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 .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 .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考前须知,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候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B.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 传承和发扬。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开展人工智
2、能的同时,也应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 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D.古往今来,阐释孔子思想的论著汗牛充栋,专家学者潜心探寻包含在论语中的奥秘,把握其中蕴藏的真谛。 2.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茶最早时写作“荼”字,尔雅释草中解释说:“荼,苦菜。”茶叶味苦,于是茶树也被称为“木荼”。B.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首童谣唱的就是我们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一一端午节。C.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鳍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3
3、.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驻扎B.坐标C.宣泄D.踊跃A.驻扎B.坐标C.宣泄D.踊跃剃须刀 洽谈会 满堂采 路由器按图索骥 包罗万象 德高望重 逢场做戏不容质疑恻隐之心等闲之辈甘拜下风)o4 .将以下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非常重要。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尚未 找到,病毒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不过, 已有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A.B.C.D.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
4、篇。补写出以下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浊酒一杯家万里,o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到了 夜里,(才)悄悄离开。吴地人歌颂他说: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8、1. (1)保全(2)侍奉.人想见到自己的样子,必定要靠明镜的帮助;君主想要了解自己的过失,必定需要忠臣的劝谏。2 .唐太宗善于反思,当看到群臣看到自己紧张时,他就调整自己,对群臣和颜悦色;唐太宗比拟谦逊,懂得臣子对君 王的重要意义,他将臣比作君王的镜子,肯定了臣子的价值;唐太宗善于劝诫,他能依据历史,从利害得失中对群臣 做出中
5、肯的告诫。【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 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异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臣岂能独全”翻译为“大臣又岂能单独保全”,“全” 意思是“保全”,“谄事炀帝”翻译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事”意思是“侍奉”。1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 其过,必待忠臣。”句中“欲”意思是“想要”,“过”意思是“过失”。该句语序正常,据
6、此翻译。2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从“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可以看出,当唐太宗知道群臣惧怕自己时,变得和颜悦色,足见他善于反思;“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可以看出唐 太宗很看重臣子的作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一句中他善于用举例子的方法来 告诫臣子,希望大臣能直言劝谏。据此理解作答。译文: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 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皆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后, 每次见人上朝奏事,
7、都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之言。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 于镜子;君主想自己知道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君主就 会失去国家,大臣又岂能单独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 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都有得失,希望不惜畅所欲言!9、1. 起,被起用使劳累通晓 只,仅仅(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及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良医不得尽其术甲文观点:生于优息,死于安乐。乙文砚点:选
8、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 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解析】.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徒”:只,仅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 释古。1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是“衡” “作”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 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困于心,衡于虑”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2 .考查根据题干要
9、求提取重要语句的能力。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两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这是找寻答案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 要语句。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文:假设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那么天下之病愈深。据此提取答案即可。3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也是比照阅读。一问,两文观点的不同之处。甲文可以用文章的原句来作为答案。通过分析全 文内容,得出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这一结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乙文要通过理解文章内容概
10、括之。特别要抓住“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这句话进行分析。二问,两文 观点的相同之处。都谈到了重视人才的必要性。此题理解词意、句意和段意最为重要。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 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 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
11、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 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 ,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开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现在天下的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定时调养身体使之舒适,本不会得病了;疾病在皮肤时,医生能 把它治好,病去并且身体安康.以上两种情况都达不到了,疾病已在身体内,如果得到良医的医治,可以快速的痊愈。 天下存在的弊端,形势已经像这样
12、了,在可以医治的时候,皇上又选拔任用了良医,倘假设对他们深信不疑,听从他们 的安排,不仅仅治愈了疾病,还会让百姓延年益寿.如果这个时候,假使良医不能用尽他高明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 端会越积越深.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 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10、 1. C2 .第一种回答方式有效信息包括:1.改变了游览模式(改善了体验模式)减少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3.减少了对 莫高窟的破坏;4.提高游客接待量。第二种回答方式例如:保护文物的作用,如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改变了游览 模式;利用文物的作用,如提高了
