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单元第20课课后提能训练【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 .下表说明,当时苏联()时间1953 年1954 年1955 年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比重/%15. 519.623. 5A.农业基础比拟薄弱B.改革重心转向农业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重视开展农业经济【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从1953年到1955年,苏联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比重逐年提高, 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经济开展的重视,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表达农业基础薄弱,排除A项; 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比重逐年提高,但比例仍然缺乏四分之一,改革重心并未转向农业, 排除B项;农业投资比重的增加无法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C项。2 .“他在政治上对
2、过去的许多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 度上恢复集体领导体制原那么;实行权力下放;在经济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组 织形式,大规模开垦荒地”材料中的“他”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 领导,改革干部体制;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等等。故B项符合题意。3 .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8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框架D
3、. 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答案】D【解析】勃列日涅夫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故D项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的原那么 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C两项;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排除。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挽救面临危机的苏联经济,都进行了改革,但 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A.对工业结构未能合理调整B.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苏联模式C.没有改变农民被掠夺的局面D.企业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都未能
4、打破长期僵 化的苏联模式而导致失败,应选B项。5.二战后,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但大多数国家采取苏 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一些东欧领导人希望通过改革走独立开展的道路。最早进 行改革的东欧国家是()A.南斯拉夫B.捷克斯洛伐克C.波兰D.匈牙利【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第一个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建立了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应选A项。6.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改革的 共同点是()A.源于爆发了社会政治危机B.为了防止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半途而废【答
5、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各国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困难,都产生了摆脱苏联模 式束缚的要求,放松对经济的控制,开展生产力,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波兰、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共同点,但不包括南斯拉夫,排除;B项不符合南斯拉夫的情况,排除; D项只符合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排除。7 . 20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 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乱,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东欧剧变,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共 产
6、党失去执政地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8 .从1991年初开始,南斯拉夫各地爆发日益激烈的民族和地区冲突,直至酿成大规模内战并导致国家解体。造成这一悲剧的历史隐患主要在于()A.推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存在严重偏差和失误8 .优先开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放任西方“和平演变”导致思想上出现混乱D.民族问题上长期推行强制政策导致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导致 了严重偏差和失误,直至酿成大规模内战并导致国家解体,故A项正确;B项只是苏联模式 弊端的一个方面的表达,排除;C项是外部历史隐患,排除;D项不是主要历史
7、隐患,排除。二、非选择题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的心态就很能说明问题:“政策一付诸 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 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然而,要我们自己去适应政策仍然感到十分困难,甚至 很痛苦。”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材料二 苏联外交官亚历山大于1930年返回莫斯科,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大街上 一片灰暗,餐馆和咖啡馆逐一消失,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 萧条的气氛,除了纸箱和食品罐头,橱窗内什么也没有。店员在张贴“无货”的标签,所带 的神情与其说是轻率,毋
8、宁说是绝望。每个人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其质量真是难以形容, 我身上的巴黎西装让我不知所措、无地自容。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 黄油、脂肪类食品。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1)根据材料一,描述赫鲁晓夫的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苏联模式在民生方面的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答案】(1)心态:肯定政策取得了成效,但还是难以接受。原因:新经济政策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符合当时的国情,促进了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开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赫鲁晓夫未能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商 品和
9、货币关系,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反而认为其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社会主义。(2)特征:缺乏消遣和娱乐场所,人民生活单调沉闷;私营经济受压制,影响相关从业人 员;长期忽视消费品生产,生活物资短缺,质量不高;基本食品供给匮乏,人民面临吃饭问 题。(3)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开展,激发了生产积极性,民生 有所保障;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片面开展重工业,虽然快速推进工业化,但是忽视了民生 改善;民生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开展,影响了苏联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开展。【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工程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 合攻关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八 单元 20 世纪 下半叶 世界 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 课后 训练 部编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1877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