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导学案(公开课).docx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导学案(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公开课导学案(公开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醉翁亭记1.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掌握实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把握文章的艺术特 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学习目标 2.品味文章语言,并学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领会 “与民同乐”的内涵。1.体会“也” “而”不同语气的读法和用法,增强语感。、2.可采用理“文脉”、抓线索的方法,加强背诵。1y,去才旨弓|3.本文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知识导航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祖籍吉州
2、永丰(今属江 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 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又与韩愈、柳宗元、 苏轼被后人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二、写作背景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 学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州,本 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 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三、知识积累欧阳修的名言名句(1)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奉使道中作三首(
3、其三)(2)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勉刘申)(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5)劝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玉楼春)基础夯实1 .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1)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野芳发而幽香,, , ,山间之四时 也。(3)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2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3)峰回路转(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5)名之者谁(6)太守自谓也( *(7)饮少辄醉()(8)醉翁之意不在酒(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0)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11)云归而岩穴暝( (12)野芳发而幽香(13)佳木秀而繁阴( *(14)至于负者歌于途( (15)行者休于树( (16)彳区偻提携(低偻: (17)泉香而酒洌()(18)山肴野藏() (19)杂然而前陈者(20)宴酣之乐( .(21)非丝非竹( (22)射者中(23)弈者胜()(24)觥筹交错() *(临:)( )( )()(提携:()( )( )(25)苍颜白发((26)颓然乎其间者() (27)树林阴翳() (2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29)醒能述以文者()() (30)太守谓谁()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初中部 九年级 初三 上册 语文 醉翁亭 公开 课导学案
限制150内