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班级:姓名::学号: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有四道大题,共8页。考试时长100分钟,满分150分。2 .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 .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一、课内基础。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中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胆怯(qie)自诩(yU) 脑髓(suD 冠(guan)冕(mi&n) A.孝弟(di)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6)乎?C.贫而无谄(ch&n),富而无骄。.D.退而省(sh配9)其私,亦足以发。巧言令色,鲜(xi&n)矣仁!父没(mei),观其行 *
2、有酒食,先生馔(zhuan),曾是以为孝乎?揖(ji)让而升,下而饮。B.国粹(CU1) 譬(bi)如 孱(can)头 津津有味(jin) C.逊色(xun) 给予(ji) 蹩(bie)脚 面目可憎(zeng) D.时髦(mao) 强迫(qiang) 卑劣(lie) 量体裁衣diang)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一项是()A.慰籍狭隘幼稚残羹冷炙B.名誉接恰涉猎装腔做势C.苍穹点缀卷秩牵强附会D.无赖滥用妨害祸国殃民3.下列字形中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麻弊跋涉消遣一劳永逸B.檄文闲暇倘使无地放矢C纠葛消磨恐吓枯躁无味D.窒息辩另1时髦已臻佳境4.下列论语中的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5.下列
3、论语中的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大车无蜿(m),小车无朝(yue)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6)B.子贡欲去告朔之饰(qi)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xtin)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C. “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6”。故选C。8.下列加点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句读(d6u)之不知李氏子蟠(pin) B.六艺经传(zhu&n)作师说以贻(yi)之 C.汶(w6n)水西流磴几(ji)不可登 D.樗(chil)藕(pu)石罅(xia)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C “几不可登”的“几”应读作“ji”。故选C。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同
4、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B.学不可以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假舆马者假舟楫者D.而寒于水非能水也 【答案】D【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中”,合乎。B. “已”,停止。C 假”,借助。D. “水”,名词,水/动词,游泳。故选Do.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君子不齿C.耻学于师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B犹且从师而问焉唇亡则齿寒不耻相师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句意思是: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师”,名词,老师;第二句意思是:尚
5、且跟从老师而请教。“师”,名词,老师。两词意思相同。B.第一句意思是:君子不屑与之并列。“齿”,像牙齿一样并列,此处为“并列”的意思。; 第二句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齿”,牙齿。两词意思不同。C.第一句意思是: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第二句意思是:不以 互相学习为耻。“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两词意思相同。D.第一句意思是: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远了。“师”,动词,跟 从老师。第二句意思是: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可以知道了。“师”,动词, 跟从老师。两词意思相同。故选B。10 .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余始循以入B.
6、磴几不可登C.明烛天南D.至于泰安 【答案】A分析】A.余始循以入B.磴几不可登C.明烛天南D.至于泰安 【答案】A分析】循山而南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何当共剪西窗烛至于斟酌损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循”,意思都是:沿着,顺着。B.几乎;桌子。C.动词,照耀;名词,烛花。D.到达;表示另提一件事或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故选Ao1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C.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D.蟹六跪而二螯顺风而呼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
7、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句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却比蓼蓝更青。“而”,表转折,但是;第二句意思是: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而,表转折,但是、 可是、却。相同。B.第一句意思是:我曾经整天思考。“而”,连词,表修饰;第二句意思是:却成群聚在一 起讥笑他们。“而”,连词,表修饰。相同。c第一句意思是: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而”,连词,表顺承;第二句意思是:不停地雕 刻下去。“而”,连词,表顺承。相同。D.第一句意思是: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子。“而”,连词,表并列;第二句意思是:顺着 风向呼喊。“而”,连词,表修饰。不同。故选D。A.取之于蓝*B.作
8、师说以贻之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案】D13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而青于蓝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其皆出于此乎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句意思是:(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于”,介词,从;第二句意思是:却比蓼蓝更 青。“于”,介词,比。两者用法相同,意义不同。B.第一句意思是:写师说这篇文章来送给他。“以”,连词,来;第二句意思是:我在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到了泰安。“以”,介词,在,从。两者用法和意义都不同。C.第一句意思是: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其”,代词,那些;
9、第二句意 思是: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其”,副词,大概。两者用法和意义都不同。D.第一句意思是:(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之”,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无义;第二句意思是:(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 里就)可以明白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两者用法和意义都相同。故选Do.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须臾成五采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答案】D【详解】木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生,通“性”,资质、禀赋。B.受,通“授”,教授。C.采,通“彩”,颜
10、色。D.没有通假字。句意: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故选D。15.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汶水西流【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没有词类活用。句意: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B.耻:意动,以为耻。C.水:名词作动词,游水。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故选Ao16.下列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越长城之限 【答案】A【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 “学者”,
11、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B. “风雨”,自然界的风和雨。C. “登高”,登上高处。D.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故选Ao17.下列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拘于时,学于余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稍见云中白若樗描数十立者,山也【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助词,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B.被动句,“于”表被动;状语后置句,“向我学习”。C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正常语序是“乎(于)己参省”D.定语后置句,“数十立者”是“