13、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让游客既有艺术体验又有实际体验。3 .要点一: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开掘其内涵。要点二: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要点三:有些文物可以使 用起来。要点四: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总 结归纳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 C项表述太绝对,原文是“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1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
14、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 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结合(3)(5)段的内容来提炼作 答即可。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 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让文物“活”起来,意思是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 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开掘其内涵;有些文物可以使用起来;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1、 1. C.例如:政府扶持(或: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动、法律法规保障)、民间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技术
15、研发、防沙治沙 与产业富民相结合。2 .例如:(1) A国有河流纵贯南北,便于取水,可采用微创气流植树法;(2) A国地形平缓,西部沙漠流沙多,可采 用麦草方格法。【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1)从材料一中叙写的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壮举,从“昔日肆虐的风沙, 吞噬了农田,毁坏了家园,黄风吹响了生态灾害的警笛和“六老汉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 育林37.6万亩”可以看出,从前是“沙进人退”,现在是“人进沙退”,表达了 “六老汉”三代人的愚公精神。从 材料三给出的两个词语“限制和控制”来看,“限制”是阻碍,制约的意思,不能改变事态的走向。控制:掌握住不 使任意活
16、动或超出范围,甚至来改变事物趋势。根据语境应该选用“控制”。据此分析,答案为C。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此题可依据材料三中的“60年 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为了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国家实施了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 “绿与富齐头并 进,我国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从制度和方法的角度概括作答。2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地形图上看,A国的地形平缓,西部沙漠流沙多,但有河流 纵贯南
17、北。这与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有些类似,可采用材料二中的“微创气流植树法”;依据“地形平 缓,西部沙漠流沙多”的特点,可用“麦草方格法”,阻止流沙的移动,有效解决固沙的问题。据此分析作答。三、应用12、(1)地震预警技术先进,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密集(“星罗棋布”),防震物资储藏充足。防震教育普及,民众的防震意识强。(2)防震演习每个月都在东京都内的小学举行。【解析】(1)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那么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那么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信息。如可分析材料一“日本在地震预警方面 的技
18、术非常先进,已经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材料二“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用星罗棋布来形容并不为过”,材 料三“有关防震抗灾方面的知识教育相当普及”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2)句子重组题型,多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重新表述。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改换陈述对象,对句子进行重新表述。明确做题的“方向”,仔细分析原句特点,抓 住重要信息,重新以“防震演习”为主语进行陈述,且语句要通顺。如可改为“防震演习每个月都在东京都内的小学 举行 O这样事件中的“每个月都举行” “东京都内的小学”等重要信息都没有漏掉。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例如:考试不是人
19、生的全部,更何况是月考,你以后还有期末考,还有中考,还有高考。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 也害怕考不好,现在我都大学毕业了,回想过去,觉得考试没有什么,不用担忧同桌鄙视你,下回你考得比他好,鄙 视回去就得了,人生没有一帆风顺,需要的是磨砺,爱迪生也是在失败1000屡次以后成为爱迪生的,加油!成绩不重 要,只要你努力过,你就是一个成功者!【解析】此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 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劝说你的同桌;其次针对情况,你同桌的数学又考砸了,他正垂头丧 气地坐在座位上,情绪很是低落,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20、。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要以抚慰鼓励 为主,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150字左右,语句通顺流畅即可。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关关雎鸠,O (诗经关雎)烽火连三月,O (杜甫春望),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后四句。6.名著阅读。(1)以下关于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阿长是“我”家的一个女工,她行为粗俗,睡觉时常在床上摆“大”字,又有太多的规矩礼节,让“我”对她烦不 胜烦;可是后来,她千方百计为“我”寻买来
21、山海经(她把它叫做“三哼经”),于是“我”就原谅了她的粗俗。B.朝花夕拾中有许多理性的批判,如二十四孝图抨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性,狗猫鼠挖苦了打着“公理 正义”旗号的所谓正人君子的不公平性,琐记用看似平稳的笔调陈述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班级差异,批判了新式 学堂的乌烟瘴气。C. “父亲”在朝花夕拾中也屡屡被作者提及,在文中,“父亲”总是强悍而专制的,“我”对“父亲”是又怨又 惧。D. “冷嘲”是朝花夕拾中经常出现的笔法,它能在不动声色中给人、事、物以冷峻的挖苦,如父亲的病开篇 写庸医误人性命之后开第二张药方,挖苦庸医草菅人命酿成恶果后被迫赔偿的实质。(2) “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
22、道:可以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这位 先生是指谁?这里突出他的什么品质?我对他怀着怎样的情感?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注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晋邓攸,字伯道。元帝时为吴郡太守。载米之任,不请官禄,但饮吴水而已。在郡刑政清明, 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百姓千余人牵攸船
23、不得去。临夜,遁。吴人歌日:“统如打 五鼓,鸡鸣天欲曙。邓候挽不来,谢令推不去。”如:击鼓。1.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灌清涟而不妖 妖:陶后鲜有闻鲜:但饮吴 水而已但:临夜,遁 遁:*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B.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C.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D.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百姓千余人牵攸船不得去。4 .甲文托物言志,突出了作者的什么精神追求?乙文借事写人,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8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湖北省 荆门市 京山 中考 联考 语文试卷 解析 点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