大都北京明1368-1644北京北京清1616-1911北京北京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南京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封建大一统时期一一秦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一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开展一一五代、辽、宋、夏、金、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开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一一明、清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复习过程: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
4、的产物。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 开展的结果,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中对此曾论述到:“在当时的条 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 继 续向前迈进,他们最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开展生产。,土甚至对 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 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2、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 制开展的产物。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开展的角
5、度来认识, 是私有制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 于生产力的开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 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
6、逐渐 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分封制崩溃:春秋时期。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 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 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2)、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称为井田。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 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开
7、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开展的需 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成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 制的瓦解。(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开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 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
8、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 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 形态存在、开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 为西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说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 产力开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 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4、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对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 族争权夺利的斗
9、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 奴隶的对抗斗争。夏、商、周的经济(考点2)复习过程:1、夏、商、西周三代的农、牧业得到了比拟大的开展和原因。农业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是君王恣意淫乐的物质保障,三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奴隶制生产方式确实立是促进三代生产力开展的最根本的因素。三代奴隶的辛勤耕作是农业开展的重要原因2、为什么称夏、商、西周三代为青铜时代?夏代青铜铸造已具有一定水平,传说夏铸九鼎,后来鼎成为国家的象征。商、西周是青铜 制造的繁盛时代,青铜铸造成了当时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因此三 代称青铜时代。3、三代青铜器生产的主要情况和特点生产规模大
10、,组织为“作坊。集中在王都,由官府垄断。技术精湛,铸造要经过开采、熔炼、搭配三种金属比例、制范、浇铸、修整等多道工序, 环环相扣,反映出当时出色的分工组织和冶炼技术,奠定了我国在世界冶金史上的崇高 地位。品种多,数量大,按用途可分为礼器、兵器、食器、酒器、水器、工具、乐器、车马器 等,商王妃妇好的大墓,出土了四百多件精美的青铜器。产品质量高,迄今发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作品,一是司母戊鼎,为现今世界上发现 的最大的青铜器,重八百三十多公斤,另一是四羊方尊,造型奇美,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商周青铜器上还铸有文字,如“毛公鼎”上有字四百九十七个,被称为“金文”,比甲骨文 更先进,同甲骨文一样,是研究商
11、周文明的重要依据;青铜器上精美的花纹也极具观赏 和研究价值。4、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五个方面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农业是基础,为手工业提供原材料,手工业的开展又为 商业繁荣提供了更多产品,交通那么进一步促进商业繁荣,城市那么是农业、手工业、商业、 交通兴旺、繁荣的最集中、最真实的写照。5、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开展的特点:农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以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兴旺,世界领先。重视城市交通建设,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开展和政治的统一,使三代成为古代经济繁荣的奴 隶制国家。三代经济的开展的明显地继承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考点3)复习过程: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
12、的正确认识和评价(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 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因此 “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作用。(2)、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防止地带来种种惨祸、 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开展,加速破坏极端有 害和反动的制度。”一列宁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对于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作用。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开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
13、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开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1-1-1 ,田朋溃。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趋势?(1)、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 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2)、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3)、从形式上说,逐步实现着局部统一。更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和区域统一已经出现。(4)、从人们的要求看.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5)、从民族关系来
14、讲说,民族融合进一步增强。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 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小,以分封制、宗 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 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 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
15、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 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 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 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4、战国商业开展的表现和特征及进一步得到开展的社会原因表现:(1)、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铁制品、丝麻织品、漆器,而且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 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2)、商业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
16、郸、大梁、郢都有买卖场所。(3)、商人活跃,不少大商入获利丰厚,富比王侯。特征:(1、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2)、 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3)、 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4)、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原因:(1)、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开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 济的一局部和心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开展。(2)、 “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开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开展。 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5、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
17、不同及原因(1)、不同之处: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 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开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 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成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 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权力。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 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2)、根本原因: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
18、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 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 础还比拟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 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开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 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确实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开展趋势的必然结果。6、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变法是在春秋后期开始的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夺权斗争初步胜利基础上进行的。变法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变法使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起来,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变法中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19、,促进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经济开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的新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考点4)基础网络,春秋晚期人。,春秋晚期人。辩证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道家创始人对立双方相互依存并且不断相互变化政治主张:“无为”,反对严刑竣法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晚期人。含义:孔子解释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两分仁1评价:以爱人之心调谐人际关系。古典人文主义。p学说j政治倾向:保守,维护周礼,“贵贱有序”。I教育:“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的局面,平民子弟也可受教育。M编订f蜷里i的、尚书、2、易、朝
20、炒o影响: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局部。原因:各学派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不同。派别:儒、道、墨、法等、儒、墨最有实力,道家其次。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瞿。战国时期人。/兼爱:爱一切人,不分阶级差异同等地爱。i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束。L主张非攻:反对一切战争。特别是不义战争。上代表平民利益 i尚贤: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1“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虐民”、“暴民”。|开展孔子学说儒家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I栉里1认识:自然有规律,“天有常道,地有常数。I ,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21、,造福人类。具有唯物思想道家(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开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庄子I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认识:历史向前,今必胜古。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法豕I(特点:法治对象是臣民。国君以外,不管贵贱都要受法约韩非主张:以法治国I评价:有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f诗经,内容:各诸侯国的民歌和西周宫廷乐曲歌辞、宗庙祭祀舞曲。西周至春秋中叶共305篇。 I意义: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影响大。文学屈原I写了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最有名、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一特点: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诸子|孟子I论
22、例:用舍鱼取熊掌说明舍生取义道理。散文I中了 特点:文字优美,想象丰富。名篇:秋水、逍遥游等。绘画成独立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艺术,青铜器装饰由图案开展为完整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刻画着多种场面。I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出土了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春秋作了世界上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天文历法 春秋时历法已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原那么,比西方早160年。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科囱物理:墨经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表达,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 得很系统,被称为“墨经光学八
23、条”。名医扁鹊:“脉学之宗”。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疾病,切脉是主要的。四诊法成为中医传统诊病法。重点、难点、疑点问题1、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二 即“爱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伦理准那么。要求人们做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认为“苛政猛于虎”,主张以德治民。 强调“礼”是孔子的另一个重要观点。礼实际上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在孔子心目中,周礼是最理想和完美的,可惜春秋社会的现实是“礼崩乐坏。因此他主张“克 己复礼:这反映了儒家学派“厚古薄今”的历史观。“仁”“以德治民”和“礼”之间内在联系:“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以德治民”
24、是其政治 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而“礼”那么是“仁”的具体规定。2、应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战国时期,奴隶制度为封建制度所取代,同时诸侯争霸愈演愈烈,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结 束分裂,实现统一已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开展的客观要求。韩非子的主张是这种时代要求的 必然反映,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也对后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产 生一 定的影响。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3、先秦时期文化开展的特点文字成熟:甲骨文成为我们今天汉字的直接来源。思想基础: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派别都已出现,构成传统文化主体内容的儒家思想和作 为补充来源的法家和道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各家争鸣
25、中更是各露睁噪。教育奠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源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文学传统形成,代表是屈原及其作品。史学奠基:以孔子编春秋为标志。科技奠基: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天文历法、医学、建筑三大领域。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的社会原因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开展,为思想文化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 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乱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 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络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 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 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 繁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