12、白若樗茄”的定语;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故选Ao.下列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D【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焉”,兼词,相当于“于之”,“风雨兴焉”就是“风雨兴于之”,正 常语序应该是“风雨于之(此)兴”。译为: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B.判断句,“非者也”表判断。译为: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 师。C.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 没有到过的。
13、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爪牙,坚强的 筋骨。故选D。18 .下列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而耻学于师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D【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两个“于蓝”为状语,放在谓语动词 “取” “青”后面,“于”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B. “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于师”为状语,放在谓语动词“学”的后面,“于”状 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而耻于师学”。C. “冰,水为之
14、,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于水”为状语,放在谓语动词“寒”的后 面,“于”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冰,水为之,而于水寒”。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故选D。2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合乎圆规画的圆。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时候好好学习,长 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
15、师说来赠送给他。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能照到日光,有的不能照到日光,有红有白,颜色错杂,都 像鞠躬的样子。【答案】B【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 “小的时候好好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错误。应该为: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 弃了。“小、大”,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句意: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 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故选Bo二、文言文阅读。共31分。()共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祖逖,字土稚,范阳遒人也
16、。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往来于京师,见者谓逖有赘世才 具。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日:“今遗民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 师,使如逖者统之,进取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 豫州刺史,给千人縻,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仍将本部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 而誓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遂屯淮阴,起冶 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三年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豹居西台,潜居东台,出入相 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 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土众丰
17、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 邀击于汴水,尽获之。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而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驰使和 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后赵境士渐蹙。*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计。后赵王勒患之,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 其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土马日滋。边境之间,稍得休息。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不畜资产,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酸,百 姓感悦。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虽有才望,无弘致 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虑大功不遂;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感激发病。
18、 逖虽内怀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四望甚远。逖恐南无 坚垒,必为贼所袭,乃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 百姓为之立祠。(取材于晋书资治通鉴) 注释:后赵: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军事力量强大,与当时南方的东晋政 权对峙。2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赞:辅佐,帮助 *B.不给铠仗 铠仗:铠甲和兵器 C.后赵境土渐蹙蹙:收缩D.逖不报书报:向上级请示2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逖以若思虽有才望 B.逖使韩潜邀击于汴水,尽获之谯梁百姓为之立祠 C.俄卒于雍丘而
19、耻学于师 D.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人非生而知之者 2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皇帝只想躲 江南,祖逖直言进谏,激励他率部进取中原。B.在与后赵将领桃豹的作战中,祖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C.赵固、郭默等原本互相混战的队伍,被祖逖收编为自己的力量。D.祖逖积极筹备北伐时,朝廷却要派缺乏远见的戴若思来做都督。24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25 .我国史书讲究措辞,一字之中或有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二段“仍将本部百余 家渡江”中“仍”字体现了祖逖怎样的精神,并从文中另找出一个可以佐证祖逖具有这种精 神的事例。【答案】21.D22. D
20、23. A.于是给祖逖写信,希望双方互通使者和交易货物。24 .尽管皇帝支持有限,不能提供武器及士兵,祖逖仍然渡江准备北伐。“仍”字体现了祖 逖在条件不足的困难中也要进取中原的勇敢、坚毅的精神。可以佐证祖逖具有这种精神的事例:虽然面临戟若思掣肘、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这些困难,祖 逖仍“图进取不辍”。【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 “逖不报书”意思是:祖逖没有回复。“报”,回复。故选D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句意思是:祖逖让人用布袋装满土,就像装满了米的样子。“以”,介词,用;第二 句意思是:祖逖认为戴若
21、思虽然有才干声望。“以”,动词,认为。两者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B.第一句意思是:祖逖派韩潜在汴河上截击,把这些粮食都缴获了。“之”,代词,代粮食; 第二句意思是:谯、梁等地的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庙。“之”,代词,代祖逖。二者用法相同, 意义不同。C.第一句意思是:不久在雍丘去世。“于”,介词,在;第二句意思是:却以向老师学习为 耻。“于”,介词,向。两者用法相同,意义不同。D.第一句意思是:招募到两千多人后继续进军。“而”,连词,表顺承。第二句意思是:人 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而”,连词,表顺承。两者意义和用法都相同。故选D。【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激励他率
22、部进取中原”错误。原文为“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 遗民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文意是皇帝没顾上北伐,不是“只想躲 在江南”;祖逖是进谏皇上派人去北伐,不是激励皇上“率部”。故选Ao【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关键词:“因”,于是;“书”,写信;“通使”,互通使者;“互市”,交易货物。 【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仍”,仍然。背景是“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氟 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即皇帝同意祖逖的请求让他北伐中原,但不能提供武器及士兵,还要自招士兵。 如此情势下,祖逖仍然渡江准备北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师大附中 2021 2022 学年 10 月月 语文试卷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