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卷.docx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卷.docx(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河北沧州一中2020月考中国古代原始的是一种石片,用于掘地, 后来在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有了木柄。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青 铜底片,韧度加强。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底片又换为铁片,更加锋利 和灵巧。这段材料表达了A.人类文明的演变进程B.农具在继承中完成定型C.农具革新推动社会变革D.中国农业长期领先世界2.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2020月考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我国一处典 型的早期文化遗址,从大汶口出土的两组墓葬随葬品比照来看:一组 七个墓,随葬品比拟丰富,最多的达77件,少的也有19件,包括陶器、 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四个墓,
2、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鉴缶的使用A.表达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22.全国II2019 -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 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 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3.浙江2018年4月11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 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大投资者青睐。一系列 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I,翻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 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3、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B.10 江三角洲一带。因惟恐外国小轮趁机深入内河,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 曾勒令平安轮渡停航。苏惠农的试航证明小轮带渡船可防止盗贼与风 涛。所以,珠江三角洲的船主、航商纷纷向官府提出申请,要求允准用 轮船拖带木船。这一要求,终于光绪十五年六月得到张之洞的批准。 轮拖渡船,很快便在珠江三角洲推广。光绪二十六年,全省小轮已达 200艘,其中洋商的小轮船只占极小的份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南海、 番禺、顺德、香山等县水网区,不仅乡镇间有互通小轮船,而且与邻县、 佛山、省城等地也有轮
4、船往来。摘编自叶显恩徽州与粤海论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在华轮运势力迅速扩张的 原因。(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的作用并分析其发 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0分)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航运业在中国的开展。(5 分)23.江苏单科2020 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京滨铁路是 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 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 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 离长短适宜,商
5、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100 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 绝大局部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 “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 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 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开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完成以下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5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5分)101参考答案第
6、五单元综合训练1.B【解析】此题考查汉代交通的开展。从材料中主要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 情况以及交通路线图中形象地绘出了天山、蕙岭、北山、南山、石山和积石山等山脉及其名称,并清晰地绘出了中原通往西域 的两条路线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图有助于研究西域的历史地理沿革,应选B项; 材料没有涉及汉代对西域的行政管理,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此图借鉴西方 的地图制图技术,排除C项;唐朝才出现雕版印刷,排除D项。2 .C【解析】此题考查中西方对航运交通的态度比照。材料说明中西方在对待航 运问题时态度不同:中国停止海运,废止漕运,而西方积极寻求新的航线。对待 航运态度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形式差异,
7、中国以农业立国,自 给自足,西方那么重视商业开展,C项正确;中西方对外政策的不同源于其经济形 式不同,排除A项;早期的殖民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实行封建统治,当时中 国实行的也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思想文化的不同也是源于经济形式的不同, 排除D项。3 .D【解析】此题考查交通工具改进的社会影响。材料中一位小地主感受到轮船 的快速,转变观念要求儿子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技术,这表达出交通工具的 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故D项正确。4 .C【解析】此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末时自行车主要供 外国人、买办、商贾、纨绮子弟骑用,而民国时期,自行车成为学生入城上学、 商贾游走乡间及公务
8、人员来往城乡的首选交通工具,这说明自行车的使用日益大 众化,应选C;自行车仍旧是代步工具,其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A;材料 并没有反映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故排除B;最方便说法绝对化,故排除D。5 .D【解析】此题考查京张铁路。从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 亦西北之屏藩地可以看出,京张铁路不仅可以促进经济交流,还起到巩固边防 的作用,应选D项;由题中所述不能得出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的结论,排 除A项;题中只涉及京张铁路的作用,无从表达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102 也没有谈及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排除B、C项。6 .D【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铁路开展的特点。从“18941911
9、年中国新建铁路 投资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和清政府贷款修筑的 铁路占86%,中国人自建的铁路只占较小比例,说明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建设艰难 开展,故D项正确,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 除A项;材料无法表达铁路的修筑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开展,排除C项。7.B【解析】此题考查清末民初交通开展的影响。材料描述的是清江浦的兴衰历 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江浦因运河而崛起,后因河运失效和津浦铁路 的开通而衰落,由此可知清江浦的兴衰源于交通,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过 分解读,且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是材料中的表现,而非推断出的内 容,排除;材料未提
10、及政府政策变化,排除D项。8 .A【解析】此题考查交通开展的影响。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 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开展有利于 信息传播,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津浦通车,无法说明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 系在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表达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电信事业开展的问题,故D项错误。9 .D【解析】此题考查交通工具变迁对生活的影响。表格中邮政开始使用汽车取 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等信息说明交通工具进步 促进邮政事业开展,故D正确;材料无法显示邮政事业开展是民族经济开展的 结果,故A错误;“邮政业
11、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当时城镇乡村也有涉及 邮政业务,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表达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 故C错误。10.B【解析】此题考查近代城市交通的开展。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脚踏车、机器 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的数量从1889年到1926年均有所增加,说 明上海城市交通进步显著,故B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直到1926年,上海 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中人力车所占比重仍然是较大的,说明大多数人仍在 使用老式交通工具,故A项错误;仅从交通工具变化不能得出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只是交通工具的变化,没有涉及其他消费领域,故D项 错误。11 .C【解析】此题
12、考查近现代中国的交通。根据以早期双翼单引擎螺旋桨式飞 机作为主图以当时较先进的单翼多引擎螺旋桨式客机为主图等信息可知,这 些火花反映了国人期待航空事业开展,故C项正确。12 .A【解析】此题考查我国航空事业的开展。从材料反映的中国留学生为中国航 空事业开展所作的贡献来看,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事业开展的重要力量,故答 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且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留学生在 中国航空事业开展中的作用,没有涉及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拟晚,也不能 反映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排除C、D项。13 .A【解析】此题考查交通工具变革对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市103 之间
13、的来往日益频繁,大量农民由农村流向城市,民工潮与铁路的开展是对这一 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应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与 材料中的民工潮、铁路开展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与民工潮无关,排除C项;民工潮出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排除D项。14 .D【解析】此题考查交通革新对农业开展的影响。材料农业所需物资及农产 品通过兴旺的交通网络能迅速、便利地进行交流反映出工业革命时期,交通革 新助推农业市场扩展,应选D项;材料只涉及英国农产品贸易,没有反映出英 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排除A项;B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并非
14、交通革新的影 响,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交通革新对农业开展的影响,C项说法片面,排除。15 .A【解析】此题考查交通开展的作用。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全球交通有了很大开展,贸易额显著增加,说明全球的经济联系加强,应选A 项;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开展说法本身正确,但从表格中无法得出这 个结论,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制度化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19 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加大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力度,没有加大对亚非拉 的投资力度,排除D项。16 .D【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汽车。抓住题干中时间为1910年、空间上 海及一车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马路逢窄路,真可骇可知
15、这是汽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 绅的代步工具,且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应选D项。【易错集训】A项知识错误型汽车由德国人首先创造,不是英国人B项题干无关型,上海此时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此题描述的是汽 车C项过度推断型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包括交通运输方式和工具的现代化,汽车 这一种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不能完全标志中国交通事业的现代化.B【解析】此题考查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根据铁轮小车而以足蹴之可知 题干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 巷,故B项正确;自行车是靠人力驱动,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项;材料中的“
16、铁 轮小车指自行车,自行车不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排除C项;D 项根本性改变”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18 .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交通工具。由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广告截图可知,上海制车厂已经制造出“永久牌自行车,这说明自20世纪50年 代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故正确;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是在20 世纪50年代,故错误;“抗衡舶来说明永久牌”是国产自行车品牌,故正 确;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是20世纪50年代,故错误。综上,A项正 确。19 .D【解析】此题考查近现代中国交通。从马拉火车到磁悬浮列车,反映的 是近现代交通的开展,“开始无法表达,故错误;材料“
17、马拉火车磁悬浮列104 车行行复行行”,通过交通工具的变化折射出民众出行的便捷,故正确;交 通工具不是地区经济开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错误;交通开展是社会进步的一 个方面,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20.B【解析】此题考查近代英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英国工业 化的开展,特别是铁路的启用,推动时间标准化,即全国的时刻表都以格林尼治 时间为准,人类生活受到标准时间的制约,故答案选B项。21.(1)变化: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新式道路的建设。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推动了 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加深 了中国的半殖民
18、地程度。(15分)意义:推动了“一五计划顺利开展,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与国防建设,适应 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开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的建立。(10分)22 .(1)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开展,资本与生产的集 中;公司资力雄厚;机器轮船的性能优越;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先进的资本主 义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5分)作用:转运漕粮、军火、防军;维护清政府的 统治;推动交通近代化。(4分)有利因素:政府扶植;以机器为动力吸引民间投资。(3分)不利因素:新生事物受时局和当时经济开展的影响;自身管理的局限性;资金短缺等。(3分)近代航运业包括外资企业、
19、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外资企业是为了满足列强 侵略和经济扩张的需求而出现的,它为列强在中国掠取资源提供了便利,加深了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随着我国近代航运业的开展,先进的运输方式促进了中 国交通的近代化,改善了交通运输功能并扩展了城市功能,给中国封建社会的政 治、经济乃至文化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5分)【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航运。原因,根据材料随着侵略者特权的扩 大公司资力雄厚可归纳出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公司自身的优势。结合 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开展,资本与生产的集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海外殖民扩张的加剧;机器轮船的性能优势等。(2)
20、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集股开办以来,装运漕粮、军火、防 军,莫不迅速藏事,历有成效可归纳出转运漕粮、军火、防军;从近代化的角 度可得出推动了交通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 第二小问因素,可以从政府的政策扶植、近代化的优势、时局环境、经济开展程 度、资金、市场、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去进行归纳总结。评价,从近代航运出现的时代背景、开展状况等角度去分析,从积极方面和 消极方面两个角度进行归纳。23 .原因:明治政府的推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 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105影响:推动铁路(交通)事业开展;带
21、动经济开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 化(改变思想观念);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示范。【解析】此题考查日本京滨铁路的修建。原因,由材料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 衡”得出明治政府的推动;根据材料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并结合所学 工业革命的知识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根据材料绝大局部乘坐火车得出 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根据材料“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得出 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根据材料“商贾甚多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得出 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影响,根据“日本铁路事业的开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并结合所学得出推动铁 路(交通)事业开展,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示范;第六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
22、.山东济南2021高二期末秦国曾对外来入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火 爆来防止病菌的传播,云梦秦简中记载,秦代设立了 “疣迁所”,作为 专门用来安置麻风患者的机构。晋书王之传记载,“朝臣家有时 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建立了疾病防治体系B.形成了疫病预警制度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2.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 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 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以下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 为准确的是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06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
23、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3. 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 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 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说明()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4.山东潍坊2021高二月考某学者在其论文中谈到,唐朝统治者通 过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战争之后下诏埋葬骸骨等手段防控 疾病。同样,政府也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大力提 倡植树造林等以下结论符合材料的是()A.唐朝已形成完备的城市排污体系B.战争之后葬骸骨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单元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